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硕士论文:论诗经中妇女的形象 论诗经中妇女的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力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光芒其中对女性的描写鲜活生动,女性形象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包括大胆真诚型女孩、痴心暗恋型女孩和自由反抗型女孩二是绵绵相思的留守女士形象;作为留守家庭的女性,对外出服兵役、徭役的丈夫充满了关心和思念三是忠贞不渝的寡妇形象,面对死去的丈夫,妇女们万般思念,忠贞不渝;四是不幸婚姻中的妇女形象,面对惨遭抛弃的命运,有委屈忍耐型妇女,也有刚强勇敢型妇女无论哪种类型妇女都有共同的特点:楚楚动人的美丽外形;勤劳、贤惠、善良、通情达理的精神品质;纯洁无私的心灵;忠贞不渝的健康感情这些引人注目的女子形象,对于当今社会树立科学健康爱情婚姻观、家庭观无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诗经 妇女 形象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力作,也是我国最早的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光芒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歌谣,总共三百零五篇,内容涉及当时贵族和平民的生活与风俗,深刻反映了奴隶社会行将崩溃、封建制度日趋形成这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
爱与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也不列外,其中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再现了周代社会的男女婚恋生活两年多年的漫长历史已经如滚滚江水,一去不返,但诗经中隐藏在蒹葭丛中与湖水河畔的伊人们,却依然灵动鲜活,她们或大胆泼辣,或温柔贤惠,或者小鸟依人,或坚贞刚烈,以丰富多彩的形象穿越时空向我们姗姗走来,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树立树立正确爱情观、家庭观、婚姻观提供了一定借鉴范本 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 (一)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宣称,“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中国俗语也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说法,恋爱与婚姻是人类共同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延绵不绝的前提条件诗经中的恋歌大部分是劳动者对爱情的抒怀,来自于劳动与生活中,具有健康、乐观的基调这些诗歌,朴实而真切,清新与纯净,浪漫而热烈,没有功利主义爱情观念,没有享乐主义倾向,是女性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情的碰撞,是心与心的交流,反应出当时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当然,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等级观念、社会规范、风俗习惯仍然影响着女性的爱情选择,说明“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慢慢形成,成为约束恋爱婚姻的世俗力量。
1大胆真诚型女孩 《郑风·褰裳》写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性十足、野味浓浓的女孩站在河边向她的心上人呐喊:赶快提起衣裳涉水过河来找我一诉衷肠吧 ,千万别错过机会,来晚了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如果你不想我,别人也会想我的!她用类似开玩笑的形式告诫心上人:抓住竞争机会哦,可不要自负!诗中描写的女性大胆泼辣而不乏真诚,坦率直爽而暗含机智,把一颗滚烫炽热的心和盘托出,表达出自己的爱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描写了女孩要与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她却偷偷藏起来, “爱而不见”,故意让心上人着急万分, “搔首踟蹰”当情郎不堪忍受时,她却突然出现,给心上人一个惊喜,并且送给他一个“彤管”做爱的礼物女孩调皮、活泼、大胆、真诚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当然诗经中也描写到“大龄女孩”,类似于现代社会所说的“剩女”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大龄女孩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对小伙子大胆表白,主动追求,毫不做作,毫不掩饰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一句,直接呼唤小伙子:快来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一个急盼爱情、大胆坦诚、敢于求爱的形象跃然之上 这类女孩,朝气蓬勃,敢说敢做,面对爱情和心上人无拘无束,主动大方,态度真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是个性鲜明的可爱群体 2痴心暗恋型女孩 诗经中部分女孩的性格内敛,矜持畏缩,面对自己的心上人不敢大胆表白;面对社会习俗的束缚,不敢反抗;面对社会礼制,不敢主动选择,不敢公开,只能把炽热的爱化作深深的相思,埋藏在心中,让自己在无尽的痛苦中煎熬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这篇《郑风·东门之墠》,刻画一个爱上邻居家的小伙子却不敢大胆表白的女孩形象,她暗恋邻家小伙,却不敢接近,选择了默默相思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就像现代歌词中所写的一样,“爱要怎么说出口,我的心里好难受”,表现出女孩的含蓄、内敛和痴情 还有一首经典的《郑·子衿》,女主人公虽然内心变成一团火,但仍然保持着矜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孩梦牵梦绕,忘不了心上人的形象,“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天天盼着心上人能够和自己约会她站在城楼,望穿秋水,始终等心上人过来,然而总虽不见他的影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孩相思情深,把爱意与惆怅变成了埋怨:我没有去找你,你就不知道自己来找我吗? 