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8.50KB
约7页
文档ID:539209625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doc_第1页
1/7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目标 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掌握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两种温标之间的换算,物质形态之间相互变化过程的名称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会根据现象分析现象发生原因重点 物质形态变化的原因,两种温标之间的换算,物质形态之间相互变化过程的名称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难点 根据现象分析现象发生原因章节内容第一节 :物态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其体积取决于容器的几何尺寸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小微粒——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但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他们离开原理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是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第二节 :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经常用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量前(1)观察量程,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温度计的分类:分类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所装液体煤油、水银酒精水银量程—20℃~110℃—20℃~50℃35℃~42℃分度值1℃0.1℃1℃构造特点无缩口无缩口有一非常细的缩口读数不能离开被测物不能离开被测物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注意无无测量前要甩一甩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kP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也称开氏温标、绝对温标),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

它是以-273℃为零点的温标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k,1 k=1℃第三节:物态变化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物态变化: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液化(放热)凝固(放热) 说明:(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条件任何温度下一定温度(沸点)下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变化自身温度降低自身温度不变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3)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表面积和温度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第四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高压锅:利用密封环境下水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气无法排除,致使锅内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容易被煮熟。

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吸热,外部(冷凝器)是液化放热 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吸收热量,使返回舱内部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目标 了解物体尺度、质量的尺度单位标准,掌握测量过程中的正确操作方式,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熟练计算物质密度重点 物体尺度、质量测量的正确操作方式,物质密度的计算,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 物质密度的计算,减小误差的方法章节内容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10 103 103 km m dm cm mm µm nm 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在精确测量时,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有效数字:测量结果一般都是用有效数字表示,如,测量某长度时,测量值是2.34cm,由于所用尺子的分度值是1mm,2和3是从尺子上准确读出来的,4只能估计得出这样有准确数字和1位估计数字组成的数,叫做有效数字 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立体空间,也就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得出体积;对液体,要使用专门的一起测量,如量筒、量杯;对不规则的固体,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如将固体浸入液体中,看它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国际单位制中,体积单位:米3(m3)实际应用中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关系:1L=1000ml、10-3m3=1dm3=103cm3、1L=1dm3、1ml=1cm3 第二节: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 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物体的质量,符号为m质量是物体的本身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无关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kg)此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微克(µg)关系:1t=1000kg、1mg=10-3g=103µg、1 g=10-3k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戥子、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天平测质量方法:(1) 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用镊子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 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左物右码)。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公式:= 变形公式:=、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 g/cm3=10-3kg/m3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1.0103kg/m3第四节 :新材料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不断被开发,在强度、刚度、硬度、耐温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辐照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具有优越的性能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制造材料、记忆合金等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目标 了解参照物的定义及其选择,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有关题型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难点 熟练计算有关题型章节内容第一节 :运动与静止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运动按照路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要用到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用符号“m/s”表示,此外,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 km/h)它们的关系是:1 m/s=3.6 km/h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速度不变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段路程内(或某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公式为:=瞬时速度指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工具:刻度尺、秒表、光电计时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第四章 声现象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掌握影响乐音的三要素的因素,学会消除噪音的途径,利用回音公式计算声源与障碍物距离重点 影响乐音的三要素的因素,消除噪音的途径难点 利用回音公式计算声源与障碍物距离章节内容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弦乐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