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译读联读解读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8页
文档ID:538380012
译读联读解读_第1页
1/8

译读联读解读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考题不外乎考查诗句的含义以及诗篇的结构思路、思想情感、写作技巧,重视辨识与理解,弱化鉴赏与评析,适度关注说明和分析,并没有刻意刁难考生但历年得分率偏低除读不懂或答不准题以外,根本原因是学生并未读懂诗歌,以下谈谈读懂古典诗歌的三种方法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一:译读读懂诗歌的第一步是译读,即将文言的韵文转译为白话古典诗歌本身是用文言创作而且讲究音节和谐的韵文,因此,克服理解障碍,提高译读水平尤为重要一、克服理解文言词语的障碍首先,要加强常见文言词汇的积累例1忆:1.回想,想念;2.记得,记住知晓了“忆”的“思念”词义,自然明白了诗题《春日忆李白》的含义:我在春天思念李白,自然能大体读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抒发的情感其次,特别关注并积累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如“青冢、绿琴、阳关”等典故和“春树暮云”类由诗句凝练成的成语,具备这类,常能事半功倍再者,大胆推断陌生的文言词语意义江苏考题选择的常常是较通俗的词语,但陌生的词语还是有的,根据上下文或字形往往能够推断出词义;这种情况出现频率很低,近八年高考试卷中只出现“牖、幌、畿、铐、圞”这五个字,不构成理解障碍。

例2畿“铁骑满郊畿”(2022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铁骑满郊畿”,主谓宾结构,“郊畿”充当宾语,再根据词语组合判断“郊”“畿”是近义词,因此“畿”该是郊区之意例3牖(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例4幌(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二、克服理解词语组合关系的障碍如何准确理解诗句,需要掌握语法分析这个法宝首先,普通诗句还是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律的:一般单句还会采用主谓宾式常用句式,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这也是古今汉语都遵守的规律例5“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这两句就是主谓宾结构可翻译为“整个春天白雪归向青冢,辽远的边塞黄河绕着黑山”另外修饰语也是必须具备的如果去掉修饰语“三春”、“万里”,就减少了“苦寒漫长”、“地域阻隔”之意,怨情就不浓厚了例6“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22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组复句就使用了关联词语“却、再”,和前后文衔接,可翻译为“再回来,再接续上此次汉阳游,(到黄鹤楼)骑上黄鹤”其次,古典诗句当然要遵循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省略句,在古典诗篇中常见例7“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022年杜甫《春日忆李白》)因省略只呈现两个形容词和两个诗人,需要补上主语和谓语,真正句意为“李白的诗风清新如庾开府,俊逸如鲍参军”。

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呈现的是两幅画面“渭北春季的树木,江东傍晚的云彩”,两个偏正短语,意义模糊,需要补上主语谓语这有多种补法,或“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渭北春天的树木开始爆芽、越来越郁盛,你对我的思念就像江东傍晚的云彩依依”;或“春天我坐在渭北的树下思念你,傍晚你在江东的夕阳下徘徊”;或“春天我在渭北、傍晚你在江东,我们彼此遥望,可是却被树木云雾遮住了视线”因为省略造成许多空白,内容跳跃,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也增添了想象的乐趣例8“兵安在?膏锋铐民安在?填沟壑2022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因宾语前置和承前省略,翻译为“士兵在哪呢?(士兵)滋润了刀剑,人民在哪里?(人民)填埋到沟坑倒装句中,尤其要关注诗句创作因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的限制而调序的类型例9“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2007年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因为平仄限制,关联词“未是”位置挪后句序应该调整为“未是江头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翻译为“不只是江边风浪险恶,更有人世间行走艰难”另外语法分析在词语活用辨别及解释上也大有作为例10“时滴枝上露”(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滴”应为使动用法,翻译为“微风不时使竹枝上的露水滴下综上所说,要提高译读水平,既要保持文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更要加强语法分析的训练。

译读,才能扫清阅读障碍,为联读诗篇、深度解读诗句做好铺垫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二:联读首先,把诗作为一个整体阅读,能准确而迅速地切入诗歌的主旨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例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22年《登金陵凤凰台》)诗题点明了属于登高望远类的咏史诗,诗篇的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扣住“凤凰台”之名交代地点、事件,就所见景象抒发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慨;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扣住“金陵”六朝故都的往事而如今已成废墟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人世沧桑;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登高远眺所见的永恒而美丽的自然之景;颔联颈联都是登台所望,分别从时间空间角度呼应首联揭示的哲理;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承上远望而转折,因“浮云蔽日”、“不见长安”而发愁,也道出金陵王朝更迭频繁、盛衰反复的原因,抒发为国、为君、为民、为己的忧愁如果不彼此参照,孤立阅读,读的就不是诗,而是语言材料而已。

