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案例研究(镇江新区翠竹苑幼儿园 冯梦)摘要 幼儿刚开始进入幼儿园,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 接触陌生的人和事时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这种不适应现象便是分离焦虑的表现本案例通过对镇江新区翠竹苑幼儿园新入园的幼儿进行一个星期的在园跟踪观察,记录其分离焦虑表现,并运用访谈法对教师、幼儿以及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多方面因素最后提出通过集体活动的介入的措施来缓解分离焦虑,帮助新入园儿童成功快乐地度过焦虑时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关键词: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 新入园一、案例背景从孩子们第一天入园,到真正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一个多月对于孩子和家长其实都是一种考验孩子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家庭中,不能总是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他们必须要走进社会从家庭到入园是一次不能逃避、不能逾越的人生必经阶段由于环境的突变和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大部分孩子在最初的时间肯定会产生身体和心理的不适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孩子对于分离焦虑的表现却有着差异,小A和小B就是翠竹苑幼儿园分离焦虑特点最鲜明的两个孩子二、案例经过1、小A同学的案例记录场景一:“我要爸爸!”接下来就是一阵哭声……小A是班里个子最高的孩子,同时也是哭得最厉害的孩子之一,从早上入园和家长分开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哭。
为了安抚她,教师拿了一个穿粉红色裙子的娃娃给她玩,而她则把娃娃推到桌子中央摆好,倒也不似有的幼儿那样发脾气地把娃娃扔开,自顾自地继续哭着,时不时的冒出一句“我要爸爸!”即使到了用餐的时候她的哭声也不曾停止过,边吃饭边哭泣,当然依然伴着那句“我要爸爸!” 场景二:正值午睡时间,小班寝室里传出的哭声也渐渐的少了,整个幼儿园都显得非常的安静突然,一阵大哭的声音打破了这种安静,接下来是教师安慰的声音,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那个哭声一直没有停下来没过一会儿就见教师M抱着小A下楼来,“整个班的小朋友都被你吵醒了!”教师M一边说着一边把这个幼儿抱进了教室教室里,小A已经站到了地上,大声地哭着要爸爸妈妈,教师M则坐在椅子上看着她不出声,一会儿,女孩子见闹也没有用就站在原地抹着眼泪哭泣见到这个幼儿已经渐渐安静下来,教师M就对她说:“爸爸妈妈去上班了,要等小朋友吃完晚餐后才来接你回家,你要乖乖地小A嘟囔着“爸爸妈妈不上班场景三:入园第二个星期了,班上的幼儿都已经很少哭了,开始渐渐地融入了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小A没有其他幼儿适应得那么好,还是时不时的会哭,不过已不象第一个星期那样长时间的大声哭,只是在早上与家长分离时会哭的厉害一些,其他时候多是偶尔抽泣一下,但是小A依然不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
现在是教学活动时间,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着开小火车的游戏,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而此刻的小A正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象,眼睛红红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老师走过来把她拉进小朋友当中一起做游戏,然而小A又自己走回自己的椅子旁坐下……场景四:对小A家长的访谈问:小A主要是由谁带养大的啊?平常她最依恋谁呢?答:由她妈妈照顾,为了照顾她,妈妈还特意不工作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所以她平常也最依恋妈妈问:小A之前上过托班或者接受过其他机构的教育吗?答:没有,我们一直自己带问:您觉得小A的性格如何?她没上幼儿园之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或者成人玩吗?小A性格比较内向,不和其他大人玩,小朋友就只和熟悉的玩问:小A每天回家后会和家里人说起在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吗?答:她不会主动说,我们问了她才说问:那你们都会问些什么问题呢?答:我们会问:“你爱和谁玩啊?”,同时我们也会诱导她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2、小B同学的案例记录场景一:小班幼儿入园一个多星期了,哭闹着找妈妈的幼儿已经不多,但是不排除个别现象的存在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都在大型玩具里玩耍着,笑容挂在他们的脸上;有一部分幼儿没有玩耍而是坐着或站着看其他人玩。
这时看到小B双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文件夹,眉头紧锁,咧开嘴大声地哭着,从幼儿园大门口向教室的方向走过来一位老师走过来蹲在他面前,“呦,你这是拿着一本什么呀?好漂亮啊!”老师用夸张的语气问他,他停在了老师面前,但是却不说话他拿的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制作的成长记录册,里面有家长写给孩子的寄语,还有一些小B自己的照片那位教师见小B不回答她的第一个问题,于是又问:“这是谁给你做的呀?”“这是妈妈做的!”小B哭着回答,说完之后捧着记录册继续向前走,回到了教室里,坐在椅子上场景二:入园的第二周已经快结束了,今天是妈妈送小B来幼儿园找到小B的小椅子让他坐下,妈妈坐在旁边软言软语地跟他说:“妈妈要去上班了,宝宝在幼儿园乖乖地等妈妈下班来接啊小B摇头表示不愿意,这时教师在旁边说:“现在没钱买衣服啦,怎么办?妈妈去上班才能赚钱给你买衣服、买玩具啊!”妈妈趁势紧接着说:“今天下午妈妈第一个来接宝宝,宝宝在幼儿园要能干,吃饭也要第一名哦!”,小B有所缓和,同意了妈妈的建议,这时旁边的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表扬小B:“能干!真棒!”当妈妈挥手跟小B说再见的时候,他又变卦了,哭着扑到妈妈的怀里,然后拖着妈妈的手向外走,要和妈妈一起离开,妈妈见状就只好把他抱起来安抚了一下,然后把他交到教师L的怀里匆匆地离开了。
小B在教师的怀里哭着,双腿乱踢,双臂伸得长长的,向着妈妈离开的方向……场景三:对小B家长的访谈问:小B主要是由谁带养大的啊?平常他最依恋谁呢?答:他主要由外婆带养,但是最依恋姑妈,因为小B出生后,他姑妈放弃工作一年,对他进行一对一的照顾和教育问:小B的体质怎么样?一般生病都是由谁照顾的啊?答:他体质较弱,比较容易生病,生病时都是由姑妈照顾问:小B吃饭和睡觉有什么特别的习惯或者偏好吗?答:他吃饭时爱看动画片,睡觉前爱听故事问:您觉得小B的性格如何?他没上幼儿园之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或者成人玩吗?答:小B很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很喜欢群体生活问:小B每天回家后会和家里人说起在幼儿园的一些事情吗?答:会啊,而且他经常说的三、案例分析1、对小A分离焦虑表现的分析“大声哭”和“重复句子”是小A的主要分离焦虑表现,而且这两种行为往往都是同时出现的,另外,在本研究观察的后期,小A曾出现过“默坐”的分离焦虑表现小A是班上分离焦虑表现较为严重的幼儿之一,即使在大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都得到缓解,已经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她依然以比较外显和强烈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焦虑情绪,但是出现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明显的减少具体分析小A分离焦虑表现严重的原因:第一,对家长的强烈依恋是小A分离焦虑表现严重的主要原因。
