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 摘要:听觉教学就是人脑对输入的音响信息的记忆过程,要想真正掌握音准就要通过有意识的记忆,有目地采取多样的方法与步骤进行训练,这样才得以建立标准的音响信息、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音程;节奏;旋律;调式;曲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音乐听觉指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的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果缺乏音乐美感、单纯依赖说教、忽视音乐整体形象,只是枯燥地进行
2、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机械的操练,就违背了听觉艺术的认知规律,影响了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发展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是相当重要的,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 一、对听觉训练的认识 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有差别的,尽管每个学生有着对绝对音高的记忆力,能准确无误地听出音高,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是在外界音响效果的刺激作用下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固有的。 奥尔夫教学法中强调的“完整的音乐体验”,是要从体验声音做起,从训练听觉做起。开始先判断一些有固定音高的简单的单音训练,再逐步过渡到音阶练习,然后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听觉训练是人脑输入音响的记忆过程,教师要用
3、潜移默化的方法创造听觉环境,采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过程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并通过有意记忆达到音准记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例如,在听觉教学过程中,要先入为主,耳先于眼。中小学时期正是感知良好,善于模仿发展的时期,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训练听觉:(1)唱歌和演奏乐器;(2)听音乐;(3)跟着音乐律动身体;(4)谈论音乐;(5)记录音乐。在听觉训练过程中,要结合短句、旋律、童谣、民歌多种形式进行,把音乐中的不同因素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听出音乐的主要特征、能对音乐进行比较、能划分音乐段落、能找出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位置,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总之,音乐艺术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
4、听觉的基础上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认真倾听,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节拍、力度,并通过轻声哼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其节奏强弱变化,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听觉的训练。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初步辨别出处不同的节拍,能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二、训练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听觉训练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要提高“听”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1.听辨音高。音高的听辨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部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唱名音高训练,但不能要求过高,要循序渐进。开始只唱准C1-C2音区之间自然音阶的唱名,然后过渡到二度旋律音程,例如1-2、2
5、-3等,且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逐渐加大听辨难度。 2.听辨音程。小学的音程听辨主要以大小二度、三度,纯四、纯五度训练为主。培养小学生听辨音程的技能,不仅是发展学生音的听觉能力的需要,而且对学生的多声部教学、调试教学都是很重要的铺垫。 3.听辨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赋予音乐活力,没有节奏,旋律便无意义。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用填词来进行节奏训练;结合歌(乐)曲进行节奏训练;在律动中进行节奏训练;根据学生好动特点,让学生在动感中进行节奏训练等,这些节奏训练方法既活跃 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节奏训练的目的。 4.听辨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当学生能逐渐听
6、辨音的高低、音程和节奏之后,就可以对旋律进行听辨。旋律听辨的具体方法是:教师可以弹一段旋律,让学生用唱名说出旋律中出现的最高的音和最低的音及乐句结束音,还要说出这段旋律是欢快明亮的还是抒情黯淡的。 5.辨曲式。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教师在选材上要选择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歌(乐)曲。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是起、承、转、合的一段体。通过这种小学生熟悉的歌(乐)曲,让他们感受曲式所带来的美感。 6.听辨调式。任何一首歌(乐)曲都有固定的音高和鲜明的调性。大调式的特点是主音“dao”,与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调性色彩明亮,例如保卫黄河。小调式是主音与上方三度音构成小三度的歌(乐)曲,色彩比较抒情暗淡,例如
7、摇篮曲。另外,民族调式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做调式的主音而构成的五种民族调式,其排列组合关系只有全音和小三度,没有半音。小学音乐教师要针对不同风格的乐曲和训练学生不同的听辨调式的方法。 三、听觉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教具要有直观性、选材要有趣味性。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唱句记忆、融会贯通。在进行音准教学时要注意结合短句、旋律、童谣、民歌多种形式进行,要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通过听、唱的实践活动得到巩固。 2.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作为教学的辅助条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只有这样,听觉训练方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总之,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接受音准训练。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辨,刺激学生的音乐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并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参考文献: 馨予.启新音乐的殿堂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3.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