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3.1 区域环境概况3.1.1 自然环境概况3.1.1.1 地理位置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是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郓城相望,北依金堤河与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该区东距台前县城55km,北距莘县县城49.3km,西隔莘县距清丰县城42km,西南距濮阳市55km,南隔黄河距鄄城县城33km,距郓城县城50km,西南距省会郑州270km范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已作局部调整,调整后面积13km2,分“一区两园”,其中新区产业园6km2,濮王产业园7km2新区产业园位于范县县城新区东北部,西起新区龙泉路,东到东环路,北至滨河路,南到金堤路,其中起步区1.0km2,发展区2.0km2,控制区3.0km2;濮王产业园规划区东至王楼乡驻地葛彭路,南至汤台铁路,北至濮范高速公路,西至引黄入鲁灌溉干渠东200m该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175家产业集聚区之一本项目厂址位于濮阳市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区内,占地约32000.86m2,用地性质为三类工业用地,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一,周围环境概况详见附图二。
3.1.1.2 地质地貌范县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处于东濮凹陷内,在长垣断裂和兰考—聊城断裂所夹持的范围兰—聊断裂从范县县城东侧经范县农场往西南方向穿越该断裂层落差最大达7000m以上为东濮凹陷与鲁西隆起主要分界断层,也是这一带规模最大并具有活动性的大断层凹陷区的持续下隆沉积了极厚的新生代地层,凹陷区与相对稳定的鲁西隆起之间产生强大剪切能,在交界断层上逐渐积聚,促使断层深部撕裂和浅部滑动,构成强震发生,形成了范县—菏泽地震构造带范县属华北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低洼,局部微有起伏,自西南东北倾斜地面坡隆东西平均1/6000,南北平均1/5000平均海拔49.3m,最高处海拔54.1m,位于辛庄颖彭楼滩区,最低处海拔44.5m,位于高码头乡大曹庄3.1.1.3 土壤范县土壤包括潮土和水稻土两个类型,潮土土类分为黄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褐土化潮土亚类3个亚类,面积65万亩左右,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95.32%;水稻土类只有一个潜育型水稳土亚类和一个潮土性潜育型水稳土土属,面积3万亩左右,占全县土壤面积的4.68%,项目区土壤为潮土土类—黄潮亚土土类—两合土土属—砂壤土3.1.1.4 气候气象范县属暖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半湿润,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春旱夏涝,交替明显。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地干风冷少雨雪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由于降雨不均,也常出现旱涝不均现象干旱是近年来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气候特征见表3.1-1表3.1-1 气候特征资料序号项目内容1风向、风频历年主导风向S风,频率为15.1%2历年次主导风向N风,频率为11.9%3风速年平均风速1.7m/s4日照年均日照时数2427.2h5太阳辐射日照百分率55%最长日照时数257.7h(6月份)最少日照时数157.6h(1月份)最高太阳辐射总量14.08cal/cm2最低太阳辐射总量5.82 cal/cm26蒸发量年均蒸发量1522.8mm7气温年均气温13.5℃1月份平均气温-1.6℃7月份平均气温26.8℃极端最低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41.0℃8气压平均气压1010.8hPa9霜期无霜期210天10水土最大冻土深度40cm11降水年均降水量571.8mm12温度年均相对湿度71%3.1.1.5 水资源(1)地表水资源境内主要自然河流有黄河、金堤河、孟楼河等3条,濮城干沟(杨楼河)等排灌渠十几条范县区域水系图详见附图七。
黄河自濮阳县朋范县彭楼入境,流经辛庄、杨集、陈庄、陆集、高码头、至高码头乡寇庄台前县界,斜贯范县全境,长42km,在范县流域面积达58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9.6%,是范县引黄灌溉工程的主要水源金堤河在范县王楼乡高堤口入境,沿金堤迤逦东北,流经王楼、白衣阁、颜村铺、高码头4个乡,至仲子庙入台前县境,境内注入金堤河的主要源流有濮城干沟(杨楼河)、总干排、孟楼河等3条,还有十字坡沟等几条小支沟,是范县的主要排水通道,金堤河水体功能范县段规划为Ⅳ类孟楼河是本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排水沟,该河流从钱樊姜渡槽开始,迤逦东北,经白衣阁、徐楼、钱刘庄、孟楼等至都场沟东汇入金堤河全长22km,流域面积达314.9km2濮城干沟(杨楼河),是一条排灌渠,无天然径流,全长15km,经濮城、王楼汇入金堤河,灌溉沿河两岸土地约两万余亩,目前杨楼河主要接纳濮城镇、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等生活污水入沿线工业废水,是濮城地区的主要纳污河道本项目废水由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污水管网进集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后排入金堤河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营2)地下水资源范县境内地下水资源充足,项目区域地下水流向自西南向东北。
引黄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为2~4m,含水层厚在12~18m之间,分淡水区和苦水区,各占总面积的50%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依靠降雨以及黄河、孟楼河、金堤河和其它渠道侧渗地下水可分为浅层、中层、深层三类,浅层地下水无良好隔水层,属潜水和微承压水,埋深4~5m,中层地下水隔水性好,为承压水,属微咸或半咸水深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此层矿化度差别较大,上部属半咸水,下部属淡水3.1.1.6 矿产资源范县已探明石油储量1.459亿t,地下含油面积72.7km2,含天然气面积17.44km2,天然气储量172.89亿m3濮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地下盐矿资源非常丰富,中原油田已初步深明储量478.5亿t,远景贮量达1200亿t以上盐田分布面积达500km2以上可以利用采油废井采取水溶法开采卤水范县陆集煤区资源预算面积82km2,资源储量约7.46亿t,预计可开采量4亿t左右3.1.1.7 生物资源范县生物资源较为贫乏,但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由于境内土地开发利用较早,地势平坦,植被多为人工栽培埴被,天然植被较少,动物多为人工饲养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为数甚少3.1.2 社会环境概况3.1.2.1 行政区划、人口、面积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北岸,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全县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辖4镇8乡,59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7万亩。
