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二上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82KB
约10页
文档ID:539272197
部编二上语文《黄山奇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1/10

黄山奇石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借助字理,认识“闻”“尤其”等字词;借助视频、地图等,了解“陡峭”“南部”等词,并正确书写“南部”一词二)正确朗读课文,辨析“猴子观海”的样子,领略“翻滚的云海”熟读成诵第二自然段三)创设情景,尝试用自己的话介绍“猴子观海”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读题,带读词串1.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词语正音出示词语:奇石了解“奇”的意思,顺势拓展:怪石,奇形怪状的岩石教师需特别关注“形”“状”的后鼻音)(二)通读全文,圈读怪石1.读课文,正字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并标上自然段序号1)校对段序请标好自然段序号的孩子看老师屏幕上的答案,进行修改2)指名朗读,随机正音重点关注:“名”“景”“峰”“形”“升”是后鼻音,“胳膊”的“膊”读轻声,“天都峰”的“都”是多音字2.圈怪石,读名称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圈出课文介绍了哪些怪石,并和同桌说一说如有遗漏,相互补充2)指名读怪石名称预设:关注学生的前、后鼻音,如“琴”“抢”等,另还需关注多音字“都”)(三)聚焦第一自然段1.读文,正音。

1)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就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这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再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正音着重关注后鼻音——“景”“省”“名”,关注前鼻音——“闻”“神”2.借助地图,认读“景”“省”1)语境中认读“景”,认读短语黄山那儿景色很美,是游览胜地,因此叫作——黄山风景区课件出示,关注“景”的后鼻音)现在这个词语变长了,你还能读吗?(出示: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2)语境中认读“省”,认读短语,书写“南部”一词教师引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就在我国的——安徽省南部第一步:认读“省””,拓展“省”相关词语,顺势强化后鼻音你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安徽省吗?(学生在学习单上圈画“安徽省”,自主识字)指名读“安徽省”,顺势拓展: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省,请把你看到的省份名称读给同桌听交流,反馈,评价时关注“省”的后鼻音第二步:观察安徽省,引出“南部”黄山在安徽省的哪个位置呢?(教师放大安徽省的行政区域图,学生在图上找“黄山”)反馈问题,教师顺势引导:哦,原来在安徽省地图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安徽省南部读好“安徽省南部”,教学书写“南部”一词。

注意:“南”里面是两横一竖不出头,“部”左下部分是“口”)第三步:读好词语和长短句子刚刚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学习了很多词语,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出示:闻名中外黄山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现在词语宝宝都跳进了长句子里,谁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长句出示第一句,上述词语加红)(教师评价时关注词语连起来读,比如:你把“黄山风景区"连起来读,句子就读得更清楚了)3.认读“尤其”,借助同义词了解意思,读好句子1)教师引读: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2)理解“尤其”,正音认读解义:给“尤其”换个词,可以是——(找找同义词:特别)(3)读好第二句教师指导朗读,突出“尤其”后面的内容,重音落在“怪石”上)4.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好长句子四)聚焦第三自然段过渡:黄山有这么多奇石,这节课,我们先去看看“猴子观海”1.读通句子,标上句序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猴子观海”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句序)(2)校对句序,指名正音预设学生的难点:“陡峭”,轻声词“胳膊”)2.辨析段意,积累短语以词解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猴子观海”是什么意思吗?在练习单上选一选一只猴子在海边看大海。

)一只猴子在山峰上看云海 )在学生辨析的过程中,随机学习积累短语:陡峭的山峰、望着翻滚的云海3.抓住动词,细品“猴子观海”1)借助插图字典,学习“陡峭”,了解“猴子观海”的位置读第一句话,我们知道了猴子观海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习“陡峭”:正音;借助插图,感知“陡峭”;再结合字典,选择“陡峭”的义项,理解“陡峭”顺势拓展:陡峭的( )小结:要想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用很多办法,看插图、查字典都能帮助我们2)图片辨析,关注动词,了解“猴子观海”的样子刚刚我们读了第一句话,知道了“猴子观海”的位置现在我们再读第二句话,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辨析动作你看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学“猴子观海”呢,辨一辨,谁做的是真正的“猴子观海”呢?(出示三张图片:第一张托着下巴,第二张坐着,第三张是文中所描写的动作)为什么第三张图片是正确的呢?你能从文中告诉我答案吗?(引导学生看图对照文本,关注“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交流反馈,板贴动词:抱、蹲、望原来只有把这三个动作都做对了,才能把“猴子观海”的样子表演出来请你和我一样找到这三个动作的词,并圈出来齐读第二句3)关注动作,师生合作演一演“猴子观海”。

