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教育观的人们对儿童虐待有不同的认识1 9 9 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儿童虐待作如下描述: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作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1 ]O我国对近年来对儿童受虐进行科学的研究,但调查的对象均为儿童的父母、或照顾儿童的其他成员儿童受虐后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对儿童未来的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2 3],因此,站在儿童角度来评价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来评价儿童是否受虐更为重要自1 0岁起(9〜1 0岁)儿童已经具有判别黑白是非的能力,有能力对他/她的处境和经历作出真实的回答[4 ]o国外用于评价儿童受虐屋表有多种翻译版本,它们的研究 信、效度人多来源于对成年人的回顾资料的检测结呆o 另外任何心理测验或评估均受编制者及各国文化背景 的影响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受虐状况的评估量 表是必要的、可行的对象与方法一、 对彖被试对象为2 0 0 5年9月2 0 口在湘潭市2所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中随机整群抽取1 5个班,6 0 5名学生及某职业科技学院一年级新生抽取1 0个班,2 9 7名学生,共计9 0 2名为施测对象, 共发放问卷9 0 2份,收取9 0 2份,有效样本8 7 1名,年龄1 1〜1 9岁,平均(1 5 土2 )岁,其中男性4 2 5名,年龄平均(1 5 ± 2 )岁,女性4 4 6名,平均(1 5 ± 2 )岁。
其中汉族占9 8. 4 %,其他民族占1 . 6%2周后从中抽取1 0 %进行复测二、 方法1 .编制理论框架及方法:儿童受虐量分为以下3个亚型,躯体虐待(PA)、言语虐待(VA)、性虐待(SA)为本次编制量表的理论框架[5 7]o依据儿童受虐的理论,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文献、既往量表中的相关条目 进行修订,使得条目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语句表达方 式另外,根据所测群体的特性(儿童),条目表达上 注重通俗、易懂、措辞准确、清楚鉴于调查内容特姝 性,避免使用特别敏感的字眼,而采用其相关形式予以 描述,便于理解和接受建立相关条目的条目库,初始7 6条,其中4 4条参考文献修订,3 2条自己编写请相关专家对条目内容进行评价,将修订后的条目编制成量表初稿通过专家评定对初始条目库的条目按照四级(0 , 1 , 2, 3)评分加备注建议的方法评分标准为:0.不能达到所测的目的;1 .测量的效度不高;2.基本可以达到所测目的;3.能达到所要检测的目的由7位专家对条目逐一评定打分,对有歧义的条目予以备注 及提出修改建议,通过评价,保留至少5位专家评定事 2的条目,共计6 3条对上述初槁进行小范围的预试 验抽取1 0〜1 5岁儿童4 8名,对相关条目进行预试 验,从而对个别条目再次修订。
删除或修订儿童不易 理解的条目通过线索调查和量表中添加部分条目(如对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等)来验证儿童回答的 真实与否增加施暴者的身份将会进一步反映爭件发 生的可靠性另外,还通过每一分量表中设有2个重 复表达的条目,检验施测过程中儿童真实作答的程度 通过上述程序最终形成了儿童受虐量表5 5个条目,其 中躯体虐待分量表2 4条,言语虐待分量表1 2条,性虐 待分量表1 9条进行横断面调查2. 评分方式:对于受虐儿童来说遭受虐待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但儿童对该行为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儿 童的主观感受本评估量表将采用对儿童的主观感受 与客观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估,综合两变量来反映儿童 受虐的严重程度由被试儿童根据条目所陈述行为客 观存在的情况自评,分为4级(0.无;1.偶尔;2.经常; 3 .总是)若条目所陈述行为客观存在,则评价该行 为造成的主观感受,分为5级(0.无;1.轻度;2.中度;3. 重度;4极重度)继而对主观感受给予定性,负面影响 为一1 ,正面影响为1三者的乘积即为本条目的得分3. 施测工具:采用一般人「I学资料问卷、儿童受虐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8]o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因子,共计1 1个因子,它们分别是FF 1 (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2 (父亲惩罚、严厉)、FF 3 (父亲过分干涉)、FF4 (父亲偏爱被 试)、F F 5 (父亲拒绝、否认)、FF6 (父亲过度保护)、MF 1 (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 MF 2 (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F 3 (母亲拒绝、否 认)、MF4 (母亲惩罚、严厉)、MF 5 (母亲偏爱被试)。
