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记念鲁迅先生.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7页
文档ID:537329233
记念鲁迅先生.doc_第1页
1/7

记念鲁迅先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9月8日,就是网上因传鲁迅先生文章被大量清出语文课本而引发大量叫骂的那一天,我独自在寝室里蛋疼,突然看到新闻发出了这条信息我想,我一直崇拜鲁迅先生的正气与勇气,然却没有为先生写下点什么,自觉还是写一点罢,之前就很喜欢先生的文章这是我所知道的,凡自古至今的中国文人,向当局摇尾乞食的软骨头文人很多,而木脑袋认死理的书呆子也不少唯有真正有勇气有良心,敢于为正义和公理呼吁的文人,在青史中也就那么几个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中,毅然以笔为戈,以文为剑,狠狠的戳向不公和不义的人,近一百年来也就只有鲁迅先生一位而已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写于鲁迅先生逝世几十年后,但在我,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觉得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我所住的并非真正公平正义的世间在“太平盛世”的梦中失去勇气和骨气的灵魂,为一点点利益可以麻醉自己的良知,抛弃自己的道德,像狗一般趴在地上,扭着屁股乞求残羹剩饭的行尸走肉比比皆是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公和非正义的自私之风甚至被歪曲为一种适应的智慧!而那些污浊肮脏的勾当,媚俗虚伪的笑脸,自顾保身的懦弱,无病呻吟的空虚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难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专家学者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悲哀显示于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不甘,就将这作为对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的菲薄祭品,奉献于先生灵前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所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冷漠的面容和麻木的灵魂在这失去了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斗争的勇气的悲哀中,又给人暂且偷生,维持着这理想死去的世界最终在污泥中苟延残喘,一点点出让自己的权利直到最后只剩下为他人掌控的活下去的可悲愿望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先生逝世已有70余年,先生所攻击,批判,讥讽,怜悯的人物却再次复活了鲁迅先生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于是他们害怕逝世70余年的先生,要将先生的文章赶出学生的课本,要将先生的勇气抹黑为愚勇,要将先生所代表的怀疑,批判和抗争赶出我们的灵魂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用我的拙笔,试图以先生的文章,来纪念渐行渐远的鲁迅先生三在自1900年的一个世纪以来,有过无数的文人,鲁迅先生是我的老师。

老师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踌躇了,我应该怎样领会先生的教诲,继承先生的精神?陈丹青先生说“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先生不是“懦弱自私的我”的老师,是为了中国鞠躬尽瘁的中国的文人他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是《故乡》罢当时老师一遍遍的讲着先生的文章,我却不懂直到后来上了高中,读了大学,学过了先生的《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祝福》,离开高考教育的段落划分,中心思想,词句解释后,我才慢慢开始懂得一点先生终其一生所与之抗争的事物,这行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不为流俗所染,不为艰难止步,以毕生精力去为唤醒人民而呐喊,写出那般“如投枪,似匕首”的文章的人,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照片上的鲁迅先生却看不到那般激烈的战斗欲,先生总是温和的笑,只是“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四我在今日早晨,才看到网友对于教材中赶走先生文章的评论几乎没有看到赞同的,说我们的时代还需要先生,需要像先生这样勇敢的人。

抑或是说现实的事例,说先生对抗的事物依然苟活云云我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依然存有异议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早年我一直觉得先生此言过激,然而看看今日:孔乙己们复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论文,晋级为教授、学者、国学大师;也不再提心吊胆地“窃书”了,而是平心静气地在网络上“窃文” 了;不仅可以舒坦地“温一碗洒”,而且还能以其博导的诱惑力对“伊”来一把潜规则了,他岂能让鲁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尽管它们披上了精英、专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驯良,看到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他们或装神弄鬼地玩弄数字游戏, 鼓吹物价与美国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国人欺诈中国的“乏走狗”,与其里应外合、巧取豪夺它们岂容鲁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赵贵翁、赵七爷、康大叔、红眼阿义、王胡、小D们复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队伍,有的当上了联防队员、城管披上制服兴奋得他们脸上“横肉块块饱绽”,手执 “无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诈勒索,逼良为娼的勾当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规矩,不用再“给他两个嘴巴”,令其“躲猫猫”足矣。