爱情必然有喜剧和悲剧,《将仲子》描写了一个女孩在爱情中的挣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个女孩看到自己的情人翻越院墙与她幽会,她内心非常激动,也十分期盼,但是想到父母、父母、诸兄和人言的压力,她内心矛盾,哀求情人不要来由此可以看出女孩在世俗压力与纯真爱情之间的痛苦选择,暗示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即将发生 3自由反抗型女孩 西周与春秋时期,封建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礼教具备雏形,社会等级森严,贵族与平民子女互不通婚,而且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已经形成这种社会条件下,出现了不少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反抗型女子,为中国古代女性的伟大人格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对社会和家庭的重压,《王风·大车》中的女子斥责犹豫不决的男子:“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明白无误地告诉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并且发誓说:“眣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眤日”,意思是说如果不能结合,死了也要同葬一处,表达了为了爱情而甘愿背弃家庭和同生共死的决心髡彼两髦,实维我仪”,《柏舟》中的女子大胆地向母亲说:那个两鬓披着长长头发的人的帅男,就是我心仪已久的伴侣,本姑娘非他不嫁!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并且表达了宁死不屈从、誓死捍卫纯真爱情的决心,同时愤怒地指责家人不能体谅她的感情,向世俗的爱情与婚姻发出反抗的呼声自由反抗型女孩,敢于追求婚姻爱情自由,敢于向世俗说“不”,彰显出一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精神面貌 (二)绵绵相思的“留守女士”形象 西周的奴隶社会和春秋的奴隶制度逐步瓦解时期,普通贫平民成年男子要担负沉重的兵役和徭役,不但外出参军打仗,还有修建长城、宫殿等大型建筑、戍守边疆等,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婚后“留守女士”她们不仅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而且还要承受相思之苦诗经中不少诗歌,描写了留守女士对丈夫的绵绵相思,侧面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这是《王风·君子于役》中开头第一句,直接描写了留守女士的思念和焦虑:丈夫在外服役,遥遥不知归期,到底是死是活也不知道啊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看到天色已晚,鸡、牛、羊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女主人不禁相思万千,百般牵挂,想到自己的丈夫是否在外要遭受饥渴最后一句“如之何勿思?”,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牵挂与思念女主人的思想纯洁,没有“出轨”的杂念,有的只是鸡鸭牛羊的家务和对丈夫的一往深情这说明中国古代妇女的忠贞不渝和勤劳善良 《卫风·伯兮》也描写了一个对丈夫牵肠挂肚、情意绵长的留守女士形象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常年在外随军打仗,为王效力,妻子在家思念的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悦己者”已经多年不再身边了,因此头也懒得梳理,脸也懒得洗了,日子就在无尽的思念之中煎熬由此层面展示了女主人公思念之苦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敢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这是《召南·殷其雷》的内容,震天的雷声接连不断,就响在南山一带,大雨倾盆,可是为什么还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冒雨外出服役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无奈、担忧,暗示了对服役的不满反反复复吟诵“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表达了焦灼盼夫归来的急切心情,也说明了古代留守女士内心之苦 (三)忠贞不渝的寡妇形象 战争、劳役、疾病等导致众多的人员伤亡,与妇女相比,男人面临的危险处境更多,非正常死亡率更高《诗经》中的《唐·葛生》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诗歌以“葛”依附于“楚”做比喻,暗示女主人公和丈夫平时的亲密无间、如胶似漆外的关系,丈夫去世以后,寡居的妻子凄惨孤独,“谁与?独处!” ,“谁与?独息!” ,“谁与?独旦!”,诗歌反复设问,自问自答,刻画了寡妇痛苦无比的心情文章又反复吟唱“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死去丈夫长期无尽的思念更让人震撼心灵的是这两句:“百岁之後,归於其居”;“百岁之後,归於其室”。
女主人公没有移情别恋,有的只是百岁之后与丈夫同穴而葬,今世为夫妻,来世仍未夫妻,这是何等的忠贞不渝! (四)不幸婚姻中的妇女形象 奴隶社会时期,男权主义社会制度早已形成,由于经济上难以独立,婚后妇女的地位底下,成为男子的附属品男子一旦厌倦了妇女,妇女就会坠入不幸婚姻的泥淖,遭受着无尽的折磨,过着悲惨的生活在男权主义社会,不幸婚姻妇女们要么大胆反抗,要么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没有其他选择 1委屈忍耐型妇女 《邶风·谷风》以一个不幸妇女的口气自述了自己无缘无故遭受丈夫抛弃的经历,描写了古代妇女痛苦的婚姻历程和悲惨命运,同时也再现了古代妇女的勤劳、善良、宽容、坚韧的性格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但女主人公还是用平和的语言,对背叛她的丈夫殷殷相劝,希望丈夫回心转意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丈夫家庭困难的时候,她嫁到了夫家,没有嫌贫爱富,没有贪图享乐,只求与丈夫同心同德,艰苦创业,过上好日子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女主人操持家务尽心尽力,对待邻居也是认认真真,然而却遭到了无情的遗弃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虽然丈夫无情无义,但她仍然婉言相劝,希望丈夫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不要只看容颜而不注重心灵但丈夫已经完全绝情、准备抛起她时,她仍然心存幻想,只是委婉地责备:“不念昔者,伊余来塈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当爱情覆水难收,一切都成空的时候,当新人进门、旧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