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比热容说课稿.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4页
文档ID:538831051
比热容说课稿.doc_第1页
1/4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按照 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从教材延伸和中考命题方向上,本课内容是热量计算及力热、热电综合的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②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③会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的科学方法三、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3、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比热容单位的读、写五、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2个、搅拌器2个、秒表、量筒、温度计2只、搅棒、水,煤油等比热容演示器)【说学情】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比热容是学生接触到的比较复杂的一个物理量,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要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适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说学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说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 问:(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先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指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一样再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3)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用投影仪投影题目,让学生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三、引导学生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猜想记下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讨论研究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设想:用水和煤油这两种物质来进行比较研究如何比较研究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固定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强跟压力的关系”或“固定压力不变,研究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这样的方法即是“控制变量法”本节课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研究2、设计实验先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及步骤,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五、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信息每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本实验属定性探究,只需学生将观察结果在下列表格中填“相等”、“不相等”、“多”、“少”等,同时验证猜想研究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的条件下,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六、分析与概括,引入新概念 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的一般性结论然后向学生指出,为了比较各种物质这种性质上的不同,而引入比热容这一物理量七、教学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教师下达任务:看哪个小组给比热容下的定义最好?让各小组讨论好后,派代表发言,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点拨:关键词----单位质量 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 吸收的热量)2、比热容的单位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各小组根据已学习过的复合单位的知识(如密度、功率等),进行理论探究,得出比热容的单位3、查比热容表,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布置任务:各小组看课本上的比热容表,查出下表中物质的比热容值,并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种物质的比热容):教师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①一碗水与一盆水,谁的比热容大?②把一根铁丝m截为长短不同的a、b两段,那么铁丝a、b与m的比热容一样吗?③水和冰的比热容值不同,这说明了什么?④从比热容表中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用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的理解。

第④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下边的教学内容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实际意义乘学生对第④个问题凝或不解的时候,教师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下边的三个问题上来:(1)我国新疆地区流传这样的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冬天用热水通过散热器取暖,你能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吗?(3)为什么汽车驾驶员每走一段路要给发动机加水?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七、布置课外探究题除了本节我们设计的实验外,你还能再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吗?试试看完成后组织交流通过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八、自我评价反馈练习(投影)一、填空题  1.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______吸收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______之一,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3.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_;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______  4.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是因为______  5.铅、水、煤油、铝按其比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二、选择题  1.沙漠地带早晚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 )   A.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大  B.沙子的比热容比较小   C.沙子是热的良导体   D.沙子是冷的不良导体  2.将一块铁切去一半,没有变化的物理量是 ( )   A.体积  B.质量  C.比热容  D.重力  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比热不会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不同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不可能相等  4.水的比热是 ( )   A.4200焦   B.4200焦/千克   C.4200焦/℃ D.4200焦/(千克·℃)  5.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第二天早晨再把水放出一些  B.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傍晚再把水放出一些  C.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放出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傍晚再把水放出一些,因为那时水已不含热量了  D.秧田里应一直灌满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的热量较多,所含的热量也多,就可以提高秧田的温度了  6.吸收相等的热量后,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温度升高最多的是 ( )  A.蓖麻油  B.酒精  C.干泥土  D.煤油三、说理题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不像内陆的气温变化那样显著? 九、教学反思对于《比热容》这一节授课。

总体上来说,讲得还可以,我感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也都学会了——老师非常需要学生这样鼓励和赏识的表情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优劣思考,说的不对的,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本节课自己认为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课堂设计完整,内容紧凑在设计此课时,我从学过的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那么,对于不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等等这些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相同的热量体现转换法的物理研究问题的思想这一节课我一直注重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虽然有些学困生耽误了我一些时间,但能在这么重大的讲课中露面,肯定对他们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值了另外我还采用了生评、师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展示的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了不断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课堂结构不完整,没有讲完关键在于探究实验时花费的时间过多,至少耽误了10分钟这里主要是我对本部分教材估计不够,即教材中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与其前面的“对于不同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不能衔接现在反思,当时提出“对于不同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后,应直接说“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从而直接进行实验,实验做好后,分析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从而得出水吸热能力强这一结论后,再写出这个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就很好地解决了不能衔接的问题课堂提问的目的不够明确在引入新课时,由于语言没组织好,导致提问不明,学生无从回答总之,这一节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它暴露了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同时,也使我的业务水平在短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快速的提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