4)视频支撑,感受并积累“翻滚的云海”翻滚的云海是怎么样的呢?看视频,说一说4.情境创设,介绍“猴子观海”学生当导游,连起来介绍“猴子观海”这块奇石说话训练时,要求用上“猴子观海”中的动作词)5.齐读第三自然段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猴子观海,像这样的怪石黄山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附板书:看图讲故事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看清细节、想象人物对话,联系下图合理想象故事的结尾二)能按顺序把故事讲完整,用“说动作”“想对话”等方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三)在小组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对小伙伴讲的故事进行简单评价四)在看图讲故事中,体会讲故事的乐趣,乐于表达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课堂1.认识父与子:看图片,(课件出示“父与子头像的图片”)根据他们的外貌特点来给他们取个有趣的称呼如:秃头爸爸、大胡子爸爸、刺猬头儿子、圆脸儿子……)2.揭题:我们围绕这对幽默快乐的父子,来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看图讲故事)(二)整体感知,提取图中信息1.整体看图,提取信息1)独立看图:父子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语文书中,小朋友们仔细看书本第79页的这组漫画。

板书:仔细看)(2)全班自由交流:说说看到了什么3)提取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发现反复出现的饭菜、书本、小问号等小结:从图中提取信息,并抓住主要信息来看懂图意,是一项大本领2.逐图试讲、厘清故事仔细看,就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信息让我们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按顺序来讲一讲这个故事1)逐图讲述:按顺序呈现单幅图,指名逐幅图讲故事2)想象结尾,鼓励创造:最后一幅图是空白的,应该是什么样的画面呢?小结:小朋友你讲一幅,他讲一幅,就能把故事给讲出来,甚至还给故事编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三)聚焦图一,指导讲述方法1.教师范讲,引发质疑教师略讲第一幅图——吃饭了,妈妈叫爸爸去找儿子老师讲得好不好?怎样讲会更好?(预设:讲得不具体、不生动;可以加入细节、想象、人物语言……)2.指名学生详讲第一幅图预设:吃饭了,妈妈端来了香喷喷的饭菜,爸爸坐在饭桌上,指着儿子的座位,问:“儿子去哪了?”妈妈指了指儿子的房间,说:“儿子还在看书呢,你快点去叫他来吃饭!”)3.对比师生讲的故事,小结讲故事方法想要讲好故事,可以说出人物的动作,想象人物的对话板书:说动作、想对话……还可以关注表情、心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把这幅图的意思讲出来,(板书:清楚讲)还能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

4.同桌合作互讲第一幅图教师巡回指导5.交流反馈四)小组合作,串讲故事1.开展六人小组合作,开展故事接龙每个组员说相对应的单幅图,然后把六幅图连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出示小组学习活动要求和“讲”的评价标准小组学习活动一1.自主练习按对应序号,看手中的单幅图,把图中的故事讲清楚、讲生动2.合作练习组员合作,按序号顺序在小组里轮流讲讲完后,对照“讲”的要求给自己评一评能得几颗星3.还有时间的话,小组成员交换图片讲一讲2.每个学生讲自己对应的一张单幅漫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想象丰富,能加上人物对话、动作的学生3.小组成员按照故事的顺序轮流讲,合作完成讲整个故事教师巡回指导,表扬有秩序的小组4.对照“讲”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五)小组展示,合作讲故事1.小组上台展示,合作讲整个故事,串单幅图为整组图关注前后图的衔接,适时指导加入一些过渡的语言板书:联下图)2.学生评价认真倾听,(板书:认真听)根据“讲”的要求,能对讲故事的同学做简单的评价六)同桌对学,讲完整故事出示同桌合作学习要求和关于“听”的评价小组学习活动二:1.同桌合作,看整组漫画,把故事讲给同桌听2.仔细听同桌讲故事,想想他哪里讲得特别好,哪里可以改进。

3.同桌讨论:怎样讲得更好?提出改进意见4.同桌活动,再次讲一讲,争取讲得更好1.同桌合作,轮流讲整组漫画,教师巡回指导2.听的学生要认真专注,善于发现同桌说得精彩的地方3.针对听的要求,给自己评评能得几颗“倾听星’(七)交流挑战,评选故事大王1.给故事取一个有趣的题目: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这么有趣的故事,还少一个题目呢预设:一顿晚餐、可爱的父子、一本引人入胜的书……)2.创设情境,开展故事大王评选1)淘汰赛:小组推荐参赛选手,看课文原图讲故事2)优胜选手升级赛:课件将其中一幅图隐去画面,变成空白图3)故事大王决赛:课件将其中一幅图擦去一个人物或增加一个人物,发挥想象,创编故事3.小结评价,评选出故事大王八)拓展表演,链接课外1.分享好书,分享好故事:介绍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2.激发阅读兴趣:播放学生表演视频:《父与子之量身高》有趣的故事,多彩的生活课外看看漫画故事,读读故事书,可以讲一讲,甚至可以演一演,我们的生活会因为书籍而更精彩3.布置课后作业1)阅读《父与子》,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2)和爸爸妈妈演一演《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附板书:看图讲故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