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课时)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和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重点)2、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难点)二、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本P068—72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注意书中重点词句,并按要求做好笔记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一)、初步阅读教材,熟悉课文内容,做好填空题1、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 身上2、在集体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 ,多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3、学会换位思考,就要克服 或 的思维习惯4、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 而存在5、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 ,是社会生活的美德6、要做到人与人相互支持,应当学会 ,懂得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企求回报7、与人为善不但是 的体现,也表达着一种人生 8、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 ,也是当代社会美德生活的 。
二)、精读教材,把握课文重难点,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一:换位思考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学会换位思考?P68 3我们怎么样做到换位思考?P684、我们怎么做到宽容? 三、后教1、学生互教要求:(1)、同桌之间互相监督,将老师设置的问题写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 (2)、兵教兵:互相讨论,不懂的同学向懂的同学求教,直至问题全部解决2、教师点拨:(1)、学生向教师提问,需要老师解答的问题 (2)、老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对疑难问题给予指导四、自主探究,思维拓展、讨论1、阅读书本P68-69 李勇和罗刚、欧阳浩的例子,并完成书本中的说一说2、阅读书本P69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的故事,思考:在你看来吉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又怎样看待马沙这个人?五、课堂小结六、当堂训练,巩固提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 )①关心他人 ②尊重他人 ③理解他人 ④效仿他人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要学会换位思考,必须 ( )①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 ②完全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③消除所有的不同意见和分歧 ④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因此人们应该做到 (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就是自私的 B他人给我多少,我就给予多少C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D只有得到他人帮助后,才去帮助让人 4、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待犯错误的人应该 ( ) A怜悯他 B、纵容他 C、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D、置之不理5、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要轻手轻脚,总像怕踩到地雷似的?”妈妈说:“怕咱家楼下住着张爷爷和李奶奶,两位老人年纪大,怕弄出声响吵到他们女孩撅着嘴时候:“那咱家楼上为什么不这样想,经常能听到楼上传来各种声音妈妈笑了,“楼上有一个三岁的小弟弟,他要长大,蹦蹦跳跳地需要运动呀女孩更不高兴了,委屈的就该是咱家了?妈妈认真地说:“能为别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妈妈处理邻里关系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