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相关要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果,是申请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在内容上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表达方式上也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为此,特作如下规定:一、学位论文的组成与排列顺序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答辩成绩、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注释表、引言(第一章)、正文、结论(最后一章)、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和作者简历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对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不能进入答辩程序和上报申请学位一)封面:由首页、中文题名页、英文题名页三部分组成用研究生部统一规定的封面格式(参见附件)内容填写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题目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应切题、简洁,不超过30字,可一行或两行排列;2、署名的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应有排序;3、学科门类、专业(领域)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4、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5、档案号:学位论文档案号编排方式:毕业年份-毕业月份-学院代码-专业代码-专业通过答辩的人数-本人所在专业次序;6、密级:注明论文密级为公开、内部、秘密、机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
二)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书,附于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导师本人签字三)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答辩成绩四)摘要:由中文和英文两部分组成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500字左右,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五)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分级标出,一般列至三级标题,注明页码六)注释表:符号、变量、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本论文专用术语,可以集中列于目录之后如果使用数量少,可以不列,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七)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包括: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八)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或调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方面内容应简炼、重点突出,不要叙述专业方面的常识性内容。
各章节之间应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九)结论(最后一章):是学位论文总体的概括性论述结论应明确、简炼、完整、准确,认真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新见解的意义应当严格区分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与导师科研成果的界限如果不能得出明确结论,可以对原因进行讨论十)图表目录:学位论文中的图和表分别列出,并注明页码十一)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被引用并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或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至少30篇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所有引用过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编号排列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十二)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限500字以内十三)附录:凡不宜放在论文正文中,但又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如较为冗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或者辅助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有关说明等,均应放入附录十四)作者简历:内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奖情况等学术论文应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函著作及学术论文等的书写格式要求与参考文献相同。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要求(一)语言表述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炼、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论文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应作相应解释二)层次和标题层次应清楚,标题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具体格式如下:第一章 (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1.1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1.1.1 □□□□□(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三级以下标题分别使用(1)、1)、①,其它标题或需突出的重点,可用小四号黑体(或加粗),可单列一行,也可放在段首三)页眉和页码从第一章开始书写页眉,页眉下为上粗下细文武线“ ”(3磅)页眉左侧为“苏州科技学院硕士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码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页眉格式如下: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四)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等1、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全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可按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例如图3-1若有分图用(a)(b)(c)表示,图注在图名下方,内容按序编号并用分号“;”隔开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题、图号字体与正文相同,字体也可改用黑体以示与正文的区别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在word文档中,图名、图号和图例应和插图一起置于一个图文框内(框线隐去)图文框采用锁定标记选项,以免编辑时漂移一般插图宜用AutoCAD生成,线条用多义线(pline)以便编辑线宽,图名、图号不宜放在AutoCAD图中以免图名图号的字体、字号不易统一排版插图尺寸不宜过大,边长不宜大于12厘米,尽量不用整页插图插图宜采用文字环绕方式随文右侧编排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三要素即“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例如“体积V(m3)”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一致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细节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照片等图片用JPG格式插入,尽量不要采用BMP或TIF等格式(这类格式文件的字节数可能较大),以便减小图片所占字节数从而减小文件的总容量。
2、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按章排序,如表1-1,表2-3等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右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的符号相混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表格采用“三线”表表格较大,一页排不下时,在下页以续表形式排版,应有表头,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 ″ ”和类似词,应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当“—”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时用“…”代替),“0”表示实测结果确为零3、数学、物理符号和化学式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公式首行的起始位置位于行首算起第五个中文字符之处,即在段落起始行的首行缩进位置再退后两个中文字符。
不要用居中、居左或居行首排列公式编号按章顺序编号,如(1.1)(1.2)……公式引用使用式1、式1.1等,英语文本中用Eq.1,Eq.1.1等较短的公式一般一式一行并按顺序编号,后面一式若为前面一式的注解(如下标范围i=1,3,5,……)可用括号括起来与前面一式并排一行较长的公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 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公式中符号尚未说明者应有说明,符号说明之间用分号隔开,一般一个符号占一行,如: (21)式中I——电流(A); V——电压(V);R——电阻(Ω);不需编号的公式也可以不用另起行如:I=V/R,式中I为电流(A),V为电压(V),R为电阻(Ω)对不需要公式编号的短公式,或者夹杂在文字内的公式及符号,一般不用公式编辑器,可用上标(x²)、下标(x2)和Ω字符库中的字符来表达,并把除式写成横式,不宜采用竖式,以便使行距均匀,编排整齐如:可写成;可写成或,而不能写成或公式及文字中的一般变量(或一般函数)(如坐标X,Y、电压V、频率f)宜用斜体,矢量用粗斜体如S(或在斜体上加单箭头如)。
常用函数(如三角函数cos、对数函数ln等)、数字运算符、化学元素符号及分子式、单位符号、产品代号、人名地名的外文字母等用正体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词均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并给以明确定义必要时缩略词后面在括号内标明外文原文4、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数字用法应遵照GB/T 15835,例如:不宜在文字中间夹杂使用数学(物理)符号、计量单位符号,例如“钢轨每m重量<50kg”应写这“钢轨每米重量小于50kg”;纯小数在小数点前面的0不能省略;百分数及幂次数量范围应完整表达,如“20%~40%”不应写作“20~40%”,“3×102~5×102”不能写成“3~5×102”;避免让单位误为词头,如力矩单位N·m或Nm不能写成mN;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如w/(m2·℃)不能写成w/m2/℃五)参考文献1、著录标准(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3)注意事项: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2、著录范围(共8类,示例见表1)(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ISBN号);(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4)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5)专利文献;(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7)报纸文章;(8)电子文献其他性质的资料可以作为正文的随文脚注非纸张型电子文献应注明载体类型,见下述表1 八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类型号文献类型格 式 示 例1学术期刊(共8项)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