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莫迷失于“乐队花车效应”.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KB
约3页
文档ID:538443708
莫迷失于“乐队花车效应”.doc_第1页
1/3

莫迷失于“乐队花车效应”山东平阴教师进修学校 路琨在上海的弟弟来我家做客,谈起小侄的教育问题,弟弟说:“孩子放假了,反而更忙了每周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趁孩子刚放假,还没有开班,回来看看我说:“那么忙?怎么回事?”弟弟说:“这个假期时间长,给孩子报了六个班周一音乐英语,周二奥数钢琴,周三写作跳舞,周四戏曲英语……”我说:“你这样做,千万别让孩子厌学了弟弟说:“我也不愿让孩子这样,没有办法,人家的孩子都这样咱的孩子不能掉了队啊!”原来如此,弟弟对孩子的教育是源于“乐队花车效应”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或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或者是和环境一致的方向改变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像弟弟一样,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学习的内容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不是适合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别的孩子报英语班,我的孩子也要上别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学盲目攀比,无所适从就像“卖驴”的笑话一位老农带着孙子去赶集卖驴开始上路孙子骑着驴,爷爷牵着驴走,有人指指点点说孙子不孝,孙子一听,马上下驴,让爷爷骑上自己牵驴结果又有人指责说爷爷虐待孩子,于是爷孙二人都骑上了驴。

一位老人看到后很生气说:“你们想把驴累死吗?”最后爷孙俩人都下了驴,跟着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那两个人放着现成的驴不骑, 真傻爷爷摇摇头,叹口气说:“咱俩只能抬着驴走了 盲目从众,很容易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分析来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也是教育孩子是不是成功的分界线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也提醒家长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要有主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像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所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各种素质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的在时间上戴“紧箍咒”,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就像歌中唱的“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要选择科学的教子方法,避免这种习而不察的现象——乐队花车效应 就像小泽征尔一样,面对多位权威的众口一词,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认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来一次,但仍觉得有个地方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思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让自己的判断“随大流”把自己丢失在“乐队花车效应”中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盼,但是“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的成长“夭折”因材施教,才是我们家长的选择孩子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请家长放开“抓紧孩子的手”,还孩子以自由走出“乐队花车效应”的怪圈,捡回迷失的自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