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方之珠》.doc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5页
文档ID:537593232
《东方之珠》.doc_第1页
1/5

东方之珠教学案例: (一)课题:《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二)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三)年级:七年级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五)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 “ 回归 ” 和 “ 盼归 ” 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 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以 “ 回归 ” 和 “ 盼归 ” 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九)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有关香港的音乐、电影、环境、人文等引入)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色的景点、建筑物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 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音乐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 、朗诵、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通过海潮的拟人化,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8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 ---- 罗大佑) 9 、作者介绍 ---- 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罗大佑的照片,并演唱其经典的代表作品) 10 、罗大佑相关内容 11 、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12 、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13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作者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通过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14 、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 1 )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随伴奏进行演唱 ( 2 )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 3 )分组进行实践创造:分男女声部,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 15、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案例评析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 “ 祖国统一 ” 为主题教育思想,以 “ 回归 ” 、 “ 盼归 ” 为情感主线,以 “ 离愁 ” 、 “ 思乡 ” 、 “ 同根 ” 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 组织结构: 这节课集欣赏和歌唱为一体,因而属综合欣赏课。

本课时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始终抓住歌曲中蕴含的浓浓的情感通过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版本(声音文件、影视文件、图片文件)的音乐旋律,从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歌曲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表演(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以及课前相关资料的自主查寻等多种学习方式,了解并掌握歌曲旋律及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以 “ 同为炎黄子孙 ” 、 “ 浓浓的思乡情怀 ” 抒发 “ 回归 ” 、 “ 盼归 ” 、 “ 渴望统一 ” 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达到 “ 以祖国昌盛、民族富强、和谐统一 ” 为己任的爱国思想境界 拓展探究:现代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当成惟一受教育的场所,把书本当成惟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当成惟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突显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东方之珠》这类案例并非单一的音乐知识课,在教学中可将文学、地理、历史等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 “ 拿来我用 ” ,以更好的为本课教学目标服务。

比如本节课在课件制作中可再进行一些扩展:97年香港回归仪式的视频片段、中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文章《乡愁》、潘长江的电视小品《风筝》等,都是以 “ 盼归 ” 、 “ 企望统一 ” 为主题思想的,只要教师科学地进行筛选、取用,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辅助完成教学目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