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桃子教学设计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01KB
约8页
文档ID:539367066
分桃子教学设计_第1页
1/8

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分桃子》教学设计石油小学侯海燕《分桃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体现在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教学准备:磁力小黑板、图片、小棒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的必要性,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分给两个孩子,它会怎样分?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生1:每只猴子分到4个 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可能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 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2、师:你觉得哪种分法能让两只小猴子都满意?为什么?3、 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个,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剩下2个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个,最后每只分到4个桃子 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两只猴子两次共分到4个桃子 生4:我给每只猴子分4个,一次就分完了 …… 4、 师小结:刚才这几个小朋友的分法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有的是两个两个的分,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先分1个桃子,再分3个桃子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这样分,两只小猴子都满意!因为它们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一样多) 老师随机板书:同样多、一样多二、创设活动,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方法和含义活动一:小猫分鱼 1、师:指导学生理解图意:4只小猫和12条小鱼,要给每只小猫分的小鱼同样多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来分小鱼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何分的同样多,再合作动手分一分  2、展示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可能出现多种分法,如一条一条的分、两条的分,还有的可能是三条三条的分还有可能会运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进行平均分,每只猫分4条鱼,一次就分完了3、小结:像这样每只小猴子分的桃一样多、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这种分的方法就叫——平均分。

也就是说: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4、联系生活,举例说说平均分 活动二:小狗分骨头 1、图片显示:三只小狗和排列整齐的18根骨头 师:这次小猴要把18根骨头怎样分给3只小狗? 生: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师: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的最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是如何平均分的3、展示学生平均分的结果 4、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三、解决问题 师:今天同学们收获特别多,在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了平均分东西,你们真能干!老师这儿也有一些问题(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组五环图),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吗?看一看都有哪些问题呢? 课件课本33页:试一试 要求:用圈一圈、连一连、或利用学具分一分,独立完成1、2、3题结果 学生独立做,后汇报 经历分东西的过程,并动手填写内容解决简单的问题注意提醒学生看清楚练习的要求) 单独出示: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引导提问: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使学生体会:余下的如果再往下分,每份就不一样了,也就不是平均分了。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内容?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五、应用与实践同学们学的真棒,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一些平均分东西的游戏 板书设计:分桃子 8 8 8 81 7 3 5 2 6 4 4 平均分同样多 一样多《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数目比较小的东西,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为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设计了本节课: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教改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必须科学的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引发探究动机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课以“小猴摘桃”的故事引入,同时出示生动形象的主题图,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猴妈妈解决“分桃子”的问题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通过观察、讨论、操作、概括和实践应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我设计了“分桃子”、“分鱼”“分骨头”三个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平均分”就是分得“同样多”、“一样多”,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组与组之间观摩学习,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拓宽知识视野、感受身边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把枯燥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力求层次多样本节课的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所学的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在学生们余兴未尽之时,我又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一个平均分东西的游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的数学问题,使书本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实际生活中,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策略的差异,应放手让学生想办法,教师不要暗示,一旦暗示问题就失去发展思维的价值,也就不会有什么策略的多样化了有些学生会遇有障碍是很正常的,可以个别点拨或者全班交流去解决。

2),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