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二一二年四月六日目 录第一章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一、基本情况1二、存在问题5第二章 市场前景与产业优势分析7一、市场前景分析7二、发展蔬菜产业优势分析8第三章 总体要求9一、发展思路9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0第四章 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11一、功能定位11二、区域布局12三、发展重点13第五章 保障措施22一、加强组织领导22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3三、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23四、强化科技支撑24五、加强质量监管25六、完善市场体系26七、建立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26附表1 全市蔬菜生产分阶段发展目标27附表2 太原市优势蔬菜区域规划表28附图
2、3 太原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趋势29附图4 太原市各县(市、区)蔬菜种植分布情况30附图5 2011年太原市蔬菜种类播种面积排序31附图6 太原市优势蔬菜区域规划布局图32太原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亮点,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副食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为加快蔬菜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
3、高蔬菜生产水平,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促进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农业厅关于转发(晋发改农经发2012227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1、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1.83万亩,总产量136.53万吨,位居全省第六位。近十年来,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平稳,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43.50万亩,产量达到144.63万吨,为历年之最(见附图3)。设施蔬菜面积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万亩发展到2011年的4.08万亩,主要集中在清徐县、晋源区、小店区和阳曲县,百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近30个。随着工农业生产
4、的发展,城镇建设规模及交通运输线路的扩展,大量城镇及交通线周边的优质土地被占用,我市近郊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逐渐向远郊地区发展,2011年太原市各县(市、区)蔬菜种植分布情况见附图4,清徐县是太原最大的蔬菜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市的43%,依次是:小店区19%、阳曲县13%、晋源区9%、尖草坪区6%、古交市3%、娄烦县2%,万柏林区1%。近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的县(市、区)有: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及娄烦县,面积减少的县(市、区)有:小店区、晋源区及万柏林区。2、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良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南北品种齐备,国
5、内外品种兼有,精细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互补,种类齐全,花色繁多,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餐桌膳食供应。2011年,全市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24.62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58.9%,产量57.99万吨,占蔬菜产量的42.5%。太原市蔬菜供求状况可概括为“总量有余、旺淡不均,有出有进,余缺调剂”。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困扰多年的蔬菜均衡生产和供应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冬春鲜细菜缺口较大,品种单调,自给率只占23.2,但79月份蔬菜总量有余,除部分蔬菜外销外,仍旧存在卖难的问题,611月份这几个月外销蔬菜可达60万吨左右。我市蔬菜播种面积前十
6、位的品种有:番茄、甘蓝、大白菜、菜豆、大葱、黄瓜、茄子、西葫芦、辣椒、胡萝卜(见附图5所示)。主要外销品种有:甘蓝、胡萝卜、青椒、尖椒、茄子、番茄、菜豆、西芹、红皮葱头等,销往内蒙、太原、深圳、兰州、天津、北京、甘肃、河北、甚至远销日本等地。3、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目前,在我市已形成多个具备一定规模的蔬菜集中产区:如清徐县东于镇、集义乡的大白菜基地,年产量14万吨;清徐县集义乡、徐沟镇、孟封镇,小店区小店街办、刘家堡乡、北格镇、西温庄乡,晋源区晋源街办、晋祠镇等地区的茴子白、青椒、小红辣椒、西红柿、茄子、热白菜、白萝卜、西芹生产基地,年产量30万吨;小店区、晋源区大葱生产基地,年产量4万吨;清徐
7、县汾河以西的河西地区、小店区、晋源区的大中棚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0万吨;大运路沿线日光节能温室冬、春鲜细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1万吨;阳曲县旱地西红柿、茴子白、菜豆等夏秋菜生产基地;娄烦县、古交市红胡萝卜、红皮葱头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年产量15万吨左右。全市“一村一品”初见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明显、效益较高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村、专业乡,同时还催生了一批知名品牌,成为特色农业的名片。清徐县集义乡蔬菜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娄烦县马铃薯、胡萝卜获得德国国际生态组织有机产品认证,并打造尹家窑村蔬菜、张家庄村大蒜、大圣堂村设施蔬菜等一村一品基地;小店区孙家寨村注册的“并州绿”牌蔬菜已叫
8、响龙城,晋源区打造东庄营设施蔬菜、新庄韭菜等一村一品基地,古交的龙子村紫球葱头,统一注册了“净苑”商标,销路很好;阳曲县思西村注册了“思西蔬菜”,在农博会上大受欢迎;太原市本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阳曲县东黄水镇致力于有机蔬菜、野菜的生产,是沃尔玛友好农业合作伙伴及生鲜直采基地。4、科技推广不断普及。近年来,太原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蔬菜生产技术集成组装和科技综合水平明显提高,制订了适合太原地区的DB140100/T 036 2010太原市绿色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DB140100/T 037 2010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两个标准。日光温
