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色彩构成笔记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72KB
约6页
文档ID:538854653
色彩构成笔记_第1页
1/6

色彩构成笔记姓名:李正华 班级:08工设1 学号;0808011001 指导老师:高峰•光伊顿说:“光是色之母,色时光之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色散实验证明了:自然光即白光是一种复合体,它由 红、橙、黄、绿、青、蓝、紫次序排列的七色光构成通过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 解为这七色光通过聚光透镜又可以将七色光还原成白光雨后彩虹的形成就与 此原理相同物理学解释,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人眼会对波长 为 380~780nm 的电磁波产生色觉,这个趋于我们成为可见光谱,其间的光为可 见光波长小于 380nm 的电磁波叫紫外线,波长大于 780nm 的电磁波叫红外线• 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光源色: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光、月光、星光,以及人工 光源:灯光、烛光、激光光源色对物体影响较大,物体会随光源性质的变化而 改变色彩同一物体在红光的照射下,呈现红色的相貌特征;在绿光的照射下, 呈现绿光的特征强光或弱光的照射下,物体则会失去色相的特征物体色:某种颜色的物体吸收某种颜色,而将其他颜色反射时所呈现的颜 色固有色:在白色日光灯下,物体所呈现的色彩成为“固有色”其实,固 有色就是人们对某一物体影像中形成的概念而已。

伊顿曾说:“当画面的色彩一固有色存在时,往往给人现实主义的印象•颜色视觉理论视觉三色说:1802 年,英国物理学家杨格提出了颜色视觉生理三原色假 说,后来法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对其进行补充,形成了杨——赫视觉三色说 该假说认为,人眼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含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当单色光或混 色光投射到视网膜时,三种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不同程度受到刺激,通过大脑综 合而产生色彩感觉如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兴奋时,其他两种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于是便产 生了红色的色彩感觉;如果含蓝的视锥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含红含绿视锥细胞同 时兴奋,那么产生黄色的色彩感觉;如果三种细胞同时兴奋,则产生白色感觉; 三者同时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产生黑色感觉;三种细胞受不同刺激时,则产生红、 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如果人眼缺乏某种感光色素,或某种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功能不正常时,就 会产生色盲、色弱现象视觉四色说:1874 年德国生理学家赫林提出该学说他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成对关系发生,认为视网膜中有三队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 素这三对视素代谢作用包括同化和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三种视素对立过程的 组合产生了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

三色说和四色学说看似互相对立,但近年来西方科学家研究发现,视网膜上 市三色接收系统,信息传导神经节细胞时,则变为四色系统这证明,两种学说 都是正确的,它们在颜色视觉系统中取得统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眼睛对某一波长的光的感觉色相使用名称 来表示的,如大红、黄绿、蓝紫等将红、橙、黄、绿、蓝、紫6 个标准色首尾 相连便形成了 6 色相环,再次 6 色相环中增加过渡色相,则变为 12 色相环以 此类推,还可以发展成为 24、36 色相环若变化明度、纯度,又能形成中明(纯) 度,低明(纯)度等色相环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亮暗程度,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导致颜 色的明暗强弱变化物体表面反射率高,光量大,明度则高,如全反射就会形成 白色;物体表面反射率低,明度则低,没有反射,光线被全部吸收就会出现黑色 黑、白是明暗最强的表现把黑白作为两极,按由深至浅的顺序排列若干灰色, 可构成明度色阶任何色彩加白(或)黑,都会提高(或降低)明度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明度,在六个标准色中,由亮到暗排列,其明度顺序为: 红-橙-黄-绿-蓝-紫即便是同一色系,也有明度的变化,如朱红、大红、玫瑰红 深红等。

明度可不带任何色相,仅以黑白灰关系来呈现,而色相和纯度则必须依赖明 度才能呈现,而色相和纯度则必须明度才能呈现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黄、绿、紫 等的色相特征,同时也能感觉得到它们有明暗差异,所以色彩一旦存在,明暗关 系就随之产生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饱和度,彩度、艳度进入眼睛的 色光越单一,所呈现出的色彩就越单一,纯度也就越高色光波长混杂,所呈现 出的色彩就混杂,纯度也就越低;过于混杂,则看不出色彩的倾向,没有纯度, 呈现出黑白灰的特征一种纯净的色彩,加上任何一种其他的色相,其纯度都会 降低眼睛对不同波长光辐射的敏感度,也影响其纯度,视觉对红色光波最敏感, 因此红色的纯度也最高,其次是红-橙-黄-绿-蓝-紫色纯度最低用纯色与明度相等的灰依次按不同的比列混合,则构成有纯色到灰渐次变化 的纯度色阶,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高彩度,中彩度,低彩度的区别在人的视 觉感受中,真正的纯色较少,绝大部分都含不同程度的灰,也正是因为这样大自 然中的色彩显得丰富而有变化物体表面材质平滑细密,其纯度就高,反之则纯度低丝绸、塑料等材料光 洁度高,感觉纯度也较高;而棉、麻等材质较粗糙,则给人感觉纯度较低•色彩分类有彩色:凡是有色彩倾向的色,我们统称为有彩色。

