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6: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练习.docx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3KB
约6页
文档ID:539092475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6: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练习.docx_第1页
1/6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知能提升课后评估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1〜2题 ①©③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 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B. 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1. 针对③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K答案』LA 2.BK解析』 第1题,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得知,①地处我国东北部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破坏严重;②地处内蒙古草原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 重;③地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读图,③地为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应采取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等保持水土的措施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上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与2010年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 95.94毫米 下表为2000年与2010年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 侵蚀情况据此完成3〜4题土地类型年土壤侵蚀强度(吨/公顷)2000 年2010 年未退耕区梯田16.7415.84坡耕地41.5729.12平均38.4127.43退耕区原梯田15.2114.58原坡耕地50.6626.30平均48.4225.523. 据表中可推断,陕北地区()坡耕地面积较小 B.梯田土壤较紧实C.退耕区坡度较大 D.未退耕区降水多 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A.梯田退耕还林 B.坡耕地退耕还林C.梯田退耕还草 D.坡耕地退耕还草K答案』3.C 4.BK解析』 第3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平均年土壤侵蚀强度与坡耕地侵蚀强 度相近,与梯田侵蚀强度相差大,因此可推断,陕北地区坡耕地面积较大,A错 误。

梯田侵蚀强度远低于坡耕地主要是因为坡面径流速度的大小,与土壤紧实度 关系不大,因此据表中信息不能推断梯田土壤较紧实,B错误表中数据显示, 2000年时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通度为41.57吨/公顷,而退耕区原坡耕地 年土壤侵蚀强度为50.66吨/公顷,退耕区土壤侵蚀强度更强,因此退耕区坡度较 大,C正确表中信息无法推断未退耕区降水多,D错误第4题,从表中信息 可知,陕北地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比梯田大,即水土流失程度坡耕地远大于梯 田,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坡耕地退耕的生态效益最 明显,因此排除A、Co坡耕地退耕还林,还可以防风沙,对风力的削减作用好 于草地,同时退耕还林可以获得丰富的林产品,该地为半湿润地区,因此综合效 益最明显的是坡耕地退耕还林,B符合题意,排除D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 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图例省界大熊疝囚家公园 伙山豚集中连片分布 没有寒潮冻害 建设难度较大 生态效益突出4. 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陕青川三省,A. 气候较温暖湿润,以盆地丘陵为主,B. 生物多样性丰富,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 设还应聚焦在()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K答案』5.D 6.AK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 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 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 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第6题,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因此应 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 源优化上;岷江上游水质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聚焦在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上玛曲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湿地,被誉为“黄河蓄水池”下图示意2000〜2010 年玛曲部分景观类型转入率和转出率(转入代表面积增大,转出代表面积减小) 读图,完成7〜8题沙地、裸岩 内陆滩涂 河流水面 甸草地 沼泽草 甸草地 亚高山草 湖木林地5. 净转出率最高的景观是(A.河流水面A.河流水面C.内陆滩涂A. 沼泽草甸草地D.沙地、裸岩A.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B.通过湿地的草种改良,大力发展畜牧业C.利用湿地的独特风貌,重点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的天然水域,突出发展水产业6. 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K答案』7.B 8.AK解析』 第7题,根据示意图判断沼泽草甸草地转出率约25%,转入率只有1%左右,是净转出率最高的景观第8题,针对湿地的脆弱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的破坏,有利于玛曲湿地可持续发展大猊是一种两栖生物,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山间溪流、湖泊或者天然溶洞中, 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

与多数冬眠动物一样,大觐在9〜10月活动 减少,进入冬眠湖南为我国大象主要分布区之一,地处武陵山脉东段的张家界 大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觐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9〜10题9.根据其习性推测,下列各省区中不属于大貌主要分布区的是()A.云南A.云南B.贵州C.四川D.江西张家界成为大貌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优势有(A.研究院所众多,保护水平高B.旅游开发促进大貌保护B. 水质清凉,生存环境好水流较缓,利于幼苗野放K答案』9.A 10.CK解析』 第9题,大猊生存在水温低的区域,云南纬度低,气温偏高,不属 于大晚主要分布区四川、贵州、江西多山,且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符合其习 性第10题,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主要是在保护物种适宜生存的 地区就地建立研究院所、旅游开发、水流较缓对其影响较小二、综合题受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20世纪末以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进 入21世纪后水土流失面积开始减少,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图甲 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前旧图,图乙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后示意图从卫星遥感影 像数据分析,1982年至2013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指数由0.30上升到0.450图甲 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对环境的影响。

K答 案』 保持水土,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减轻河道淤积;改 善地方小气候,使气候变得湿润;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地表水下 渗增多,地下水位抬升;有利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K解 析1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沟壑减少,进入21世纪后水土流失面积开始减 少,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少,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河道 淤积减轻;生态环境改善,蒸腾作用加强,改善地方小气候,使气候变得湿润; 植被覆盖度指数由0.30 ±升到0.450,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涵养 水源能力提高,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抬升,有利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麋鹿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 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据科学家考证,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 时麋鹿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野生麋鹿 在清朝初年绝迹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饲养麋鹿野化放归行动, 在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现今,麋鹿有效种群已达到 50多个,结束了数百年来麋鹿无野生种群的历史1) 分析我国历史上野生麋鹿绝迹的原因。

2) 说明我国选择江淮地区建立麋鹿野生自然保护区的理由K答案』(1)黄河、长江下游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麋鹿生存环境;人类的滥 捕滥猎;气候变化;沼泽和水域面积减少;麋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等 (2)江淮地区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温暖湿润,水草茂盛,食物丰富等K解 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麋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气候变化改变了麋鹿的生存环境; “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沼泽和湖泊等水域 面积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滥捕滥猎第(2) 题,结合材料信息,“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 说明麋鹿适合在沼泽环境中生活,江淮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 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水草茂盛,麋鹿的食物丰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