例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2022年《春日忆李白》)标题交代了时间、对象、事件、情感、创作手法,而“忆”包揽了后三项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写景句,因省略太多,尽管有注释告知“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如果不结合诗题也很难明确句意但整体阅读后,此联所抒发的彼此互相思念的深厚感情,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还是能确定的其次,联读重点关注题眼、诗眼、线索,这些往往是结构全篇的关节点如《征人怨》的“怨”、《鹧鸪天•送人》的“送”、《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的“闻风”、《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登”“感”、《春日忆李白》的“忆”都是诗篇的关节点以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忆”为例说明:首、颔二联忆李白的诗(忆的内容或着眼点),颈联抒彼此思念之深(忆之程度),尾联望再会论诗(由忆白诗而在结尾再次回应),整首诗就是围绕“忆”构思、选材组材的,结构精巧完整再次,联读还要关注提示内容层次关系的词语、现实和想象内容转换的词语、时间空间变化的词语,这样分析诗篇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例4: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22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想当年、到而今、何日、却、再”,串联起登上黄鹤楼所见的荒凉,回想当年盛况,再回到眼前描述被侵略残杀的景象,希望能抗敌报国,再想象得胜归来再游黄鹤楼正是这些词句,使材料组织放收自如,抒发的情感丰富多变例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2022年《送魏二》)“忆”由此地想到友人所在的遥远的潇湘水上,由此时已经分别想到对方独自在深夜月下做梦听见凄清猿啼声,更觉黑夜凄冷孤独而漫长友人已在他乡,但思念未已,可见情长而真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三:解读解读,即对诗篇的组材、结构、主旨、技巧等解构分析的阅读方法而解读的利器就是表达方式,诗歌常用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一、解构材料各种表达方式必须传达相应内容:记叙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描写要描摹对象的状貌情态;抒情要抒发情感;议论要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而这些就是组成诗篇的材料因此,解读古典诗篇的第一步就是判断诗句的表达方式,然后解构材料内容。

例1:(2007年)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首词上片描写场景,下片抒情议论组成全词的材料内容是送别时唱完《阳关》泪水还不止,殷殷嘱咐对方“功名馀事且加餐”,看远方连天江水无穷树,黑云压住一半山由此抒发古今怅恨,不止源于悲欢离合之情,感慨险恶的不止是路途行舟之难,更有人世艰险之困解构材料是进一步解读的基础二、梳理结构在解构材料的基础上,按照顺序串联全篇内容诗篇的结构是完整的,内容也是一脉相承的,但诗句的内容是跳跃的,因此,在梳理结构的过程中,就要有意填补空白,补足脉断之处,使得诗篇的起承转合紧凑相连例2:(2022年)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三、把握主旨抒情和议论就是直接揭示主旨的两种表达方式,而记叙和描写是辅助手段,把握主旨当然应该去粗取精,关注前者,尤其是有明确的诗眼、题眼的诗篇。

例3:(2022年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千万恨”直抒恨之多,“恨极在天涯”叙述所恨之人远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抒发对山月、水风不解心事的怨恨之情摇曳碧云斜”,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描述自己的情感像碧云偏斜、摇曳那样的低沉、不安通过串联诗句,会发现“恨”就是本词的诗眼,主旨而“恨”,词中直接出现两次,其他诗句则间接地叙事写景含蓄地抒情结合全诗,不难明确“恨”之所指是“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针对那些没有诗眼和题眼但四种表达方式兼具的诗篇,要懂得记叙和描写的内容也是围绕主旨选择和铺展、渲染的,是对抒情和议论的铺垫和支撑例1《鹧鸪天•送人》的下片议论抒情“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分别是对上片描述内容“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生发概括主旨,依旧要紧扣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描述的诗句也是句句含情,着意言理的2022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的颈联和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描述登金陵凤凰台所见景象,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首联是记叙,却含着这样痛心的疑问和感慨:为什么本应“凤凰台上凤凰游”,却落个“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悲惨局面,而且金陵再三沦为废墟反复重演悲剧?尾联是议论和抒情:道出个中原因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但抒情和议论中嵌着描写“浮云蔽日”和记叙“长安不见”,如果不明隐喻所在(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国家前途晦暗不明),根本就无从把握主旨四、鉴赏技巧表达方式一头连着表达内容,所以可以纵观诗篇梳理结构、总观全文把握主旨;本身又是内容呈现借助的手段,因此另一头连着表达技巧鉴赏技巧,要紧紧依着表达方式,尤其由表达方式衍生出的技巧相关技巧整理如下:诗歌鉴赏中表达方式衍生的技巧自然依着母体:记叙讲求角度(第一、二、三人称,从对方落笔)、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详略(详叙、略叙、概叙);描写因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角度(直接描写、侧面渲染)、顺序(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繁简(工描、白描)、形(视、听、触、嗅、味、感觉描写)、态(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虚实结合)不同而有多种技巧;抒情有直接(直抒胸臆、褒贬变化)、间接(托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