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docx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9KB
约6页
文档ID:538805613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docx_第1页
1/6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一、 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 仰头摇正法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声2、 坐位旋转复位法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

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3、 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4、 侧头摇正法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医者一手托其头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曲并转动摇正5、 侧卧摇肩法此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夹置于其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之害6、 侧向扳颈法此法用于颈2----颈6侧弯侧摆式错位(钩椎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紧贴其面颊,两手合作将患者头部先牵引并渐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有时,病人可听到关节弹响,医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多可成功。

此法也可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侧扳法,与侧头摇正法雷同,只是不做摇动,抬头角度加大;对颈6至胸2侧摆式错位者可把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角度大些才容易成功7、 跨角度扳按法此法用于颈2-----颈4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将其头偏向健侧并前屈位,充分展开患椎关节医者双拇指轻轻拨弹其下位颈部紧张之肌肉,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提肩胛肌或夹肌),使嵌顿之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医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45度方位,后斜向后侧45度方位,如此斜向扳动按压关节面,重复2---3次即可复平8、 俯卧冲压法此法用于颈胸交界处前后滑脱式或合并左右旋转式错位,也常用于胸椎错位本手法应该认真注意冲压时力点应该尽可能的落于向后隆起或偏歪的棘突上,以免造成新的伤害以颈7棘突偏左、胸1棘突偏右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面转向左侧,双手自然分开放于床两侧,医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颈7棘突处左方,左手掌根部按于胸1-----胸3棘突右方,令患者作深呼吸,当其呼气时,双手同时用以冲击压力下按,由于医者左右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错位椎体棘突有旋转推压作用,能使后凸和旋转错位关节达到推正的目的。

9、 俯卧髙垫胸扳按法此法用于颈胸交界处或者胸1、胸2左右旋转式错位患者俯卧,头颈伸出床头之外并前屈,胸下垫枕医者坐于枕头之前,面对患者头部以胸1棘突左偏为例,医者左手扶托患者头部,将其面向左转,右手拇指按于胸1棘突左侧当医者左手把患者头向左搬动时,右手拇指将患椎棘突向右推此法可重复2-----3次 10、 牵引下正骨法此法用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式错位、颈椎轻微仰位式错位和混合式错位利用牵引时椎间隙相应增宽后进行手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现象时更为安全患者坐于牵引椅上,套上牵引颈托并固定好,头向前倾斜15度医者站其后双手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至垂直位嘱咐患者双上肢随着身体摆动而前后摆动,颈肌要放松约1---2分钟后进行正骨手法1) 推正法:用于前后滑脱式错位者,以及左右旋转式错位者医者双拇指按于其后突的棘突两旁,向前推动时双拇指加力推正之2) 摇正法:用于中下段颈椎左右旋转式错位者,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相同3) 扳按法: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者医者一手虎口扶于患者错位颈椎旁隆起处做一定点,另一手握住患者对侧手腕徐徐用力向下推使患者头部侧曲20度左右,然后轻轻还原,重复2---3次。

4) 扳肩顶膝法:用于颈胸交界处,以胸椎上段后凸为主滑脱式错位医者用一膝盖顶靠后凸之患椎,双手扳于其两肩前待患者放松时,医者手足协调,膝盖向前顶,双手后扳,此时可听到弹响声11、 颈椎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者站患者侧后方,颈前曲35度,左偏35度,右旋转45度,拇指触到偏移 棘突固定点与四指制于患者头顶处,右手持左面部,在右手向上旋转的瞬间,左手拇指持棘突轻推左侧,常听到嚓的一生手法完毕12、颈椎侧旋提推法 患者取低坐位,颈部前曲,医者站与患者后面,左手拇指触于颈棘突左侧,并固定右手持下颌部,便头右旋转45度,此时右手向上轻轻提牵,左手拇指迅速用力轻推,有响声手法告毕13、颈椎坐位推正法 以颈5的棘突左偏为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左手拇指抵住患者颈5棘突左侧方,右手掌指面扶按在头部右侧方的前半部分,右手指顺势紧贴患者的头上方;使患者的头部被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晃动稍停片刻,双手相对协调用力,同时向对侧方向推动拇指下的棘突和头颈部 14、颈椎定位摇正法 用于颈3-----颈6棘突的偏歪 以棘突左偏为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以右手拇指面抵住患者棘突偏歪的左下方,其余四指顺势扶住对侧的颈、枕部,左手的掌指面托扶住患者下颌医者一边使患者头颈前屈、下颌内收,一边平缓的进行向左侧方旋转摇动头颈的动作,当旋转至一定角度时,医者可以感到右手拇指下有明显的棘突移动感,此时保持头颈这一前屈角度不变;在此范围内重新旋转、摇动头颈,当感到患者能够松弛时,猛然使头颈做快速、有限而又有微小增大幅度的旋转运动,右手拇指轻轻向对侧推动棘突15、反向运动法(颈椎对抗扳按法):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 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立于其后,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稍上),另一手扶其肩部,嘱患者头先仰,然后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头时,术者用力按住痛点,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反复1-3次,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又如,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同时可触及C5-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同样可起到作用. 16、牵颈摇头法 用于治疗颈椎棘突偏歪 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后方,双手拇指抵住风池穴,向上方缓缓牵提,使患者的头部被动前屈后仰和左旋右转。