有彩色具有色相、明 度、纯度三个基本性质它们密不可分,改变其中一个,其他两个也随之变化无彩色:我们把没有色彩倾向的黑、白、灰称为无彩色无彩色只有一个 基本性质——明度从物理学上讲,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从视觉生 理学、心理学上说,无彩色如同数字中的“0”,在色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光泽色:金、银、铜既不属于有彩色,也不属于无彩色,其性质与上述两 类均不同,印刷术语称其为特别色,俗称光泽色• 色立体蒙塞尔色立体:蒙塞尔色立体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师蒙塞尔于 1905 年创立的,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颜色系统蒙塞尔的色环以红(R)黄(Y)绿(G)蓝锂)紫(P)五色为基础,再 加上他们的中间色黄红(YR)、黄绿(YG)、蓝绿(BG)、蓝紫(PB)、红紫(RP), 作为10个主要色相,每个色相又划分称呼0等份,如1R、2R、3R 10R,各色相的第5号即5R、5YR、5GY 为代表色相,色相环直径的两端互为补色蒙塞尔色立体中心轴为白、灰、黑,明度色阶共有11 等级,白为 10 级,黑 为0级,从9—1等级为灰色系列明度用1/、2/、 符号表示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奥斯特瓦德是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若贝尔奖获得者。

他认为一切色彩都是由纯色(C)与含白量(W)、含黑量(B)组成的, 三者的关系为:含白量+含黑量+纯色=100(总色量)根据这个定量关系,奥斯 特瓦德建立了自己的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色相环以黄(Y)、橙(0)、红(R)、紫(P)、蓝(UB)、蓝绿(T)、 绿(SG)、黄绿(LG)为8个基本色相,每个基本色分3等份,其中2是代表色相, 共24 色相色相环上相对的两色互为补色,色相分别以 1~24 数字表示奥斯特瓦德认为纯白、纯黑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它的色立体中心轴的明度 序列中,含白量最高为89,最低为3.5,含黑量最高为96.5,最低为11,共分为: a、c、e、g、i、1、n、p等8个等级每个字母代表一定的含黑量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中,每个色都有最纯色(C),它位于色立体表面的色环 位置,与最白色、最黑色够呈三角形(又称等色三角形)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略).色彩美感(平衡、节奏、主次、层次、呼应、对比与调和)平衡:从形式上色彩平衡分为两种: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对称平衡是指色彩在画面中平均分布,稳定感强,但也易使画面呆板乏味非对称平衡是 指色彩在画面中成不对称不平均分布,根据色彩要素、面积、形状、位置、肌理、 方向、对比强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量感,对诸因素调整配置,已达到视觉平衡。

非对称平衡的效果丰富、活泼、运动感强,凭借个人修养、直觉来判断节奏:色彩中的节奏表现为各要素重复变化运用所形成的连续、有组织的 形式,能产生秩序感、律动感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形状、面积有规律排列,产生暖—冷、浅—深、 大—小、疏—密等渐变节奏级差是掌握渐变的关键主次:所谓:“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一般情况,主色多是 对比的鲜明之色,常处于视觉中心,用于主体形象主色的力量也是由宾色烘托 出的,没有宾色也就没有主色,“红花要靠绿叶扶”也就是这个道理层次:“层次”在一定意义上即“明暗”色彩构成中的层次也要靠明度对比来表现暖色、艳色、亮色、大面积色有前进感,冷色、灰色、暗色、小面 积色有后退感呼应:色彩的呼应有两种,一是局部呼应,如深蓝底上的一个黄点,会显 得孤单无助刺眼,与背景反差过大,我们疏密相间的再配一些黄点,则具有韵律 感二是全面呼应,让画面大部分色彩含有共同要素,产生内在联系南京云锦 的妆花“三晕”,配色就是用全面呼应法如“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 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蜜黄秋香配古铜”对比与调和: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万事万物都存在对立统一规律,色彩也不例外。

色彩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没有美感•色彩对比原色对比:原色对比给人以强烈、明快、精力充沛感觉 间色对比:间色对比给人以平和、直率、爽快的感觉 补色对比:补色并置能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艳 邻近色、类似色对比:给人以宁静、柔和、舒适、和谐的感觉 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对比给人以鲜明、爽朗的感觉•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具体联想:由色彩联想到的具体事物,是接近、相似、对比的联想如 由白色联想到雪,云,白纸,看到绿色联想到草地、森林 抽象联想:由色彩联想到抽象概念,如由红色联想到:热情、血腥、战 争、喜庆 由绿色联想到希望、和平、理想、安宁 共感联想:人们在用视觉感受时,还会引发出其他知觉系统(如听觉、 味觉、触觉)相应的感受,这就是共感联想• 色彩印象表现(春、夏、秋、冬)春:黄绿色调,主要选择高明度的颜色,产生高短色调基础上偏冷的多色组合,具有咋暖还寒的春意夏:浓绿色调,阳光灿烂,对比强烈,主要选择明度适中的,纯度较高的红黄绿等组合的中短色调上偏暖色,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组合 秋:金黄感觉,主要选择纯度高,明度低的偏暖色组合 冬:充满冷意,冰天雪地,洁净,主要选择明度反差高的冷色系列,蓝紫深紫,白等色组合的高长色调。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