想想,这些 下做的勾当儿怎能让鲁迅这种尖刻的小人评说?!      阿Q们复活了从土古祠搬到了网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号已经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梦都盼着“白盔白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早一天 杀过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因为只要美国的“民主”一到,赵七爷家的钱财、吴妈、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鲁迅却偏偏要我做个被世人 嘲讽了数十年的冤死鬼,我岂能容你?!      假洋鬼子们复活了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样儿地一窝锋地钻进“爱国大片”的剧组,演起了凛然正气、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让人好生不 舒服此种一边哽咽着颂扬祖国母亲,一边往向征中华文明的青铜大鼎里撒尿的举动,岂不是鲁迅杂文中的绝好素材?!      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他们依然逆来顺受,情绪稳定因为“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这样,必须要备足了餐料而那些 准备做餐料的人,本来可以闷在铁屋子里,一边听着小沈阳的笑话,一边麻木地死去,岂容鲁迅把他们唤醒,再一次经历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复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围观那些“拳打弱女”、“棒杀老翁”、“少年溺水”、“飞身坠楼”的精彩瞬间,依旧“颈项都伸得很长,仿 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哈哈,仅看客一类,被你伤害的人就太多了,因为中国人几乎都愿做看客!(《鲁迅为什么滚蛋》作者fei123)然而以上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就是每当翻开新闻网页,密密麻麻都是这类事件的报道还有一桩,便是活在世上的我们自己去听,自己去看,那些存在于过去,现在,将在将来发生的丑恶但有人说,说先生“不适合于现实状况”说我们应“与时俱进”那么以上的那些事实呢?难道说这些话的那些人已经瞎了双眼,要么就是选择性失明了?然而接着就有了专家教授们所“论证”的结果,结果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应当从中小学生的教科书上滚蛋,不要让孩子们学着像先生一样再怀疑,不要再抗争,不要再批评对于以上的事实,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即可然而先生有云:“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其欣然前往的少年时学医为医治如父亲一般为庸医所误的病人肉体,而后的半生行文为医治如阿Q一般麻木冷漠的国人灵魂自然,医治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阻止医生行医然先生鞠躬尽瘁一生想要医治的病症,却一直到今天依然存着病根。

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顽固却并非不可根治的病,却因先生只得一人,只得一生而难以治愈今日去看先生的文章,却看到了先生坚强的身影在荒野中孤军奋战,四面八方鬼影重重阴风呼啸,援军却迟迟不发,沉寂于黑暗之中始终战斗的战士鲁迅先生确是死掉了,有无人继承先生的勇气为证始终意图医治国人灵魂的医生鲁迅先生确是死掉了,有无人继承先生的慈悲为证;只有那个曾经“彷徨”,“呐喊”的先生,还活在我们心中供悼念和向往之用当那个瘦巴巴的小老头从容的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将酒精涂在我们那个光鲜外表下极力想要掩盖的,腐烂发臭的伤口时政客们极力推崇的盛世伟绩,专家教授们极力鼓吹的文治武功,不幸却因药物刺激疼得蜷起腰杆但是他们依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污物……六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拿一个死人开涮,在中国是成名的捷径至少,能够恶心一下有良知的人,或是给有恶意的闲人做“洗白”的肥皂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蚍蜉撼树人类的历史虽然总是走三步退两步,弯弯绕绕的曲折前行,然而公平正义虽然会迟到,但从来不会旷课然而既然有了伤口,倘若讳疾忌医,伤口会感染,感染会扩散,当浸渍了全身的五脏六腑,纵使一百个鲁迅先生再世,也只能如扁鹊一般对着病入骨髓的病体感叹。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倘若如此,实在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莫大悲哀七先生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事实却很有几点出乎于我的意外一是某些政客竟如此凶残,一是某些流言家竟如此下劣,一是中国的青年们依然将鲁迅先生放在心中的重要位置我目睹中国青年的办事,是始于1999年5月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四大城市的学生和群众昨日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游行的事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次对鲁迅先生的捍卫,对某些人的批评和攻击,虽有岁月流逝,压抑至数十年,而鲁迅先生的奋斗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倘若要寻求这一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鲁迅先生!2010年9月6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