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位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出版 《新教育大纲》的教育理论家是( )A.杨贤江B.陶行知C.黄炎培D.李大钊【答案】A【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2.1762 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发表的系统阐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 《巨人传》C. 《太阳城》D. 《爱弥儿》【答案】 D【解析】A《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B《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 雷创作的讽刺小说;C《太阳城》是意大利早期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创作的对话体游记,是一部政治学著作3.有的人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有的人在顺境中却虚度光阴这种现象说明()A.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B.环境好坏决定人的发展C.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考教师D.人对环境影响有能动性答案:D【解析】人的能动性指的是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做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4.教师以自身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教育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构建的研究属于()。
A,实验研究B.行动研究C.调查研究D.个案研究答案:B【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5.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A.科学性B.阶段性C.生产性D.独立性答案:C6.. “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泵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A. 顺序性B. 稳定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E. 答案: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 段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 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 成熟的水平教育启示:教育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7.《中华-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A.强制性、 普及性、 免费性B.强制性、 基础性、 普及性C.基础性、普及性、免费性D.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8.目前,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A.国家统一管理B.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D.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同管理【答案】【解析】我国中学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9.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是()A. 范例教学B.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D.非制导教学【答案】C【解析】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也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 60 年代未 70 年代初首创1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年级,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合作学习B. 复式学习C. 小班教学D.分层教学E. 【答案】 B【解析】题目是复式教学的定义11.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 说服教育法B. 实际锻炼法C. 情感陶冶法D. 自我修养法E. 【答案】C【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12.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A. 负向强化B. 间隔强化C. 自我强化D.代替强化E. 【答案】 D【解析】所谓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因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间接地受到 强化。
例如一个学生看到同学关心集体的行为受到表扬和奖励,就会增强自己以同样的方式行事13.刘杰学过物理平衡的概念,促进了他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A. 负向迁移B. 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 B【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14.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A. 注意的稳定B. 注意的分配C. 注意的范围D. 注意的转移E. 【答案】 B.注意的分配【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15.进入初中后,赵东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常无故的兴奋不已,转而又哀伤忧愁,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A. 弥散性B. 闭锁性C. 波动性D. 感染性E. 【答案】C.波动性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错失良机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质的那一特点)A. 果断性B. 独立性C. 坚韧性D. 自制性E. 【答案】C.坚韧性17.廖老师在心理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A.认真法B.代币法C.脱敏法D.消退法【答案】 B.代币法18.陈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课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
这种表现属于()A.抑郁B.妄想C.强迫D.焦虑【答案】 D.焦虑19.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发放属于()A.树立榜样B.有效说服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答案】A.树立榜样20.语文课上,张老师非常注重营造宽松的气愤,鼓励每个学生自由表达,并建设性地吸引学生地观点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A.民主式B.权威式C.放任式D.专制式【答案】A.民主式21.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A. 角色意志B. B.角色体验C.角色认知D.角色期待【答案】C.角色认知二、辨析题22.教育必然促进发展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教育对个 人、社会和自身状态的肯定作用以及对它们需要的满足,表现为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稳定与 和谐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 能不仅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压抑、阻碍、片面、异化等损害性作用,而且也表现在教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起负担、浪费、不稳定、阻滞等损害性作用。
综上,教育表现其正向功能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其负向功能时,则对社会发展有阻碍干扰作用故该说法错误23.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一般来说,学 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和一般人学习间接经验不一样学生在校学习, 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已积累的用文字保存、积累和传递的较多的书本知识这些 书本知识是人类知识的精华,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科学地组织和编排,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故该说法正确24.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学习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也 就是说,各种水平的动机与学习效率都是呈倒“U”型曲线的,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故该说法错误25.情绪与认知是互不影响的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情绪情感和认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如下:(1)情绪、情感伴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2)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并引起情绪、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识过, 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3)情感和情绪反过来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
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激发人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故该说法错误三、简答题26.简述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答: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包括:(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3)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