文档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鉴赏及练习题--下载.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04KB
约23页
文档ID:5396324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鉴赏及练习题--下载.doc_第1页
1/23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划分节奏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释】⑴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黄昏,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依:归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的余光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⑺相顾:相视;互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主题】《野望》是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鉴赏习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犹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焦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描述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犹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9.“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东皋薄暮望)“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12.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1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特别了乡村气息D.尾联说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焦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5.诗人在黄昏野望时,描述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1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18.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19.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20.本诗描述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顾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2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伯夷、叔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居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节奏划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2.悠悠:飘荡的样子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4.历历:清楚可数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依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7.乡关:故乡家园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主题】《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诗歌鉴赏题】,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楚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光,引动日暮怀归之情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特别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特别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莽的感叹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在对全诗整体心得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眺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楚可见思乡的情感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岳阳楼、滕王阁)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15.解释下面的词浯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楚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乡关:故乡(A)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莽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楚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激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0. 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Ⅴ〞,错误的打“Ⅹ〞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A.Ⅴ BⅩ  DⅩ21.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穿,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