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杂志四十年最佳封面欣赏 □文/杨冬霞 美国杂志编辑协会为纪念协会成立40周年,组织了一次优秀杂志封面评选活动,在过去40年中的136种杂志、444个候选封面中评选出41个优秀封面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被杀前一天,为《滚石》杂志拍的裸体封面位列榜首;黛米·摩尔于1991年临盆前为《名利场》拍摄的裸体封面位列第二;第三位为拳王阿里1968年为《君子》拍摄的“现代圣塞巴斯蒂安”造型封面杂志是短命的,但这些匠心独具、引人共鸣、充满象征意义的封面却成了历史的掠影,唤起了读者挥之不去的回忆1965年4月 《哈泼斯》(《Harper’s Bazaar》) 场景:透过纸板看着镜头的模特背景:时装杂志《哈泼斯》,创刊于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时装杂志,近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时装界的圣经”封面的摄影师理查德·阿维顿善于捕捉摄影对象的性情和心灵之光,使他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在给模特拍照时,他打破了原来模特静止和没有表情的模式,和模特在摄影过程中互动交流,引发了模特丰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 1965年4月 《生活》(《LIFE》) 场景:人类胎儿照片 背景:瑞典人里纳德·尼尔森出生于1922年,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为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60年代,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内窥镜使他拍摄血管和体腔的设想成为可能一个孩子的诞生”是尼尔森从1965年开始拍摄的专题,《生活》杂志以16页的篇幅刊登了尼尔森拍摄的人类胚胎成长的照片,使他扬名世界这组照片还被转译在金属盘上,送入太空 1966年4月 《时代》(《TIME》) 场景:Is God Dead?(上帝死了?) 背景:1966年,是60年代风起云涌的一个中位点左派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终于扯开了喉咙大喊,甩开了膀子大干,革命——多么激动人心的词语——终于在现实中成了群众的一场盛宴《时代》杂志纯黑背景上的三行红色大字,每个字母都仿佛敲打着人们的脑壳封面文章则从神学的角度谈论信仰,第一次明确地怀疑上帝的存在,更引发了信仰坍塌的骨牌效应 1966年10月 《君子》(《Esquire》) 场景:Oh My God - We Hit a Little Girl(上帝啊,我们打中了一个小女孩)背景:封面标题是一句越战士兵的话文章作者约翰·萨克是《君子》杂志的随军记者,跟随一个刚到越南战场的步兵师参加第一场战斗这篇3万3千字的文章,迄今保持着《君子》最长文章的记录1968年4月 《君子》(《Esquire》) 场景:拳王阿里 背景:阿里,1942年1月7日出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12岁进入拳击场,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获得81公斤级拳击比赛冠军后,阿里转为职业拳手,开始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
1964年他将“魔王”利斯顿挑下王位获得世界重量级冠军,自此在拳坛所向披靡1968年,因为拒服兵役,阿里被剥夺了冠军称号并被判入狱5年1974年阿里重返拳击场,又获得两次重量级冠军阿里的运动生涯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作为一个反抗种族歧视的斗士,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更是受到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他为消除种族歧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体育人物之一 1968年6月 《时代》(《TIME》) 场景:手绘枪支 背景:1968年,参众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了《1968年枪支管制法》,并由约翰逊总统签署生效1980年,向来反对枪支管制的里根当选美国总统,《1986年武器拥有者保护法》获得了通过之后,《布雷迪法》及《暴力犯罪和执法保护法》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获得通过——法律明确了购枪等候期,并禁止攻击型武器的销售和拥有1996年,众院又以239票对173票通过了废除禁止攻击型武器的规定关于枪支管制的争论,从未停息过——这是一个涉及到公民权利、国家管理权力与公共秩序维护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期《时代》杂志,是当年在通过《1968年枪支管制法》后发行的,标题是“枪支在美国” 1969年5月 《君子》(《Esquire》) 场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背景:安迪·沃霍尔给大众文化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影响,他倡导的波普艺术至今仍然是流行文化的灵感来源。
安迪·沃霍尔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是于1968年被女演员维拉尼·索拉枪伤,自此他深居简出,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受保护的上流小圈子封面上安迪无助地掉在金宝番茄酱罐头中无法自拔,标题是“美国先锋派的最终衰落和全盘崩溃”1969年特辑 《生活》(《LIFE》) 场景:月球上的宇航员 背景:阿波罗登月是人类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太空探险行动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启程飞往月球,7月21日登月舱在月球的静海着陆全世界数亿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一轰动全球的登月创举为纪念这个伟大的探险行动,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刻“1969年7月,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处,我们为人类和平来到这里”7月24日,飞船安全返回 1973年1月 《国家讽刺周刊》(《National Lampoon》) 场景:狗狗背景:《国家讽刺周刊》是一本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读者的幽默杂志,创刊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最流行的刊物之一这一期的封面标题是:“你要是不买这本杂志,我们就杀了这只狗”,配上狗狗略带委屈的表情,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由得掏钱买一本杂志。
