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境至上 素养为王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分析邯郸市教科所 一、总体评价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与往年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模式化、套路化备考正在走向式
2、微!如果说以前长时间、大强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备考对高考有效果,那么现在这种备考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高考。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新课标、新教材,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考学科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真切的落实在高考考题中!高考试卷一再启示我们:语文学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刷题、习惯于套路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它裹挟着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殊不知,如果方向错了,用的力越大,受的损害越大!低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所以,如果以前我们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习备考,那么今后我们应该缩短备考时间,延长正常教学时间。认认真真搞
3、好语文学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阅读、写作实践探索。学科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方法探究,多一些素养养成!二、试题分析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我对全国语文I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第1题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试题分析 A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
4、广,但并没有对二者谁更重要进行比较,所以,A项错在无中生有;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其实,B 、D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在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们它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第2题参考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 A 选项说“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理解错误。文中引用文献的目的是用于论述“孝”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哲理依据,并且中国
5、古今经典对“孝”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只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抓住每段文字开头的关键句,就能理清文章结构,自然就会知道答案错误之所在。第3题参考答案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 “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文中说“孝”是家庭伦理规范,也是社会伦理制度,恰恰说明孝不是“一直是自觉自愿的”,并且“一直是自觉自愿的”这种表述也不符合常识,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基于一定的逻辑谋篇布局。考
6、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材料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本试题由三个材料构成,三个材料的内容围绕“新基建”这一主题展开。材料一主要解释了“新基建”的内涵,材料二阐释了“新基建”按下“快进键”的原因,材料三指出中国为摆脱疫情危机而出台的经济扶持计划是理性而审慎的。第4题参考答案 B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C级。试题分析 B选项说,在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投资, “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常识。第5题参考答案 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力
7、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 文中表述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而A选项表述为,抓住这一机遇,“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原文说的是顺应大趋势,选项说的是改变大趋势,学生只要稍作比较分析就能有清晰的判断。 第6题 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我国重点投资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谨慎选择。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分析和概括
8、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很明显,这道题答案的前两点就来自材料二的第二段,第三点来自材料三。答案前两点基本不需要加工,照搬原文即可,而第三点有些牵强,学生基本答不出来,所以这道题的区分度很小。其实,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两点,一是新基建对疫情的作用,一是疫情对新基建的反作用,如果非要答三点,那第三点可以是对疫情和新基建关系的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出自海明威小说越野滑雪。这篇小说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此小说集主要讲述了尼克亚当斯的一生。尼克也被认为是海明威笔下最接近作者本人的角色,所以,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前几年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均是中国小
9、说,今年选用外国小说,中外小说特点不同,给学生还是带来了一些困扰。尤其是海明威,他的小说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电报体的语言,叙述简洁凝练不赘余;比如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小说的陌生化、多义性,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篇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主要写了尼克和乔治二人在野外滑雪和客栈聊天两个情节。我读了多遍,细细揣摩了二者的对话,感觉小说节选的这一部分表达的是“理想与现实”“自由和束缚”的关系。一方面人们崇尚自由、憧憬理想的生活,一方面往往为现实束缚,身不由己,我们不甘平庸的生活有时又不得不和平庸的生活和解。第7
10、题参考答案 D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D级。试题分析 第7题D选项考查的是对小说主旨的理解。D选项说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塑造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其实,如果我们读懂了这篇小说,就会知道小说不仅写了人对自然的挑战、超越平庸生活的渴望,也写了现实对人的束缚和羁绊,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老人与海中“硬汉”形象不同。当然,要做好这道题学生还需对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有所了解。“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
11、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这道题需要学生对小说有整体把握鉴赏的能力,能读懂小说,还需要学生有广博的学识。第8题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参考答案 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把握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这道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逐句分析体会,不遗漏答案要点即可;加之学生答案也不必非要和参考答案一样,和
12、参考答案近义的表述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道题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障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析不全、概括不准。这道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第9题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参考答案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
13、与艺术特征的综合认识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试题分析 这道题题干设置了一种情境,引入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是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夜之死中提出的。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如果学生知道“冰山”理论的内涵,答这道题不会太困难;如果不清楚“冰山”理论的内涵或者对第9题设置的情境理解不准确,都会造成严重失分。答这道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素养积淀、广博的学识,需要学生读懂小说。二、
14、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关于苏轼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苏轼传。苏轼是中国古代百年乃至千年一遇的“大才子”,他的一生融儒释道为一体,诗文词书画俱佳,备受后人敬仰和推崇。选文中的苏轼为文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为官耿直谏言、造福一方。此文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立德树人之教育真谛,适合作为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使用。第10题参考答案 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学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分析文言断句题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语句有较强的感知、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能大致知道这个句子写了苏轼在主持礼部贡举时的两件小事,那就能知道“使得尽技”的主语承上,是“士子
15、”,“巡铺内侍”启下,是下一个句子的主语,就排除了D项。如果学生知道“噤”这个关键实词的意思是“闭口不作声”,就能知道它和“未能言”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排除了B C项。所以,这道题不需要太多技巧,要的是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的是学生丰厚的文言积累。第11题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文化常识的积累,不再赘言。第12题参考答案 C命题立意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分析此题错误有二:一是“同时”的说法不成立,原文有“明年春”字眼,意思是“第二年春天”,可知这两件事不是同时做的;二是“粜”字本义是卖出,和选项表述的“集贮钱粮”有矛盾。作对这道题的前提是学生要能读懂文言文,知道主人公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原因结果来龙去脉,其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如果学生不知道“明年”“粜”等关键字词的意思,做题就可能存在困难。第13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儃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参考答案 (1)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