母亲焦虑与儿童焦虑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母子关系越亲近越易使儿童产生分离焦虑小A的家长在其出生后曾放弃工作在家里专职照看孩子一段时间,所以即使小A自己也觉得幼儿园“好玩”,仍然不能抵消她对家长的强烈依恋;第二,小A“性格较内向,不和其他大人玩,小朋友只和熟悉的玩关于幼儿园的事家长不问,“她不会主动说”,缺乏与其他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使得小A对新环境探索相对较少,缺乏对新环境适应的经验;第三,一些特别的作息习惯在幼儿园里未能到满足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虽然家长认为小A更为依恋妈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小A总是在重复句子“我要爸爸!”,而每天送小A来幼儿园的也基本上是她爸爸,这倒是在某些程度上印证了H.R.谢弗和P.E.埃默森的“依恋”研究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发现,即使父亲没有经常照料婴儿,婴儿也会对父亲表现出依恋;父亲对婴儿的行为的社会刺激和应答是决定依恋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小B分离焦虑表现的分析“大声哭”、“依恋老师”和“依恋自带物”是小B的主要分离焦虑表现小B也是班上分离焦虑表现最为严重的幼儿之一,他的几种分离焦虑表现也往往是同时出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在班上大部分幼儿都已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的时候,他的分离焦虑表现还是较严重,上述场景分别是入园第二周星期三和星期四发生的,但是,总体来讲小B的分离焦虑表现是逐渐缓解的,尤其表现在持续的时间上。
对小B分离焦虑严重的原因进行一下梳理可以发现:第一,对家长的强烈依恋是最主要原因,小B出生后主要由外婆和姑妈带养,而且姑妈还放弃工作一年对他进行一对一的照顾与教育,加之妈妈的照料以及幼儿对母亲的天生依恋,可以看到小B依恋的对象至少有三个:妈妈、姑妈、外婆;第二,体质较弱,易生病,开学的最初阶段小B就因为生病而分别有两天没来幼儿园,使其对幼儿园缺乏一个连续的适应期,出现反复;第三,一些特别的作息习惯在幼儿园里未能得到满足第四,年龄较小按照小B家长的描述,小B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很喜欢群体生活而且“他会经常说(幼儿园的一些事情)的”,这与小B在幼儿园严重的分离焦虑表现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马斯洛层级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层次分为七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前一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发展下一层级的需要可见,小B对安全感的强烈渴求,对亲人的强烈依恋——“安全的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胜过了他对新环境进行探索的兴趣——“认知的需要”四、问题探索1、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具有一定的特点:(1)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大声哭和哭泣是最普遍的分离焦虑表现,依恋自带物和依恋老师也是出现较多的分离焦虑表现,其他的分离焦虑表现多属于一些幼儿的个别行为,强烈的表达与缓和的表达都是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释放2)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段有规律可循每日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段特点是: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段是早上入园的这段时间,这一时段内幼儿面临着与家长的直接分离,绝大部分幼儿都有分离焦虑行为表现(3)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表现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也存在趋同性差异性体现在分离焦虑表现出现的次数及表现形式的强烈程度上,女孩分离焦虑表现出现的人次较男孩多且多为强烈的表现形式;而趋同性则表现为幼儿分离焦虑出现及消失的总体趋势上,绝大部分幼儿分离焦虑持续两周,个别幼儿会持续较长时间2、利用集体活动的方法可以缓解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1)集体活动能够为新入园的儿童提供一个恰当的释放自己情绪的渠道,引导儿童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2)能够为新入园儿童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儿童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促进儿童社会性情绪的发展 能够为新入园儿童提供了解、控制自己,熟悉、融入陌生环境的发展机会3)能够培养新入园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很好的缓解新入园儿童的分离焦虑。
在儿童集体活动过程中,正是通过我们精心设计的各种集体活动,激励幼儿首先发泄由于入园引起的种种心理不适,然后再通过活动、游戏激发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精心设计的集体活动应该能够促使幼儿表达自身的感受,并且在活动中体会到自身的存在,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参考文献[1][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加]Guy R.Lefrancois著,王全志,孟祥芝等译.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美]玛戈B·南婷著、丁祖荫译,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杨眉著.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M].北京:北京出版社,[5][瑞士]Verena Kast著.陈瑛译.克服焦虑[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6]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7]方明.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J].学前教育,199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