1976年3月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场景:纽约鸟瞰 背景:这张用彩色蜡笔画的纽约城,视角是从第九大道的空中往西看,你可以看到哈得逊河、新泽西州、堪萨斯,然后是太平洋和日本这个叫作“从第九大道看到的世界”的封面被无数次地复制和模仿,每个城市都想要一个自己的版本作者索尔·斯坦伯格说:“如果我拿到该拿的版税,这张画就可以退休了这个封面在该杂志的网站依然有售,售价450美元 1981年1月 《滚石》(《Rolling Stone》) 场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和大野洋子(Yoko Ono)背景:约翰·列侬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乐队“披头士”(Beatles,又译“甲壳虫”)的重要成员1969年3月,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结婚,两人在蒙特利尔度蜜月时有过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动”这个行为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列侬和大野洋子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馆的大床上整整7天不下床,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和拍照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在曼哈顿自己的公寓前被一位歌迷枪杀身亡为表示哀悼和纪念,《滚石》杂志1981年1月22日推出这个封面,照片中列侬赤身裸体,像婴儿一般蜷缩在大野洋子身边,吻着她的脸颊。
1985年6月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场景:莎尔巴特·古拉(Sharbat Gula)背景: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短短几年,阿富汗1500万人口中,有近半数被赶离家园,1/3变成难民1984年,在位于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一个阿富汗难民营中,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注意到一个阿富汗小姑娘在躲闪他的相机,这激起了他的拍摄兴趣这个姑娘就是照片中的古拉,就在几天前,她家的房子被轰炸了,父母被炸死,祖母带着她和哥哥趁天黑把父母埋葬了之后,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照片中,古拉睁大了一双蓝宝石一般的眼睛,眼中那无可名状的不安,让每个看到照片的人惊悸这张照片成为《国家地理》百年历史的经典照片杰作之一 1991年8月 《名利场》(《Vanity Fair》) 场景:电影演员黛米·摩尔(Demi Moore)背景:黛米·摩尔1962年11月11日生于新墨西哥州,16岁辍学作了模特,18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摇滚乐手福雷迪·摩尔,四年后离婚1987年,她与演员布鲁斯·威利斯举办了盛大的婚礼,知名度越来越高1990年,黛米迎来了个人事业的鼎盛时代,当年由她主演的《人鬼情未了》轰动一时。
1991年,大胆的黛米让全世界影迷都大大地吃了一惊——她怀孕九个月的裸照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杂志创出1913年创刊以来的历史最高销量1992年9月 《哈泼斯》(《Harper’s Bazaar》) 场景:名模琳达·伊万戈琳斯塔(Linda Evangelista)背景:法布尔·巴隆,一个天生的平面艺术家,1992年加盟《哈泼斯》,自此奠定了他在平面媒体的霸主地位这期封面的模特发型、着装古典,大片的空白区域和变形倾斜的字母是典型的巴隆风格,标题“进入优雅时代”是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任《哈泼斯》艺术总监、同样来自巴黎的阿列克谢·布鲁多维奇致敬 1998年6月 《ESPN》 场景: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背景:迈克尔·乔丹,1963年2月17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84年大学三年级时被芝加哥公牛队选中乔丹率领公牛队在1990年到1998年间获得6次总冠军,打破并至今保持多项NBA纪录,最令人咋舌的是他在1985-1986年的季后赛取得了平均每场43.7分!乔丹无数次在最后几秒钟投入致胜的关键球,让人只能惊叹“上帝总是站在乔丹一边”被称为飞人的乔丹是一个集优雅、力量、艺术、即兴能力于一身的卓越运动员,他重新定义了NBA超级明星的含义——他是世界上公认最棒的——不仅仅是在他的时代的最佳运动员,而且几乎是NBA中最棒的。
2000年11月 《君子》(《Esquire》) 场景: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背景:比尔·克林顿,1946年出生,1992年到2000年任美国总统《君子》杂志在克林顿离职之际推出的这个封面,取用仰视的角度、略带广角的镜头,标题是“男人的最佳状态”,极富表现力地展示了克林顿的个人魅力克林顿的主要贡献是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美国经济率先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令人赞叹”的8年中,美国科技实力得到了显著加强每个人都有爱克林顿的理由,克林顿离开白宫之时,美国有家调查机构做了一项民意测验,用一句话表现克林顿的魅力之处,认同度最高的是:“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眼神里,是一种孩童般的天真加上一种淡淡的忧郁,这是一种典型的、负责任的、有创意的男人的一种眼神 2001年9月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场景:纯黑中世贸中心双塔的暗影 背景:“9·11”灾难中,死得最壮烈的是消防员、救护员、警察等殉职者,在逃难者拾级而下时,他们却扛着器材往楼上攀爬某位死里逃生的丹麦游客回忆,在楼梯中,一位警员指点着胸前的徽章对丹麦人说:“请记住我的名字,告诉人们我在做的事他自知断无生还可能却依然前行,勇气非凡。
在纽约世贸中心的2749名罹难者中,有443位救援人员2001年11月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场景:纽约地图 背景:“9·11”过后的两个月,《纽约客》的封面是一幅纽约地图,上面的每一个地名都是中东化的(多以ks、en、tan结尾),但实质是用纽约的一些流行隐语加上后缀而成这期杂志发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街头巷尾的纽约人都在谈论这个封面,讨论上面的隐语,经历了灾难之痛的纽约人第一次又展开了笑颜《纽约时报》评论说,纽约人以纽约式的幽默掀开了城市上空的乌云,表现了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民众的柔韧和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