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凯默林编,《作为图像系统的造型艺术I:图像志和图像学》,科隆,1979年版欧文·帕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人文主题》,纽约,1939年版欧文·帕诺夫斯基,《图像志和图像学:文艺复兴艺术研究导论》,载《视觉艺术的意义》,纽约,花园城,1955年版G·赫默伦,《视觉艺术中的表征和意义:图像志和图像学的神话学研究》,载《隆德哲学研究》第1 期,瑞典,隆德,1969年U·艾柯,《符号学理论》,伦敦,1977年O·巴茨曼,《艺术史阐释学导论:图画的阐释》,达姆斯塔特,1984年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视觉艺术的含义》[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Penguin, 1970 年,p205《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李本正、林夕、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p439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概念》[Principles of ArtHistory:The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 in LaterArt],1915 年《视像与设计》[Vision and Design],Oxford,1981 年。
《格林伯格:批评文集》[Clement Greenberg :TheCollected Essays and Criticism],John O’Brian,ed. Chicago,1986-1993 年《符号学与语言哲学》[Semio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Language],London,1984 年卡西尔[Ernst Cassirer],《象征形式哲学》[The Philosophyof Symbolic Forms],New Haven,1953-1996 年《图像志:图像、文本、意识形态》[Iconology: Image,Text, Ideology],Chicago,1986 年,p48《意图的模式:论图画的历史说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年,p1[ 1 ] 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 傅志强译, 辽宁美术出版社1987 年[ 2 ] 贡布里希《象征的图像》, 杨思梁、范景中编选, 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年[3]陈平,《西方美术史学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年[4]邵宏《美术史的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年[ 5 ] 范景中、曹义强,《美术史与观念史6 》,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7年[6]曹义强,《艺术史的视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年[ 7 ]范景中主编,《美术史的形状1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年[1] 曹意强.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4] [美]达勒瓦著.艺术史方法与理论.李震,译.江苏美术出版社.[ 1 ] 陈平著,《西方美术史学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 ]安迪沃霍尔著《,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 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 葛红兵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1111111(美) 贡布里希著, 杨思梁、范景中编选﹒象征的图像[C]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0《摇摆的图像:数字美学的传统》(Bilder in Bewegung:Traditionendigitaler sthetik),凯·乌韦(Kai-UweH e m k e n)主编(科隆:杜蒙出版社[Cologne:Dumont],2000),15874页。
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图像-人类学:图像学纲要》(Bild-Anthropologie:Entwürfe f u r eineBildwissenschaft)(慕尼黑:W.Fink,2001)沃尔夫林,《艺术史的基本概念:新艺术中的风格发展》(KunstgeschichtlicheGrundbegr i f fe: Das Problem derStilentwicklung in der neueren Kunst)((巴塞尔:施瓦波[Basel: Schwabe]出版社,1991),23页《艺术史、美学、视觉研究》(Art History, Aesthetics,Visual Studies),米歇尔·安·霍莉(Michael Ann Holly)与凯斯·莫克希(Keith Moxey)主编(威廉斯镇,马萨诸塞州:斯特林和弗朗辛克拉克艺术学院[Williamstown, Mass.: Sterling and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