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文学三十年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05KB
约5页
文档ID:537586198
现代文学三十年_第1页
1/5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巴金无政府主义的文学思想及其新青年形象的塑造• 2、理解并掌握巴金的《家》及相关内容• 3、理解并掌握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变化• 4、了解巴金对现代家族小说创作的贡献• 一、巴金的生平和创作• 1、巴金,原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 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 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 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 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 2、1923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在更 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 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 事》)• 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 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3、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1927年的旅法期间•早期作品《灭亡》(1929年发表)《新生》(与后来1930年的《死去的太阳》 并称为“革命三部曲”,也有人称之为“青春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

•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 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 牲的精神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 居U•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 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 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同情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对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 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默认和理解因此,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 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也采取了赞美的态度• 4、在写作《爱情三部曲》的同一个时期里,巴金曾于1931年冬到一个矿区生 活了一段时期(1931年,巴金创作了描写矿工生活的《砂丁》1932年发表)两年 后(即1933年)利用所得的素材写成《萌芽》(《雪》),因与《砂丁》一样痛斥资 本主义的罪恶和表现矿工们的悲惨遭遇,而遭到当局的书禁• 5、1931、1938、1940年,历时近十年,巴金创作了代表作《激流三部曲》, 包括《家》(1931—1932在《时报》连载发表题名为《激流》,1933年出单行本)、《春》、《秋》三部,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 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 6、1931——1935年巴金还创作出版了《复仇》《光明》《将军》《神•鬼•人》等 短篇小说集,从更多的方面,反映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1930年代中期后,其创作 开始出现过渡性转型,小说结构变得复杂但松散自然,笔调日趋冷峻朴素,不再编 造紧张的故事情节,不再添加外在的抒情,也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力求客观 地揭示生活本来的状态格调上由浓郁的浪漫主义转向散淡的写实主义•这时期,巴金还写有《忆》《短简》《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等散文集,大部 分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呈现出热情、坦率、真诚的风格•巴金曾经说过:“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 高尔基的《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 来,高高的举在头上’ ......我要掏出我自己燃烧的心,讲心里的话《探索集后记》 1980 年)•这是巴金的夫子自道,也是其创作宗旨的真实呈现,这种风格贯穿巴金的所有 现代作品• 7、1942年发表《还魂草》,标志着开始进入创作后期阶段•抗战期间巴金写了长篇小说《火》,共分三部第三部写于1943年,抗战后期 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情况给作者带来了阴随失望的情绪,因此它和前两部虽然在故 事情节上尚有一些联系,但气氛和情调却显然不同,而且通过一个基督徒来宣扬 “人类爱”,在思想上既有明显弱点,在艺术上也比较枯燥。

• 1944—1946年,先后创作了《憩园》《第四病室》《寒夜》(被称为“人生三部 曲”),它们代表了巴金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长篇《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和短篇集《小人小事》中所写的故事,可 以说都是生活在“寒夜”中的一些“小人小事”这些作品的内容大致都是通过那些善 良人物的不幸遭遇,揭露抗战前后国统区的黑暗及其普通民众灰色人生的悲哀与无 奈,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悲愤的控诉和抗议,也流露出作者阴郁悲观的失望情 绪;因此在作品的风格上普遍带有客观冷静的压抑之感•二、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一)影响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①母亲的教育使巴金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博爱”的种子• “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 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 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 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 高,动辄将他们打骂《我的几位先生》(短简(一))• 从封建大家庭那富裕而又温馨的生活中,感觉到人世间并不都是富裕、温 馨的现实;他从自己封建世家的衰败过程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无比冷酷和凶残的 社会关系;他从仆婢们的痛苦处境和悲惨命运里,领悟到了人间的不公平;他从善 良、贫穷、不幸的“下人”们的心坎上,感受到一种阔人们身上所不具备的朴实、高 贵、善良、耿直、无私、勤劳的秉性。

