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材料(二)一、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发明的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的问答式教学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2、星期日学校:1783年英国传教士雷克斯在英格兰创办的学校,这是一种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也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把贫民阶层的儿童聚拢起来,既防范减少力量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用宗教宣传来麻醉儿童的精神,因此广受欢迎 3、《爱弥尔》: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卓越的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这一著作曾被誉为资产阶级教育的“圣经”,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卢梭在半小说半论文的著作中,描绘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的蓝图,书中一方面大胆提出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提出了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对后世教育思想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4、泛爱主义教育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校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以学习、移植卢梭教育思想为宗旨,其代表人物为巴西多、康德,他们赞同卢梭的教育思想,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巴西多还创办了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的泛爱学校,主要是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为中心,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天性自由的的发展。
5、“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的一套玩具、教具等,按他的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6、是雅典教育的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又叫角力学校,实际上只是一大块空旷的场地而已,以体育操练为主要内容,项目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等五项竞技 7、导生制:18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初等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英国教徒兰喀斯特和贝尔创造了新的教 学组织形式—导生制,又称兰-贝制,这是一种由教师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一个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可教数百学生,花钱少,招生多,形式灵活,是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既解决了缺乏教师和教育经费短缺的困难,又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欢迎 8、文法学校:是英国中等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机构,学生受身份、家庭财产的限制,只有贵族、大资本家及富人子弟才能进入的学校,具有很明显的等级性 9、《大教学论》: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著作,他在其中全面系统论述了教育问题,如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普及教育、学校体系、班级授课制、教学过程、教学原则、道德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揭露与抨击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实际的危害,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教育见解,奠定了欧洲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10、“白板论”: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导“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他把儿童的天性比喻为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涂写或塑造洛克的这一观点过高地估计了教育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辨证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简答题 1、雅典学校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雅典学校兴盛的原因: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雅典的学校教育相当繁荣,原因在于:首先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的要求,这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奴隶主民主政体影响的结果,公民为了能参与政事需要刻苦锻炼学习成为优秀公民;再次是来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推动,东方的智者来雅典讲学,雅典学者去访学;第四是宗教心愿开放的孕育;最后还有科学文化发展的促进,这些都对后世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教育年龄分期?答:亚里士多德教育年龄分期:亚里士多德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7年划分为3个阶段:(1)0-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父母应特别重视对幼儿的抚养;(2)7-14岁为第二阶段,以德育为主,主要内容有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训练;(3)14-21岁为第三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3、要素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答:要素教育的内容 ::要素教育是瑞士的教育家裴斯太洛齐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有:(1)他认为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的基本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要素,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2)和谐发展的教育要素:第一,体育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能力;第二,劳动教养的要素是劳动活动中最简单一些的身体操练;第三,德育的要素是家庭中的母爱,儿童对母亲的爱,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到爱其他人;第四,智育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并且他主张采用相应的要素教学法 4、洪堡教育改革?答:洪堡教育改革:洪堡在于1809年初担任普鲁士公共教育部部长,在其短暂的一年半任职时间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主要有:(1)注意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2)注意对文科中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重视中学师资的考核与选择;(3)重视创建新型大学,主张把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洪堡的这些教育改革措施,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5、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发展的教育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范围,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
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使用体罚,反对抑制儿童才能的教育教学方法;(3)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要求增加历史、道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学科;(4)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等6、柏拉图关于培养“哲学王”的学制构想答:柏拉图关于培养“哲学王”的学制构想主要包括:(1)柏拉图认为儿童在3岁以前,由女仆专职负责饮食起居,教育由国家优秀的公民监督实施;(2)6岁以前的儿童到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公民监督教育;(3)6岁开始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依个人爱好兴趣分别进入文法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4)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劳动者子弟在17-20岁期间接受高一级教育,培养意志和勇敢;(5)从20-30岁极少数具有资质潜能的奴隶主子弟研究哲学兼学“后四艺”;(6)此后极少数天资聪慧的人可继续受教育,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衡量各种事物直到50岁毕业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成为哲学王 7、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点答:(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
2)不同点:第一,二者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前者集权领导儿童国有,后者则放任子女是家庭的职责;第二,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后者则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第三,教育机构不同:前者在教练所和士官团里培养,后者则在多种类型的学校里教育;第四,教育内容不同:前者以军事训练为主,后者以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为主;第五,教育方法不同,前者强调服从,后者则重视启发诱导;第六,师资队伍不同:前者由奴隶主阶级成员和执政官负责,后者由统治阶级成员和国外人充任教师 8、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答: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1)公元12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王权稳固社会稳定,农业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城市的兴起获得了自由权,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发动,是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4)经院哲学内部蕴涵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中世纪大学产生。
9、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答:1868年至1873年,明治政府成立后,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确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2)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3)积极发展师范教育;(4)到先进的欧美国家学习考察;(5)重视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6)严格而积极地选派留学生;(7)从欧美国家聘请教师 10、福禄倍尔的恩物游戏答:福禄倍尔是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即游戏和作业体系1)按他的意思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主要有6种,依次为:6个不同色彩的绒线球;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木制立方体;8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7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7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2)“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各种作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师及时加以指导和帮助,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和认真做事的习惯,这样有利于扩大儿童的眼界,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
11、学校的产生及其原因答:学校的产生及其原因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第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应用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12、亚里士多德按年龄划分的教育阶段答:亚里士多德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7年划分为3个阶段:(1)0-7岁为第一阶段,以体育训练为主,父母应特别重视对幼儿的抚养;(2)7-14岁为第二阶段,以德育为主,主要内容有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训练;(3)14-21岁为第三阶段,以理智培养为主,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沉思,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13、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答:第一,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1)公元12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王权稳固社会稳定,农业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城市的兴起获得了自由权,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发动,是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4)经院哲学内部蕴涵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中世纪大学产生。
第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为: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其三,流动教学;其四,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其五,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了辩论的风气 14、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及教育上的主要贡献答: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随之兴起了资产阶级的新兴力量,也就出现了代表人文精神、崇尚“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