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5章 第3节 细胞呼吸复习提纲基础知识:自我纠查:①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②ATP ③有氧呼吸 ④兼性厌氧 ⑤绿 ⑥黄 ⑦酸性 ⑧灰绿色 ⑨比较分析 ⑩实验对象 ⑪彻底氧化分解 ⑫线粒体基质 ⑬线粒体内膜 ⑭逐步 ⑮无氧 ⑯不彻底 ⑰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⑱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⑲能量 ⑳原料相关知识: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图解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3.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4.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5.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及实践应用6.植物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活体组织,在单位时间内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它是植物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一般以测定植物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速率来衡量呼吸速率1)植物细胞呼吸的指标:植物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可计算呼吸速率2)条件:整个装置必须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3)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4)对照组的设置: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定的生物灭活(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例题: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右下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发酵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判断氧浓度为a时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进而判断呼吸类型及其分解葡萄糖的比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摩尔数之比是1∶1位于a点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 mol,则CO2的生成量也为6 mol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 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15 mol-6 mol=9 mol)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的葡萄糖产生6 mol CO2,生成9 mol CO2则消耗了1.5 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每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生成6 mol CO2则消耗了3 mol的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 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是3 mol,占2/3。
答案:B1:如下图为水果存放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y)与水果释放出的CO2气体量(x)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该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2:根据不同成分的植物种子在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下列种子在种植时埋土最浅的是( )A.花生 B.玉米 C.小麦 D.水稻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4: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5: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 (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 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6: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不符合实验的是( )A.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D.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7:关于在活细胞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进行B.既可以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既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光条件下进行8: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可能是( ) A.分解了脂肪 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C.只进行无氧呼吸 D.出现了无氧呼吸9: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必须粒体中产生二氧化碳B.运动员在100 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C.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无氧呼吸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备注:能产生ATP: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能产生水: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能碱基互补配对: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过程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少量能量② 2丙酮酸+ 6H2O → 6CO2 + [H]+ 少量能量③ [H] + 6O2 → 12H2O +大量能量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少量能量→ 2C3H6O3② 2丙酮酸 → 2C2H5OH + 2CO2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能量C6H12O6 → 2C3H6O3 +少量能量→ 2C2H5OH + 2CO2 +少量能量不同点场所 : ①②线粒体基质 ③内膜始终在细胞质基质条件 :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产物 : CO2 、H2O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 : 大量、合成38ATP(1161KJ)少量、合成2ATP(61.08KJ)相同点联系 :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实质 :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意义 :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光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影响因素有:光、温度、CO2浓度、水分、矿质元素等1.发现内容时间过程结论普里斯特1771年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1864年叶片遮光实验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恩格尔曼1880年水绵光合作用实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释放出氧鲁宾与卡门1939年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水 2.场所 双层膜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3/4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1/4 吸红橙和蓝紫光3.过程 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光、色素、酶CO2、[H]、ATP、酶时间短促较缓慢场所内囊体的薄膜叶绿体的基质过程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② 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 + Pi + 光能 → ATP① CO2的固定 CO2 + C5 → 2C3② C3/ CO2的还原 2C3 + [H] →(CH2O)实质光能 → 化学能,释放O2同化CO2,形成(CH2O)总式CO2 + H2O → (CH2O)+ O2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物变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能变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