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5页
文档ID:538232000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doc_第1页
1/5

课 题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设计者马润霞授课时间2018.6课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了1917~1918年的战局: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2、简要分析了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筋疲力尽,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中俄国退出了大战德国为改变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被协约国军队阻挡;最终,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理清线索2、问题探究,合作交流3、引导探讨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2、由于美国参战,改变了力量的对比,影响战争态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战争的后果是惨痛的,战争带给了人类什么需要每个人认真反思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参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学生展示 教师讲授法和学生探究相结合课 型教授新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备 注 〔新课导入〕采用提问导入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同盟国和协约国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财力、人力、物力对比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终也改变了战争的态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局,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自主学习 * 理清线索(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2)标志:1917 年 4 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3)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3.俄国退出战争(1)原因: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②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苏俄退出一战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2)反攻: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失败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 经济实力2.战略失误 综合因素的结果 3.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二、探究分析 * 互动释疑探究一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材料见多媒体课件)(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2)材料二中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其真实的意图是什么,你怎们看?(3)中立使美国获得利益,为什么还要加入协约国作战?2.中国参战(材料见多媒体课件)(1)根据材料分析北洋政府官员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由3.俄国退出战争(材料见多媒体课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探究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地图见多媒体课件)2、得出结论:同盟国集团在战争中的变化(攻——守——降)战局的演变是最有力的证明,标志着同盟国优势地位的逐渐丧失深化认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分析,大家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资源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到底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胜利探究三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根据前面已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材料一 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形式》材料三 《剑桥战争史》选段(具体材料见多媒体课件) 形成结论:经济劣势、战略失误、国内、国际力量对比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三、课时达标 * 检测训练1、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 )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 ②美国参战③《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军放松了警惕④协约国军队的总反攻2、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造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③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④同盟国资源的短缺【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战中协约国阵营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

经过师生共同探讨知道战争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集团的失败是由其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切感触到战争的惨痛后果,战争给世界的伤痛,给交战国带来的伤痛是长久难以抚平的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需要每个人认真思索学生活动: 1、 根据课前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梳理线索已经清楚,在探究学习每一子目知识之前邀请一名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简要分析2、本课共三子目内容,邀请三名同学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3、师生互动进行简要评价,做到对本课知识了然于心学生活动:1、在前面同学展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重点问题探究分析2、以美国参战原因为重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学生补充,深化认识3、请三位同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上分别标注出一战三个阶段的战局演变情况,并作相应解释4、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力量对比,最后派代表陈述分析史料的契入点,最终形成结论学生活动学生上黑板做出自己的答案,并解释原因,有疑问的其他同学补充并解释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测评题板书设计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美国参战 1.进攻失败 (实力增强) (实力削弱)2.中国参战 协约国 PK 同盟国 2.集团危机 3.俄国退出 3.德国投降 1.经济劣势 失败 2.军事失误 3.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教学反思我觉得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能很好的突破重点难点。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从死学到活学的转变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将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以分析材料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也迎刃而解,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