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操作流程根据医嘱准备用物:湿纱布或病人毛巾、电极、心电监护仪① 根据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时间② 选择正确无创测压模式③ 调波幅、波形、波速※④ 报警设置:ECG﹑BP﹑SPO2﹑R等※监护仪各连接线放置合理,体现人文关怀自身准备:洗手、戴口罩确认患者身份,根据实际情况解释目的皮肤准备:清洁皮肤打开心电监护仪电源① 正确黏贴电极※② 正确放置袖带※③ 正确放置氧饱和度探头※用物处置:清水擦拭导联线监护仪屏幕用无水酒精擦拭必要时特殊处理做好宣教:① 连接线避免牵拉② 监护仪旁不要放置水、等③ 按钮不要随意调④ 连续报警时按呼叫铃 注:带※为质量关键点报警设置要求:1. ECG:HR—基础的20-3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波速25mm/s 打开心律失常分析和ST分析(报警高低限为±0.20mV) 是否打开起搏分析根据病人实际情况2. BP—基础的20-3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3. SPO2— 90-10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波速25mm/s4. R—10~30次/分,波速6.25mm/s 掌握要点:一.振幅和波形清晰度调整的方法。
答:1.FILTER(过滤或手术):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产生的伪差和干扰2.DIAGNOSIS(诊断):一个未经过滤波的ECG,显示最真实的ECG波3.MONITOR(监护):用于正常监护状态中,可滤除掉可能导致误报警的伪差二.氧饱和度测不出及测量误差的原因 答:1.指甲床条件不良:如灰指甲、涂指甲油等2.动脉内血流下降:休克、低温,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贫血3.受血液内或皮肤上其他物质的干扰4.周围环境的强光线的干扰(可用不透光的物质遮盖传感器) 三.测压不可靠或测压时间延长的原因答:1.病人移动、发抖或者痉挛;2.心律失常,极快或极慢的心率;3.血压迅速变化;4.严重休克或者体温过低;5.肥胖和水肿病人四.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答:1.病人的安全2.尽量减少噪音干扰3.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4.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五、怎样识别常见的心律失常?答:通常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存在心律失常?(2)是哪一种心律失常?(3)是否属于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4)是否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性心律失常?(5)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哪一种?六.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 。
答: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频率大于100次/分;(2)节律规则;(3)P波在Ⅰ、Ⅱ、aVF导联中直立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1)频率小于60次/分;(2)节律规则; (3)P波在Ⅰ、Ⅱ、aVF导联中直立 3.房颤心电图特点:(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2)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3)心室率依快慢分为三种类型:慢速型为心室率≤100次/分,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快速型为心室率在100~180次/分之间;特快型为心室率在180次/分以上;(4)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但如合并室内传导阻滞则呈相应的改变 4.房性早搏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2)P′-R间期>0.12S;3、代偿间歇不完全,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 5.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2、联律间期恒定;3、代偿间期完全;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连续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形成短阵室速。
6.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有连续3个或3 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QRS波宽大畸形,时限超过0.12S,心室率100-250次/分,频率规则或略不规则,T波方向与QRS主波相反;3、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但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可见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7.心室颤动心电图特点:心电图呈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150~500次/分,无法分辨QRS波群、ST段及T波8.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心电图呈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为150~250次/分,无法分辨QRS波群、ST段及T波9.(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节律规则;每个P波后有一个QRS波;PR间期延长超过0.20秒;QRS波正常2)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R波后,P-R间期缩短,继之又延长,周而复始3)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R间期正常或固定地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P间期相等,R-R间 期相等;P与R无固定时间关系(P-R间期不等);心房率快于心室率;QRS正常,表示心室起搏点在交界区;QRS增宽变形,表示起搏点在心室。
七、如何处理恶性心律失常?答:(一)病人的评价:病人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二)若病人情况不稳定:不稳定的证据:快速心率是症状和体征的原因,一般心率超过150次/分应立即准备电转复三)若病人情况稳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1、房颤/房扑:评价:病人临床是否稳定,心功能是否受损,有无预激,持续是否>48小时处理:按房颤/房扑的处理程序治疗,包括立即治疗不稳定病人,控制室率,转复,抗凝2、窄QRS心动过速:尽量明确诊断:方法包括12导心电图,临床资料,刺激迷走操作,腺苷可能的类型:包括异位性房速,多源性房速,室上速按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3、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根据12导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临床资料,尽量明确诊断若明确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按相应常规处理若明确为稳定室速,按室速处理若仍不能明确诊断,心功能好者可电复律,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心功能不好者电转复或胺碘酮4、宽QRS心动过速首先要明确其血流动力学的耐受性如果不可耐受,病人表现为血压下降,末梢灌注不足,以至出现晕厥,立即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使用合适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八.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皮肤发红、破损)答:1.选用适宜的心电电极及氧饱和度指套2.保持皮肤清洁,黏贴及捆绑松紧度适宜,3.定时更换粘贴部位,电极每天更换一次,氧饱和度指套每2-4小时更换一次有皮肤发红等情况及时更换九、心电导联的位置及使用注意点:答: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不要紧的,例如RA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如果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效果是最好的: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红线(LL):左下腹;绿线(RL):右下腹;棕线(C) : 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 C2与C4两点连线之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 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这六种指的是测六个位置的胸电极,即在测量时贴电极时,贴V或C胸电极时,只贴c1-c6其中之一 对角安放白色电极(RA)和红色电极(LL)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
应避免将肝区和心室置于呼吸电极的连线上,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心脏搏动和脉动血流产生的伪差十、患者/家属教育1. 仪器报警时不要惊慌2. 心电图电极片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如有发痒发红,须告知医护人员3. 不要随意取下监测导线,以免造成监测中断护理记录1. 开始监测时间、测得的生命体征及异常变化的处理2. 患者/家属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