二、 胸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1、 胸椎掌推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左侧,右手掌根部压在患者棘突上,两手从叠,患者深吸气,起伏时医者手掌向前推按此时可听到嚓的一声右手下有移动感,手法完毕2、 胸椎膝顶复位法患者端坐矮凳上,两手臂自然放松,医者压患者两彻环抱患者上胸,双手掌在患者胸部上端,手指交叉让患者后彻仰 ,背靠医者右膝,头贴医者右肩,医者上身右前腑,医者双手用力向后下方压,右膝同时往前上方顶推,可见关节复位响声3、胸椎坐位推正法用于胸1-------胸4.手法同颈椎坐位推正法,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头颈部有轻微的后伸,以使推动头颈的作用力可以直达胸椎,拇指推动患椎的力度较大4、 胸椎掌指推正法用于任何一个胸椎的错动以棘突右偏为例患者俯卧于薄枕上,薄枕中心位置与要整复的脊柱位置相对应医者站其右侧方,左手的拇指平放于患者偏斜棘突的右侧方约半寸处,即凹陷处医者右手掌根部按压在左手的拇指上,同时向棘突的侧方推动拇指,待推动到极限,双手一同用力向左侧方快速推动棘突,多可听到弹响声5、 胸椎定位摇正法同颈椎定位摇正法,多用于胸8----胸12偏歪医者一手拇指抵压住患者棘突的偏歪侧,另一手自其胸部的前方穿过并扳住患者对侧的肩部。

6、 扳肩推正法多用于胸3-----胸9的错骨缝患者俯卧于抱枕上,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医者站在棘突偏歪的一侧,以一手掌根部抵压住棘突偏歪侧的旁边固定不动,另一手扳住对侧的肩部并顺势向偏歪侧的斜上方扳拉起来医者两手同时协助用力,一手用力扳拉其肩部,另一手掌根向对侧快速推动棘突此手法以把握好患者的放松状态的时机最为重要7、 分推法用于胸椎前凹者患者俯卧于薄枕上,使腰背呈轻微的弓起状医者站立其侧面两臂交叉,双手掌根分置于胸椎棘突前凹的上下临近位置患者放松后,嘱咐其咳嗽,医者两手的掌根部同时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向颈椎和腰椎方向的,快速推动反复操作1----3遍三、 腰椎相关疾病的复位手法1、 腰椎定位摇正法以棘突偏右为例患者骑坐一条长凳上,腰背放松医者半蹲,以左手拇指抵压住患椎偏右侧,右手自患者的右腋下穿过后使前臂上移,右手掌自患者颈后方扳住左侧的颈项部助手稳定住患者的左下肢医者左手拇指抵压住棘突旁不动,右手臂在患者能够放松的状态下使之被动而缓慢的向前弯腰,与之同时向右侧方旋转脊椎当旋腰达到一定幅度时,右臂稍微加速用力,使患者的腰椎进行一个被动的、突发的、有限的和更大幅度的旋转运动,同时左手拇指用力向左侧推动棘突,此时多有拇指下棘突的跳动感、滑动感或者弹响声。

2、 腰椎斜板法(又称斜板法)以整复腰椎偏右为例患者左侧身卧位,左下肢伸直处于下方,髋关节与躯干呈十度到十五度,右下肢压在左腿上方呈半屈曲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拉出患者贴近床面的左侧肩臂部,使患者上半身能略微后倾,以防止患者在整复过程中发生抗拒医者呈半蹲位,身体前探,右肘臂按压在患者右肩关节前方近胸处,左肘臂按压在臀部大转子后方凹陷处;随后医者两侧的肘臂同时用力,对患者腰椎做方向相反的推扳动作,使腰椎被动旋转、扭曲随即用一个有限度的小幅度的双臂快速推扳动作,以便猛然增大腰椎的扭转幅度,从而使错动的关节得以整复,多可听到弹响声3、 腰椎肘尖推正法参照胸椎掌指推正法,此时医者宜用肘部进行推动、按压患者腹下方垫一个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