其中,黄河滩区面积95平方公里,涉及6个乡镇、144个自然村、10.6万人、12.2万亩耕地3.1.2.2 工农业生产及经济现状范县目前形成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等优势产业,成为全国著名的玻璃制品生产基地和全国规模较大的白炭黑秤基地培育出了水稻、食用菌、木材加工、畜牧养殖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较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范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输出劳务人员10万人左右,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0%,创劳务收入4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范县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森林覆盖面积为12.3%,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等,已探明油气蕴藏面积300km2,控制含油面积210km2,控制含气面积71.6km2,主要中药材有金银花、枸杞等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0.8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1.83倍,年均增长18.05%;财政收入完成4.2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78倍,年均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2亿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2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8亿元,增长1.38倍,年均增长18.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428元,年均增长15.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0元,年均增长16.3%;城镇化率提高了11.05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6.05个百分点;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
3.1.2.3 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范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75km,公路密度55km/km2,有省道3条,全长50km;县乡道全长91km;专用路48km;桥梁33座共长1148km;境内黄河通航,航道长29km范县交通、邮电、通信、电力、文化、卫生、教育、城建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3.1.2.4 旅游资源及文物古迹范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五代“刘桥之战”等著名战事均发生在此境内现存有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等文化古迹革命战争时期,范县曾是冀鲁豫边区根据地,被誉为边区“小延安”,位于颜村铺乡境内的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墓距县城东南25公里,范县辛庄乡毛楼村黄河生态旅游区,被国家评定为AAA景点项目所在地目前并未发现有相关地表文物古迹遗存3.2相关规划3.2.1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对范县提出的发展要求为: 范县县城:范县中心城市,加快新城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加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 濮城镇:濮阳市重要的化工工业城镇,以石油天然气加工为特色的工业城镇。
以中原油田资源为基础,发展化工、建材等加工工业,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建设化工、玻璃工业小区3.2.2 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3.2.2.1 城市性质 以发展石油化工、金属加工及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现代化园林城市3.2.2.2 城市布局结构①空间发展方向选择范县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为:向东、向南发展②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为:集中式结构③布局结构形成“一带、两轴、五区、一环”的布局结构一带:以政府南北发展中轴线为一带,串联北部商贸中心、中部行政中心和南部文教中心,形成城市的核心区两轴:规划沿人民大道形成城市发展南北轴线,板桥路形成城市发展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五区:中部综合中心区、西部改造城区、东部城市新区、产业园区、西南铁路物流区一环:沿兴安路、怡园路、黄河路和康宁路形成水系及生态绿化廊道,环绕城市中心3.2.2.3 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一带、双核、三区、四点”的空间结构一带:以濮台公路为中心串联县域北部各主要城镇,形成的城镇发展带 双核:县域-包括县城新区、新区产业集聚区;濮城镇、王楼乡和濮王产业集聚区共同组成县域西部的工业城镇三区:根据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特点,形成以金属加工为龙头和农副产业为主的中部城镇经济区(包括县城、白衣阁、颜村铺、杨集、龙王庄、陈庄),以县城新区作为经济区核心;以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西部城镇经济区(包括濮城、王楼、辛庄),以濮城镇、王楼乡和濮王产业集聚区共同组成的西部工业城镇为核心;以林纸林板、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南部农业经济区(包括张庄、高码头、陆集),以张庄、高码头为带动中心。
四点:张庄—发展林纸、林板加工业;龙王庄—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条件,发展物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高码头—羽绒制品、皮革及皮毛工业品加工为主;扬集—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图)见附图八3.2.2.4 县域环境保护规划①水环境标准按地面水环境质量Ⅳ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