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纲要.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63.50KB
约18页
文档ID:539328175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纲要.doc_第1页
1/18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纲要历 史一、命题的基本原则历史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基本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趋向1.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健康发展;应有利于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引导教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方便学校教学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2.试题要符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有利于界定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学业等级分类,有利于淡化分数竞争试题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重点,侧重对模块主体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难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要使试题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以便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试题要图文并茂,文字简约,答案科学合理; 3.试题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适应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要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在考查客观史实的同时考查反映学生主观感受的与社会现实有密切相关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文明的演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1.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如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等也就是考查史实知识和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再认和再现能力,一般侧重于了解、知道、列举等记忆性内容2.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鉴别、使用,考查他们获取、处理和有效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解释、归类、转换、演绎推导等方法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3.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鉴别历史问题,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能力4.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考查学生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6小题 60分详见 “山东省2006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样题” 四、考试范围及内容要点1.考试范围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将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Ⅱ)、历史必修(Ⅲ)三个模块的25个学习专题,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内容2.内容要点历史(Ⅰ)【课标总体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内容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宗法制 ②分封制(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①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②郡县制(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中朝、刺史 ②三省六部制 ③枢密院和三司 ④行省制度(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①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军机处的设置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①鸦片战争与中国军民的反抗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军民的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①卢沟桥事变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罪行④中国军民的斗争 ⑤抗战胜利及意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①金田起义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资政新篇》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①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辛亥革命的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五四运动及影响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影响(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①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③抗日战争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①“一国两制” ②香港、澳门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①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影响 ②中日建交(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①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②推进区域性合作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 ②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或陪审法庭)(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的影响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权利法案》 ②责任制内阁(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①1787年宪法 ②联邦制 总统制 ③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②《德意志帝国宪法》(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①一届人大和1954年宪法 ②社会主义改造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两极格局的瓦解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历史(Ⅱ)【课标总体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内容要点】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②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丝织 ②冶金 ③陶瓷(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商业的兴起 ②唐、宋、明、清的商业(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重农抑商”和“海禁” ②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②洋务运动 ③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①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