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中圣环评表证书等级:甲级SZSHPB-2016-117 证书编号: 3607 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建设单位:延 安 大 学评价单位: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九月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延安大学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联系建设地点延安市新区北区杨家岭组团北片区立项审批 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陕发改社会[2016]179 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 代码P8241 普通高等教育占地面积 (平方米)853600绿化面积 (平方米)341440总投资 (万元)331100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3265.46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0.99%评价经费 (万元)/预期投产 日 期2020 年 10 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 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现 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延安大学位于素有“革命圣地”美誉的延安市, 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部门和 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下, 延安大学艰苦创业, 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目 前,学校办学用地十分紧张, 严重影响延安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 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和谐社会建设,延安大学希望 通过新校区的建设,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脉搏和延安大学发展 的脉搏, 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 立足科学发展, 着力自主创新, 进一步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延安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会议纪要[2015]26 号、中共延安市委常委会议纪要 [2016]2 号、以及陕西省教育厅文件[1016]6 号文件, 延安大学决定在延安市新区北区 杨家岭组团北片区建设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二、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以及相关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1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表。
2016 年 5 月,延安大学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 评价单位立即收集了与该建设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 并组织 环评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调查, 在现状调查、工程污染分析及影响评价的基础上, 编 制完成《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三、相关分析判定情况1、产业政策该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 (2013修正版)》中“鼓励类” “限制类”和 “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 、选址合理性项目选址交通便捷, 与原有校区遥相呼应, 联系方便,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外 部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优越, 建设场址地质基本稳定根据延安北区新区 最初规划, 项目占地在规划中主要包括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 和零售商业用地, 后根据新区发展和延安大学建设的需要, 经延安市人民政府及延安 市规划局决定, 将项目地块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 (具体见附图 9),并已取得陕西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厅办法的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 610000201700017 号,见附件)因 此,项目选址较为合理四、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延安 市新 区北 区杨家 岭组 团北 片 区 ,地理坐标为 N36°38′03″ , S109°28′17.0″ ,项目位于延安市杨家岭路西侧,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五、建设内容及规模1 、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 84.80 万 m2,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 59.86 万 m2,代征道路用地面 积 8.40 万 m2 ,代征绿化用地面积 15.54 万 m2 ,项目建成后可容纳 13520 人 项目规 划总建筑面积 575000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491000m2 ,地下建筑面积 84000m22 、建设内容本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院系及教师 办公用房、师生活动用房、本科学生宿舍、研究生公寓、留学生公寓、食堂、后勤及附属用房、校行政办公用房、会堂、鲁迅艺术馆、单身教职工、外籍教师公寓、学术2延安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交流中心等各类校舍用房和其他附属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57.5 万 m2 项目组成 及建设内容详见表 1表 1 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一览表类型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教学设施公共教室 5 栋(6F)38000m2合计地上建筑面积为191400m2图书馆 37000m2 (5F)、校史馆 8800m2 (3F)、 博物馆 8200m2 (3F)共建 1 栋54000m2室内体育用房 1 栋(体育馆 14000m2 、游泳馆 8000m2 共建)(2F)22000m2体育学院 1 栋(2F)2800m2文学院 1 栋(5F 裙楼2F)5000m2鲁迅艺术学院 1 栋(音乐、美术)(4F、3F、2F)27500m2公共管理学院 4000m2、教育学院 3500m2 合建 1 栋(5F)7500m2经管学院 1 栋(5F)6800m2建筑工程学院 1 栋(5F)12000m2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1 栋(5F)9000m2政法学院 5000m2 、马克思学院 1800m2 合建 1 栋(5F)6800m2历史学院 1 栋(5F)4000m2合计地上建筑面积为61200m2外语学院 1 栋(4F)4200m2信息大厦 1 栋(10F 裙楼 3F)33000m2学术交流中心 1 栋(11F 裙楼3F)20000m2辅助设施服务设施风雨操场 1 栋(2F)3000m2辅助设施地上总建筑面积为61600m2会堂 1 栋(3F)12500m2师生活动中心 1 栋(3F)9000m2北区食堂 1 栋(2F)3300m2南区食堂 1 栋(4F)11500m2风味餐厅 1 栋(2F)1500m2咖啡厅 1 栋(2F)1200m2教工餐厅 1 栋(2F)1800m2后勤楼 1 栋(含浴室、污水处理泵房、消毒间 等)(6F、5F 和 2F)11500m2保卫处楼(含派出所)1800m2其他后勤用房(含超市、机房等)3000m2红专楼 1 栋(后勤附属用房)(2F)1500m2地下停 车场鲁迅艺术学院地下4500地下建筑面积 84000m2, 地下停车 场共 10 处 共2000 个 车位, 独 立设置进出口学术交流中心地下3500行政办公楼地下5000体育馆和游泳馆地下8000图书馆、博物馆和校史馆地下16500师生活动中心地下4000信息大厦地下5000会堂地下65003续表 1 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一览表类型建设内容备注辅助设施服务设施地下停 车场文学院、经管学院、公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石油与环境工程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学院、历史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地下整体21500后勤楼地下3500其余人防、设备用房、备用柴油发电机房等辅助设施(分别南区食堂、北区食堂、其他后勤 用房楼地下)6000m2办公生活 设施办公设施行政办公楼 1 栋(9F 裙楼3F)10500m2辅助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76800m2生活设施本科生宿舍 10 栋(6F)116000m2研究生宿舍 2 栋(6F)25000m2留学生公寓 2 栋(6F)20000m2教工单身(含外籍教师) 公寓 1 栋(5F)5300m2公用工程供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排水系统雨污分流, 雨水重力自流到景观湖泊内, 污水经污水管网 排入新校区污水处理站/供气天然气由市政天然气管网接入项目区食堂/供暖供暖采用市政集中供暖/供电引自市政 10KV 电网,设 2 路供电, 在活动中心地下室设中心变配电所, 另设 4 个配电所,在后勤楼地下室内设备用发电机房/环保工程废水餐饮废水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化粪池, 实验室采用废液收集桶收集试验溶液和初次清洗试验容器的废水、容器清洗水经下水管道排入化粪池,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 然后一起排入新校区污水处理站处理, 用于绿化、冲厕和景观/废气食堂废气采用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高出楼顶 1m 排放/噪声选用低噪设备, 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等防治措施,以及路 段设置标识牌等管理措施/固废生活垃圾设垃圾桶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生态绿化率 40%,341440m2/六、占地及总平面布置1、项目占地及四邻关系本项目征地 853600m2 ,原为取土场, 场地较为平坦。
项目东侧为杨家岭路, 南 侧邻旭坤家园, 西侧山坡下为延安大学萃园校区, 北侧护坡下为北侧道路工程临时堆 场,四邻关系见附图 2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用地类似矩形, 主入口处位于项目东侧, 紧邻杨家岭路校区结构分“两 轴、四环、五片区”两轴”:东西方向设置学术交往轴,从东面主入口广场进入校园内部,分别串联了图书馆, 公共教学楼, 实验楼及各院系楼等; 南北方向设置公共活动轴, 分别串4联了行政楼、体育场、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会堂、师生活动中心等, 形成了公 共性较强的校园共享带四环”:中部环路串联图书馆、体育场, 会堂, 师生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建筑, 方便市民共享; 北侧环路串联行政办公, 体育馆, 院系办公等功能; 西侧环路串联公 共教学、实验及学生宿舍等相对私密的功能空间四个环路串联在一起, 构成校园的 主要路网骨架, 同时可分可合, 方便管理, 可以同时兼顾公共设施与城市共享和学生 教学生活的相对私密安静五片区”:校园内部分为五个功能片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