9、室结构及其主要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配方施肥、膜下暗灌、穴盘育苗、生物液肥施用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5、带动农民增收作用增强。201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41.83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65.06万亩)的25.3%,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的34%,而蔬菜产值(13.78亿元)却占整个农业产值(37.94亿元)的36.3 %。2011年全市蔬菜纯收入10.29亿元,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为988元,占当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888元的11.1%,蔬菜种植已成为全市种植业中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存在问题1、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同全国省
10、会城市一样,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展,近郊蔬菜主产区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人多地少、土地紧缺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对蔬菜生产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化比例不高。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由于投入不足,基地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蔬菜栽培设施发展缓慢,虽然供给总量有余,但冬春季自给不足,难以形成满季节供应,难以捕捉上市时间差,难以寻找市场价格波峰,蔬菜生产受市场的约束依然严重。3、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技术推广难度大。一是蔬菜生产技术力量薄弱,与规模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其技术力量明显不足,难以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技术指导,与技术要求高、面广量大的蔬
11、菜生产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二是生产技术参差不齐,新老菜区差别较大,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不断下降,许多蔬菜新产区既缺少掌握一技之长的菜农又缺少懂蔬菜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成为蔬菜生产发展的“瓶颈”。4、分散经营占主体,质量安全难管理。我市的蔬菜生产绝大多数还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值低,规模化、设施化水平不高,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难,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产品安全优质化水平与居民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5、蔬菜市场建设比较缓慢。庞大的生产基地与较弱的市场布局不相适应,大量蔬菜销售仍停留在原始堆积和
12、马路地头的初级阶段,价格低,损耗大,不利于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蔬菜加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龙头带动能力不强,精深加工比重低,品牌优势不明显,难以形成优质、优价。6、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对蔬菜采后处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市蔬菜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采后贮运预冷库、冷藏周转库、可移动真空预冷库、冷藏保温车、分级包装机械设备及分级包装加工中心建设等缺乏,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0%,而发达国家不足5%;与蔬菜冷链物流相适应的金融结算、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第二章 市场前景与产业优势分析一、市场前
13、景分析1、国际市场前景分析。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进入本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自给率下降,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市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市蔬菜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采后处理设施和技术的改进,我市蔬菜生产的低成本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蔬菜出口空间较大。2、国内市场前景分析。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出于营养保健需要,人们的膳食结
14、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3、省城市场前景分析。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20.2万人,占全省比重的11.77%,同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4万人相比,10年间,太原市人口增加了85.7199万人,增长25.6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31%,人口数量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500万人左右,按每天人均消费0.5公斤蔬菜计算,蔬菜消费近100吨。加上蔬菜加工,日需量约1万吨,全年约需360万吨以上,目前仅为140万吨,生产潜力和市场空间
15、巨大。二、发展蔬菜产业优势分析1、省城地域优势。太原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在全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导和“领跑”的重要作用。全市整体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实力较强,但农业资源禀赋不占优势,人均耕地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发展不能靠数量取胜,必须以质量谋发展。必须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形成融产、加、销、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兼具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多种功能,为城乡提供鲜活农产品、涵养生态、休闲观光产品的都市现代农业路子。2、政策环境优势。国家连续出台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为“三农”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我省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太原城市圈的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太原必将得到国家和省里前所未有的政策、资金支持,在众多方面进行“先行先试”,能够率先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活力。随着产业转型的引导,农业农村较强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和广大农民积极的创业热情,极大地吸引了从事煤焦、建材等领域的能人志士在转型发展中投身农业,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蔬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