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时经络养生[导语]一天二十四小时按甲子计时法,应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对应一天二十四小时按甲子计时法,应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对应,应该是:子时(23—1点钟)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胆经当令,阳气初生时令这时还不睡,就不能做到心肾相交,就会伤害到身体健康晚上阳埋元气,不消化,晚上多吃或吃夜宵会影响睡觉丑时(1—3点钟)夜里一点到三点,肝经当令,肝藏血补津这时还不睡就养不起肝血,长期到点不睡则肝气不足,身体渐衰还会影响后半生的寅时(3—5点钟)早上三点到五点,肺经当令,肺主气这时连续醒来或出汗不好,有病了,应找医生看了卯时(5—7点钟)早上五点到七点,是大肠经当令,应排便,是天门开地门开的时令辰时(7—9点钟)早上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是吃早饭正好,要吃得多些好些,不会胖巳时(9—11点钟)早上九点到十一点,是脾经当令,是创作,创新的好时间脾气虚弱会软弱无力,思虑伤脾午时(11—13点钟)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心当令,阴气开始升起阳气下降应睡会儿午觉,子午觉很重要未时(13—15点钟)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是小肠经当令,味觉特好,吸收功能最强,午饭要吃得有品味,营养口味要求高些。
申时(15—17点钟)下午三点到五点,是膀胱经当令膀胱是表,肾是里撒尿时咬后槽牙可固肾经,这种咬是似咬非咬,行动和意念结合的咬酉时(17—19点钟)下午五点到七点,是肾经当令五脏肾为大,应少盐戌时(19—21点钟)下午七点到晚间九点,是心包经当令用手敲打手臂内侧,长期坚持必有好处亥时(21—23点钟)晚间九点到十一点,是三焦经当令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肾三焦经在手臂外侧和心包经相背十二时辰和经络当令———就是哪个时间哪个经络最强一个时辰是我们现在的2个小时中医讲人身体中有经络卯时(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宜喝水辰时(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需吃早餐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宜慢饮水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宜午睡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宜运动、多喝水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宜休息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宜散步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宜安静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 )肺经旺,其中4时呼吸最弱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子胆丑肝各定位,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