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教学案合集5.doc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4KB
约4页
文档ID:537177466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教学案合集5.doc_第1页
1/4

《陶渊明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学习目标】1. 同学识记陶渊明名、号、主要作品以及大概生平经历;2. 同学能背诵《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两首》、《咏荆轲》;3. 同学能理解《归去来兮辞》,积存“来、胡、奚、而、以、谏、审、三径、容膝、策、扶老〞等字词含义以及名作动、古今异义等语法知识;4. 背诵《归去来兮辞》正文部分5.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同学识记陶渊明名、号、主要作品以及大概生平经历;2. 同学能理解并背诵《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五首》;一、 作家、作品简介1、作家:陶渊明(365~427),名____,字_______,一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是我国 诗人的鼻祖,是屈原以后李白和杜甫以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现存诗歌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6篇他的咏怀诗数量最多,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即事兴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古讽今他的辞赋散文都以朴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传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宋代朱熹说:“陶潜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诗源辨体》〕2、作品:本文分“序〞和“辞〞两节, “序〞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作生活的歌颂,说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___________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无实际意义二、 诵读、理解、背诵陶渊明的重要作品1、 诗歌部分: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怀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够惜,但使愿无违!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2、 散文两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够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jí〕于富贵〞其言兹假设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a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y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归去来兮辞》,积存“来、胡、奚、而、以、谏、审、三径、容膝、策、扶老〞等字词含义以及名作动、古今异义等语法知识2、理解序文、第一、二两段文章三、 阅读全文,查找、理解文章中加点的字词以及用法;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序原文:余家贫,耕植不够以〔 〕自给〔 〕幼稚〔 〕盈〔 〕室,瓶无储〔 〕粟,生〔 〕生〔 〕所〔 〕资〔 〕,未见其术〔 〕亲故〔 〕多劝余为〔 〕长吏,脱〔 〕然〔 〕有怀〔 〕,求之靡〔 〕途〔 〕。

会〔 〕有四方之〔 〕事,诸侯以〔 〕惠爱为〔 〕德,家叔以〔 〕余贫困,遂见〔 〕用于〔 〕小邑于时〔 〕风波未静,心惮〔 〕远〔 〕役〔 〕彭泽去〔 〕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 〕为〔 〕酒,故便求之及〔 〕少〔 〕日,眷〔 〕然有归〔 〕欤之情何则〔 〕?质性〔 〕自然,非矫厉〔 〕所得〔 〕;饥〔 〕冻〔 〕虽〔 〕切〔 〕,违〔 〕已交〔 〕病〔 〕尝〔 〕从〔 〕人〔 〕事〔 〕,皆口腹〔 〕自役〔 〕于〔 〕是〔 〕怅〔 〕然慷慨〔 〕,深愧〔 〕平生〔 〕之志。

犹〔 〕望〔 〕一稔〔 〕,当敛〔 〕裳〔 〕宵〔 〕逝〔 〕寻〔 〕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 〕在〔 〕骏奔〔 〕,自免〔 〕去〔 〕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 〕事〔 〕顺〔 〕心〔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2、第一段原文: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 〕心为〔 〕形役〔 〕,奚〔 〕惆怅而〔 〕独悲?悟〔 〕已往之〔 〕不谏〔 〕,知来者之〔 〕可追实〔 〕迷途其〔 〕未远,觉今是〔 〕而昨非〔 〕。

第一段问题:①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原文:舟遥遥以〔 〕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 〕晨光之〔 〕熹微乃瞻〔 〕衡〔 〕宇,载〔 〕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 〕就〔 〕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 〕壶觞以〔 〕自酌,眄〔 〕庭柯以〔 〕怡〔 〕颜倚南窗以寄傲〔 〕,审〔 〕容膝〔 〕之〔 〕易〔 〕安〔 〕园日〔 〕涉〔 〕以〔 〕成趣,门虽〔 〕设〔 〕而〔 〕常关策〔 〕扶老〔 〕以〔 〕流憩〔 〕,时〔 〕矫首〔 〕而〔 〕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 〕翳翳〔 〕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