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循环系统.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0.51KB
约7页
文档ID:538829186
第四章循环系统.doc_第1页
1/7

lim 第四章 血液循环 blood circulation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Pumping function of heart) E两个合胞体: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E心房和心室泵血的顺序性和有效性(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atrium systole)(0.1S)• P房﹥P室 ,房室瓣开,• V室↑,血流心房→心室 (1)心室收缩期(systole) 0.3s ©等容收缩期 ©射血期(心室将血液射入动脉)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v 射血期(period of ejection): ©快速射血期(P室>PA ,0.1s) ©减慢射血期(P室

因为心肌的伸展性较 小,心室不能过份扩大,即舒张期贮备 只有(140-125)=15ml左右Ø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搏出量 -决定于三因素: 前负荷(即初长度,指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 后负荷( 指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能力 2.心率前负荷的影响(决定心室的搏出量)E心室功能曲线(ventricular function curve)• 含义: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与对应的搏出量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不会出现降支• 原因: 心肌具有抗过度牵拉的特性• 生理意义: 心脏不会在前负荷明显增加时发生搏出量和作功能力的下降,有利于泵血E心脏异长调节 概念:通过心肌细胞初长度的改变而 引起心肌收缩强度改变的调节 特点:调节范围小 意义: 精细调节搏出量的微小变化,使心脏射血量 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保持平衡E心室肌前负荷的决定因素为 ®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E心室充盈量的决定因素为 ® 静脉回心血量(主要) -心室充盈持续时间;静脉回流速度; -心包内压;心室顺应性 射血后心室的剩余血量C后负荷指动脉血压C动脉血压在正常范围(80-160mmHg)波动时,心肌可通过异长调节和等长调节机制使搏出量基本不变C临床: 动脉血压持续↑→心肌肥厚 →泵血功能↓ @ 在一定范围内(40-180次/分钟),心率 的增加可使心输出量相应增加。

超出此范围则下降 @ 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增加心率 * 迷走神经、Ach减弱心率(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Ø 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90mv Ø 动作电位的组成: A0期除极过程 A复极过程 - 1期(快速复极初期) - 2期(平台期plateau) - 3期(快速复极末期) - 4期(静息期或舒张期) 2)复极化过程 E复极1期:+30mv→0mv E复极2期(平台期): ~ 0mv, 100ms~150ms 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存在复极2期 机制: 内向离子流(由Ca2+和Na+负载)和 外向离子流(由K+携带)处于平衡状态 • 慢钙通道slow channel(L型,long-lasting ) : 阈电位: -40mV 激活慢,失活也慢(可持续数百毫秒) 阻断剂: Mn2+ 和维拉帕米• 膜电位的去极化伴随: ®IK1通道关闭 (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 ®IK通道被激活(去极至+20mV时)E 复极3期: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4期具自动除极特性) ü 0期除极: 4期自动除极至-40mv时→L-钙通道的激活→ Ca2+内流→0期去极 0期除极为慢 Ca2+ 通道的激活 阈电位:-40mv 窦房结P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 P为快反应自律细胞P特点: -4期自动除极速率(自律性)较窦房结低 -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快Na+通道激活)P机制: 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自动除极机制: -随时间而逐渐增强的内向If电流(主要) -逐渐衰减的外向K+电流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mat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一)兴奋性 衡量标准: 阈强度或阈值1.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水平 •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水平• 通道(Na+channel,Ca2+channel)的三种状态: 关闭close 激活activation 失活inactivation E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除极→复极到-60mV · Na+通道完全失活 或刚开始复活 ·不能产生第二次兴奋 ·兴奋性为零或刚刚恢复 ·特点:时程特别长 E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复极-60mV→-80mV *大部分钠通道已复活 *兴奋性低于正常 *高于阈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兴奋 E超常期 supranormal period: 复极-80→-90mV 膜电位离阈电位水平较近 兴奋性超过正常 1)心肌细胞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原因:有效不应期时程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肌细胞 的舒张期开始之后,任何刺激落在此期内,心肌 都不会发生兴奋反应 意义:收缩舒张始终交替进行,有利于心脏 的射血与充盈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个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个额外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二)自动节律性(Automaticity) P自动节律性概念: 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称自动节律性 P衡量节律性高低的标准 用单位时间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即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1.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 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当其 自律性增高并超过正常起搏点时称异位起搏点 2 .以窦房结起搏而形成的心脏节律为窦性节律 (sinus rhythm),以窦外为起搏点的心跳为异位心律3.窦性心律的形成机制节律高者控制节律低者①抢先占领(capture ):抢先达到阈电位产生AP②超速驱动抑制( overdrive suppression) 节律低的自律性细胞按外来刺激的频率而“被动”地节律性兴奋,其自身的节律不能表现出来 2.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自动去极化速度快→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大→距阈电位远→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长→自律性低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下移 →最大复极电位距阈电位近 →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间短 →自律性高 (三)传导性conductivityü 传导性高低的衡量:传导速度ü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传导方式:  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同一细胞、细胞间 (缝隙连接)传导ü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1. 兴奋传导路径、特点及意义:窦房结 心房肌 心房肌0.4m/s 优势传导通路1m/s ®房室交界区(速度最慢0.02m/s,房-室延搁0.1s,避免房室重叠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房室束(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网(速度最快4m/s,保证心室肌的同步收缩)®心室肌1m/s 2.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