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6KB
约4页
文档ID:538212250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_第1页
1/4

完整版)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一、初唐 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 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 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1.“初唐四杰”:“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创作个性是 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 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 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 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四杰”所写的五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 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 气”的重要因素,2.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是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 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 ,也 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二、盛唐 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诗人的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前人所谓“盛 唐气象”,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诗中的代表人物是隐士和侠少.1.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常建、储光羲等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 活,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 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饰的特点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 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王维,人称“诗佛”,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 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 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同时,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 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 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 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 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2.边塞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 精神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塞健儿的英雄形象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 家群,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 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它如王之涣、王翰、崔 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 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 思想感情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是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 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

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 极尽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 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其中,王昌龄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美誉他的作品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或高 昂开朗,或清刚苍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刚健之美在比较高适、岑参诗风,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他们的诗歌,都有边塞立功、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他们的 诗歌,都具有悲壮的风格特色;他们的诗歌都显示出边地异域的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们的诗歌,都擅长 歌行,其杰作,几乎全是七言不同的是,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题材的表现上 ,高适侧重描写现实,在 对于战争的认识和反映民间疾苦方面,前期更为深刻,故表现出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诗多夹叙夹议,直(完整版)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抒胸臆,相比之下,写得比较朴素,摆脱了唐初绮靡艳丽的诗风,在豪迈奔放的感情中有苍凉悲壮之音岑 参的诗,想象丰富,有奇气,热情奔放,急促高亢,笔法多变化,表现出浪漫主义的主要倾向;他又善于运 用夸张比喻,多景物描写,色彩绚烂,富于瑰丽雄奇之笔,反映生活面更为广阔。

他们的诗歌,是盛唐边塞诗 人中卓越的代表.3.“诗仙”李白:诗风飘逸,善用夸张想象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首推李白开元、天宝时代的其它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有 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 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履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 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 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 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成的.4.“诗圣"“诗史”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活动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 人,除孟浩然外,大都死于乱后在叛乱前,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 得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失了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 悠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已有预感 .残酷 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使他们终于敢于正视 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 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

而其 所具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 来.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 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李诗大多源出于《楚辞》,杜诗大源出于《诗经》和汉乐府,二人又在不同方面受到《文选》很深的影 响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 ,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 盛唐之所以为盛三、中唐 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 虑送走了少年情怀中唐诗有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 ;而到了中唐,我们才 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盛唐存在着审美趣味相近的不同的诗人群落;而到中唐,我们却看到了有相近理论 主张的不同的诗歌流派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的艺术高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 .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1.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诗人们因社会的衰败而 心绪彷徨,诗中出现了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他们着眼用力于写日常生活.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 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串于悯乱哀时的情绪之中,便形成大历诗歌的基调。

钱起、郎士元、 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伦、李益等的作品,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却都带有这种烙印 .而韦应 物之澄澹,李益之悲慨,尤为后人所称赏.2.韩孟诗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为羽翼.他们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 于创造性的精神,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在内容上,他们写险怪,写幽僻,写苦涩,写冷艳,甚至写凶狠在 形式上,他们以散文句法入诗,并且大量使用一些非前人诗中所习见的词语这些诗人多在苦吟上下功夫,“诗 鬼”李贺更是倾心于幽奇冷艳诗境的构造.3.元白诗派:以自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侧重继承杜甫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 暗这一方面,并且进一步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为通俗流畅,生动感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提倡为君为民而作他们的乐府叙事诗成就较大其中元白 都善于创作叙事诗;都善于吸取民间歌谣特色,语言通俗;都善于描摹音乐、色彩,诗歌富有音乐性,但“元 浅白深”,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不如白此外,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柳诗峻洁而清腴,模山范水之篇,上承谢灵运.刘诗 简练而沉着,讽刺时政之作,下启苏东坡.(完整版)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四、晚唐 文宗到宣宗(827-859)的三十余年里,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

1.“小李杜”:指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尤长于七律,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 郁的风格发抒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哀李商隐的诗,形成一种低回往复,一唱三叹、词工意深,深情绵 邈,富于暗示色彩的艺术风格;具有情思婉转,意境含蓄,工于比兴,用典贴切等特点最能体现他诗歌的 这种艺术特色的,一类是咏史诗,一类是抒怀诗和爱情诗杜牧的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论其风格,则可用“清新俊逸”来概括,杜牧的咏史诗.显 得锋芒毕露,锐气逼人,给人以豪健之感杜牧的忧国伤时,感怀身世的诗篇,感伤而不消沉,抑郁而不颓 废,杂情思于唱叹之间,寓风骨于流丽之中杜牧的写景诗气韵清拔,格调高峻2.懿宗即位以迄唐亡(860-—907),诗人不少,成就不大.其间不少作者,追踪元白,以通俗的语言反 映社会问题,如杜荀鹤、罗隐、于渍、聂夷中等;还有一些人则以凄婉轻艳的风格伤悼乱离,如司空图、吴 融、韩偓、韦庄等而皮日休和陆龟蒙则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的沉痛,有异于其它作 家但这些人都无法和他们的前辈较量宋词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一、词的流派 有的人遵循词的传统的写法,按照词体的要求进行选材和创作,便形成了词的正统派;而词坛上的另外 一些作家,为了使词能够表现更广阔、更丰富的内容,表现更博大、更高昂的精神,也在努力突破词为“艳 科”的樊篱,把词引向一个更加开阔光明的境地,这便形成了词的革新派。

这两派便是婉约派与豪放派豪放派虽然在当时不是词坛的正统,但它气魄宏伟,风格刚健,情调开朗,感情充沛,畅所欲言,没有 拘束简而言之,就是意境超脱豪放派突破了儿女情长的狭小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是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有意识地创造豪放词风,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词,音节和谐,“语工而入律", 情调软美,“以清切婉丽之词,写房帏儿女之事",描摹男女相思、抒写离情别绪、吟咏风花雪月,就成了它 的主要内容人们把这种风格形象地概括为“香而弱”、 “香而软”婉约词,限制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豪 爽气概的表达,比之豪放词派,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着它特殊的意义.首先.它描写了爱情这类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反抗,具有反封建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