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注意事项治疗刮痧时,皮肤局部汗孔开泄,出现不同形色的痧,病邪、病气随之外排,同时人体正气也有少量消耗为有利于扶正祛邪,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刮痧时应选择环境,根据病证选择适当的手法,注意掌握刮拭的时间,防止发生晕刮危重病人应采用综合治疗 一、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人里,不但影响刮沁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二、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四、不同种类的皮肤病刮拭方法 皮肤病患行,皮损处干燥、无炎症、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疯、牛皮癣等病症),可直接在皮损处刮拭,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亦可直接刮拭。
如皮损处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五、糖尿病及下肢静脉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法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拭以促进血液循环 六、晕刮的防治 晕刮,即在治疗刮痧过程中出现的晕厥现象经络全息刮痧法虽然安全、无副作用,但个别患者有时因其本身在某个时刻不具备接受治疗刮痧的条件,或治疗刮痧时操作者的刮拭手法不当、刮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晕刮现象 1、晕刮的原因 ①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 ②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③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①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25分钟者 2、晕刮的症状 发生晕刮时,轻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重者血压下降,神志昏迷 3、晕刮的治疗 应立即停止原来的治疗刮痧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
马上拿起刮板用角部点按人中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局部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采取以上措施后,晕刮可立即缓解 4、晕刮的预防 ①对初次接受刮痧治疗者,应作好说明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②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配合治疗 ③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不宜用治疗刮痧法 ④根据患者体质选用适当的刮拭手法对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失血过多等虚证,宜用补刮手法 ⑤治疗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掌握好刮痧时间,不超过25分钟当夏季室温过高时,患者出汗过多,加之刮痧时汗孔开泄,体力消耗,易出现疲劳,因此更应严格控制刮拭时间 ⑥在治疗刮倾过程中,要善于察颜观色,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及时发现晕刮的先兆 作到以上几条,完全可以防止晕刮的发生 七、不可片面追求出痧 刮痧治疗时,不可过份追求痧的出现因为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及室内的温度都是影响出痧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虚证出痧少;实证、热证比虚证、寒证容易出痧;服药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后,不易出痧;肥胖之人与肌肉丰满发达者不易出痧;阴经和阳经比较,阴经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不易出痧。
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如实证、热证出痧多少与疗效关系密切,而对不易出痧的病证和部位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确,就有治疗效果 八、危重病人采用综合疗法 危重病人,用经络全息刮痧法紧急救治后,有条件者应去医院由医务人员采取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各种急腹症、危重症或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症,须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本法治疗文章转自: 患有皮肤溃疡等皮肤病:因为刮痧要刮皮肤表层,若有溃疡,容易破裂感染,加重病情2. 患有血友病或白血病:由于刮痧会使局部充血,血小板少者应慎刮3. 需要刮痧的部位有外伤:比如手臂挫伤、背部破皮或腿部骨折等4. 孕妇:特别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能刮痧,否则容易引起流产5.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或全身重度浮肿等患者:这些人刮痧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6.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此类人群最好不刮痧,若要刮痧也应谨慎,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手法尽量放轻 Health world tips: 1. 刮痧部位主要为皮肤的丰厚处,比如背部、大腿、腹部、臂部等个体的胖瘦程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刮痧的效果,瘦的人容易起痧,脂肪厚的人起痧效果相对较差,但太瘦的人不宜刮痧。
2. 一般来说,为避免影响美观,面部不宜进行刮痧针对心脏或睡眠问题,一般可刮臂部;针对脾胃问题,一般可刮腿部和背部刮痧注意事项1. 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2. 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3. 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4. 刮痧部位未退痧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5. 出痧后可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半小时6. 刮痧后不宜发怒,应保持情绪平静7. 如刮痧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去医院诊治相关链接:刮痧的2个认识误区误区1:越痛越好、起痧颜色越深越好许多认为,刮痧时感觉越痛、起痧颜色越深,则说明效果越好事实上,根据不同的疾病,刮痧的力量、器具都有差别,所以疼痛程度和起痧颜色的深浅有所不同,这不能作为衡量刮痧效果的标准一般来说,感冒、发烧患者在刮痧时反应得比较强烈一些刮痧时正常的反应是稍微有点疼痛,刮痧部位充血起痧,通常1~2天即可消退误区2:刮痧工具并非随手可得 民间常运用汤勺或带有弧度的梳子来刮痧,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刮痧工具并不是随手可得的从中医来说,刮痧工具主要分两大类:牛角类和玉石类刮痧板的形状很多,而且不同的刮痧板厚度、韧度、锐利度都有所不同。
刮痧板的圆曲度大不容易起痧,圆曲度小相对容易起痧牛角类的刮痧板偏于“泻”,玉石类的则偏于“补”刮痧时可以抹润滑剂或沾点水,主要作用是防止刮痧时划破或划伤皮肤专家提示:刮痧应该去正规医院刮痧属于一种民间疗法,是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国家尚未针对刮痧制定相关规范或标准,因此,刮痧应该去正规的医院,由专业人事操作因为非正规医疗机构往往在刮痧板的消毒上达不到要求而刮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皮肤损伤,如果刮痧板的消毒不过关,肯定会导致交叉感染另外,每个人的皮肤上都会寄生一些细菌,刮痧板如果不经消毒,就会无形中变成传播细菌的途径,殃及刮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