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用教案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7.11KB
约55页
文档ID:53728650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实用教案_第1页
1/55

序言物理(理解:见物思理)★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物理2. 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 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课程重点(内容)1、 物理学的研究方向2、 学好物理的方法3、 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难点——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考点——物理学的研究方向★教具——准备部分有趣的实验器材★过程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力、热、电等物理现象的科学1、物理是有趣的2、物理是有用的二、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三、探究物理问题的一般历程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板书设计:科学之旅(序)1. 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2. 物理是有趣的3. 物理是有用的4. 如何学好物理1) 、注重观察与实验2) 、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课程内容1、 长度的测量2、 时间的测量3、 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量重点一一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难点一一特殊长度的测量教教具一一刻度尺★过程、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①看:a.零刻度线是否磨损b.量程一一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c.分度值②测:原则: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且刻度应贴近被测物。

③读: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随堂举例)测量结果带且只带一位估计数字、时间的测量量一钟三、特殊长度的测量1.曲线的长度:, 短曲线棉线吻合法长曲线滚轮法(面包车等)2 .圆形、球形物的直径一一平移法硬币3 .细小物体的长度——累积法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略★ 小结: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作业一一动手动脑学物理2〜5题★ 板书设计厂古代人计时工具:日密、沙漏、漏壶「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1 .时间的测量j机械表:使用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实验室及赛场常用的停表电子表:使用国际单位制:秒(second).符号“s”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1km=103m3m1dm=10-1mA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cm=-10-2m1mm=10-3m2 .长度的测量、§1nm=16m1nm=10-9m((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J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3.误差: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反思: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课程内容1、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 机械运动3、 参照物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具——小车★过程一、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二、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三、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1.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实际生活中多以地面为参照物2. 对同物体而言,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例1、判断下列歌词或诗词句中所选的参照物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例2、观察图中的烟及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你能判断甲、乙两车相对于地甲车 乙车面的运动情况吗,静止甲车彳向右运动,向左运动(V车<V风)乙车:向左运动(V车〉V风)★小结1 .什么是机械运动2 .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板书设计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motion)参照,一物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反思:§(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课程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重点一一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难点一一速度的概念及单位★过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3 .比较物体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物理学中用的第3种方法)二、速度(V1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公式:v二:(强调同一性)3 .单位:m/skm/h1m/s=h4 .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人步行速度s自行车速度5m/s例1、普通列车速度约为40m/s,合多少km/h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423km/h,相当于普通列车的多少倍例2、小华春游时在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请计算小华乘坐的汽车从此地到金城镇最快要几分钟★小结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t(3)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2 .在变速运动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t★作业一一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1 .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首先要能看懂列车时刻表,并能从列车时刻表上计算出列车在两站间运行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从列车时刻表上可以看出:7531次列车8:43从襄樊开出,11:58到达丹江,运行3小时15分钟,运行距离103km.而7532次列车13:00从丹江开出,16:34到达襄樊运行时间为3小时34分.两列车运行的路程相同,但运行时间不同.而题中要求的是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即求753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路程是103km,运行时间是3小时15分(3.25h);从朱坡到老河口路程是76km-39km=37km,运行时间是1小时7分(1.12h).由v=s可知,从襄樊到丹江的平均速度是v=9=103km=31.69km/h.tt3.25h从朱坡到老河口的平均速度是v'=sg7km=33.04km/h.t1.12h2 .提示:利用自己的手表,从某一个里程碑开始计时,到下一个(或两个)里程碑,看看用了多长时间,然后根据v=-计算.t3 .略4.解:由题知,发射鱼雷时,鱼雷和航母的距离s=5km.★板书设计(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公式:v=—t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计算:v=—s=vtt=—tvr概念平均速度t=-v计算★反思:§ (2)运动的快慢★课程内容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3、了解频闪摄影技术。

★重点一一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②平均速度的计算★难点一一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一、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理想的运动,实际生活中没有的2 .v二;的理解:V是定值,s与t成正比(与R=fp一样的理解是一样四、变速运动3.图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SAV平二1Tt思例1、下表是从北京到上海的T13次列车运行时刻表18:0822:39473:26478:08北京0济南497蚌埠979上海1463求:①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②列车从济南到蚌埠的平均速度解:①S全=1463kmt总=(24:00-18:08)+8:08=14h二h1463km—“h h14h②s=979km-497km=482kmt/=(24:00-22:47+3:26)=2krrV=〜119km/h例2、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在后一半路中的平均速度为V,则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12viV2解:=s=+=VIVI变换题:把此题中一半路程改成一半时间五、频闪摄影一一拍摄物体间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在暗室里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位置是固定的例3、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多大解:由图可知t=5x=1s•••••cm刻座尺s=01234567891011121314由v=s/t得v=s/t=1s=s★小结:★反思:§测量平均速度课程内容:测平均速度教学过程一、 用到的公式:V=S/t二、 用到的工具: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一)钟表苑也势表J电子#晨I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了,甚至X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_s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和,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 .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 .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 .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 .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5 .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 .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