这些认识使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能互相尊敬,每 个人的个性都能自由发展这种思想鼓舞他反抗一切摧残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促使他寻找 新的人生观、道德观这些认识使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每个人 都能互相尊敬,每个人的个性都能自由发展这种思想鼓舞他反抗一切摧残人性的封建专制 制度,促使他寻找新的人生观、道德观• 2、五四文化运动与无政府主义思潮:•俄国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波兰民粹派作家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俄国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爱玛•高德曼的文章•巴金后来多次激动地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告少年》“全是我想说而没法说得 清楚的话”,“我才开始明白什么是正议《短简(一)•我的幼年》)• “从《告少年》里我得到了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 梦,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灭 在《夜未央》里,我看见了在另一个国度里一代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斗争之 大悲剧,我第一次找到了我的梦景中的英雄,我找到了我的终身事业,而这事业又 是与我在仆人、轿夫身上发见的原始的正义的信仰结合的'《巴金自叙》213页, 团结出版社1996年)巴金从小感受到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倾轧,对下层劳动人民深怀同情。

五四时期民 主、自由、博爱思想的影响,使他看清了封建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的专横、腐败和必然 没落的命运,看清了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他不满现实,反对封建,反对强权, 但也脱离实际,狂热空想,一接触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便一拍即合,被那乌托邦的空想,摆 脱一切羁绊的个人绝对自由等等所吸引• 3、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基本内涵包括:-出于“爱人类”的目的而憎恨人类的黑暗丑恶,反抗封建专制,为光明(即万 人享乐的理想社会)而献身崇尚个性的绝对自由-追求高尚但抽象的道德人格-对黑暗社会采取彻底的反抗态度-所以,爱与憎、光明与黑暗、反抗与献身,成了巴金作品尤其是前期作品中 最常使用的字眼,并构成了巴金特有的两极对立的思想感情创作模式•三、《家》-(一)巴金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1931年在《时报》连载 发表,1933年初版)《春》(1938年初版)《秋》(1940年初版)三部•内容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 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对题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这部作品 获得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 曾起了很大的作用•《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 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 族制度的缩影•(二)《家》中的人物形象• 1、统治者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有着道貌岸然的外表、竭力维护封建观念秩序的人物,如高老太爷、 克明等人;•另一类是行为荒唐、生活糜烂的人物,如克安、克定•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冯乐山、陈克家之流,即那“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的货色•在这些封建统治者中,写得至为充实、复杂且富于立体感的是高老太爷高 老太爷形象的分析,请参考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有关分析)•既然高老太爷这样正统的封建尊长尚且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罪孽,那么封建 家族制度的黑暗就更是令人怵目惊心的普遍存在了既然如此正统的高老太爷如此 不遗余力地维护显赫一时的高公馆,也不能挽救高公馆的分崩离析,那么封建家族 制度的彻底崩溃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必然了• 2、一批敢于向封建专制主义挑战的叛逆者形象•这批叛逆者以觉慧、觉民、淑英为代表他们是高家的第三代,是'五四”新 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他们冲破封建家族的封闭系统,给围墙高筑的高 公馆带来一股奔腾呼啸的活水。

•在封建叛逆者形象中,觉慧是写得很有光彩的人物• (1)觉慧形象分析:这是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大胆而又幼稚的 叛逆者形象•①大胆:•五四思潮使其觉醒,阅读传播新思想的书报,办进步刊物,撰写批判旧家庭 的文章•对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持否定态度,以“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精 神与之坚决斗争•敢于打破封建等级观念,平等对待下人,大胆地爱着婢女鸣凤;•反抗封建专制,支持觉民逃婚,抗拒不合理的婚姻;•②他蔑视长辈的权威(叛逆):•敢于违抗祖父的命令;敢于激烈地批评大哥觉新的怯懦和顺从,蔑视无耻的 四叔和五叔;敢于顶撞三叔和陈姨太,揭穿“捉鬼”丑剧•觉慧深深地感到“家”“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喊出了“我要做一个叛 徒”的呼声,为寻求新的力量、新的生活而离家出走作品突出了觉慧的热情勇敢、叛逆抗争的精神与性格,寄托了作者对青春的 赞美和对光明的信念,与封建官僚们的腐朽龌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对广大读者 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鼓舞力③觉慧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身上残存着过渡时期五四青年的思想局限:-隐隐的等级观念: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向丫头表白爱情,却又希望鸣凤也是名 门世家出身;-空想:叛逆抗争的武器主要是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有时并不能根本解 决实际的社会问题;-幼稚:言行执著于反抗现实,却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正是这样一个以进步性为主要特征又残存一些落后杂念的青年形象,才真实 深切地反映了五四时期年轻一代成长的历史过程,因而具有很大的概括力2)觉新形象分析-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 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是一个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 地位特殊的、性格复杂的人物①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善恶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