艾森克人格问卷,分为E量表:主要测量外显或内隐 倾向;N量表:测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P量表:测潜在 的精神特质,或称倔强:L量表:为效度量表,测受试者 的掩饰程度4. 统计方法:在S PS S 1 2. 0上建立数据库,将有效8 7 1名被试的资料隔一捕一的方法分为两个数据库, 对其中436名的资料用于进行条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 分析,另外4 3 5名的资料采用Amo s e 5. 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一、 条目分析与筛选采用条目与总分的相关来分析和筛选通过各相关条目与各亚型总分值的相关性,躯体虐待、言语虐待、性虐待的条目中,所有条目与该亚型总分的Pears o n 系数分别为 0. 36 〜0. 69、0 . 34 〜0. 70、0 . 31 〜0. 5 8 均达到极显著二、 效度检验1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构效度:根据儿童受虐操作性定义,釆用分层单独进行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取样适当性数值(KMO )大于0. 8 0,Bartlett球形检验2达到显著(P = 0 . 0 0 0 )剔除不稳定的成分条目最终保留条目共计3 5条,其中躯体虐待1 4条、言语虐待9条、性虐待1 2条。
各个层面限定抽取一个因素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结果为:躯体受虐分量表、言语虐待分屋表、性虐待分量表各条目在各层面的各条目的负荷为0 . 3 3〜0 . 7 42.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构效度:对所测试的另一部分被试(4 3 5名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修正指数,e t t 2 8< >e t t 2 9的路径修正指数116. 5 3 0最人,结合条目在潜变量上的负荷可将条目2 9删除,对模型进行拟合表1儿童受虐屋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模型x 2值d f P值x 2/ d f G FIN F IT LICFIRM SEA修正前模型25 64・4 575910・000 4 .33 90 .84 20 .8030 ・ 7 9 30.82 20 .044修正后模型21 23 .1 605570 .000 3.81 20 .90 40 .8750 ・ 8 8 70・91 30・041注:x 2:卡方值;d f :自由度;P:与饱和模型的卡方差异检验;G F I :拟合优度指数;NF I :规范拟合指数;T L I : Tucker Lewis指数:C F I比较 拟合指数;RMS E 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3. 效标关联效度:采用儿童受虐量表的3个分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1 1个因子分值进行相关研究。
见表2三、信度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施测的结果显示,儿童受虐量表总的Cronbach' s A 1 p h a系数为0 . 8 7 0儿童受虐量表的躯体表2儿童受虐量表的三个分量表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的相关性(r值)分量表 FF1 FF2 F F 3 F F 4 F F 5 FF6T P Ar值0・158一 0・0480■032 0■062 -0■25 1 一0•7 5P值0・0020・3530■5250 .2400 .0000 . 134T S Ar值0・178一 0・0610■034 0■018 -0■11 3 0■04P值0・0000・2440■4980 .7280 .0230 . 934T V Ar值0・226一 0・169—0■05 80■05 1—0■3 4 50■011 4P值 0. 000 0. 0010.2420.3320.0000.022量表[F 1MF2M F3 MF 4M F !T PAr值0・241-0■098 -0■22 9—0■3 080■056P值0・0000・0490 .0000 .0000 .288T SAr值0・241-0■025 -0■14 0—0■1 810■018P值0・0000・6200 .0050 .0000 .730T VAr值0・313-0■127 -0■32 1—0■3 510■060P值0・0000・0110・0000・0000・259备注:T P A:躯体虐待分量表总分;T S A :性虐待分量表总分;TV A :言 语虐待分量表总分)虐待分量表Cronbach' s A 1 p h a系数为0 . 8 6 2。
性虐待 分量表Cronbach' s A 1 p h a系数为0 . 7 2 5言语虐待分 量表 Cronbach' s A 1 p h a 系数为 0 . 7 4 82 周后对 1 0 6 名被试进行重测,其中有效问卷8 7名,2次施测的总量表P e a r s o n相关系数为0 . 8 7 6分量表中躯体虐待 分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 . 881,性虐待分量表的 P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