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编.+古希腊罗马哲学.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4.24KB
约14页
文档ID:537173604
第一编.+古希腊罗马哲学.doc_第1页
1/14

前言 一.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史  哲学史和哲学理论的关系: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二.学习哲学史的方法  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按照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去探讨三.内容安排和要求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1节 哲学思想的产生一.哲学产生于人们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和探索二.哲学产生于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三.人类认识的内在矛盾:具相和共相四.这个矛盾的历史发展 哲学思想蕴酿于远古时期 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的哲学 (公元前7-6世纪) 一.米利都学派 (一)概念:“始基”建立“本体论”(二)泰勒斯认为万物始基为“水” 基本观点 意义(三)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者(无定)”,试图克服老师的局限性 提出因果观念(四)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 克服前师性质不能转化的缺点 冷热是运动的根源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 (一)朴素的唯物主义;火为本原 有分寸的燃烧和熄灭的逻格斯思想 (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转化、和谐、同一、相对关系三.毕达哥拉斯学派 (一)关于世界的本原“数”; (二)关于对立与和谐; (三)关于数的神秘性。

四.爱利亚学派 (一)塞诺芬尼 批判神观念的相对性 提出唯一神 全知全闻全视的本体 (二)巴门尼德《论自然》基本观点:1、存在与非存在 2、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存在的特征: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完满的“是”;非存在的即非本质的 思维和存在是对立的: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而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来把握所以“思想和存在是一回事”,即二者同一 对存在的是真理,对非存在的认识只能是意见 意义:区别了两个世界,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排除了感性直观的本原观,提出逻辑论证的方式提出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奠定哲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模式 不足:“圆形球体” (三)芝诺:悖论 有四个:1、二分法 2、“阿基里斯追不上龟” 3、“飞矢不动” 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在运动观念中提出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哲学提出的一与多、变与不变之间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繁荣到危机时期的哲学 (公元前5-前4世纪) 一、(一)恩培多克勒:1、四根说“水、土、气、火” 2、“爱”和“恨”是作用于四根的合力和斥力; 3、流射说,同类相知说。

(二)阿那克萨戈拉:1、种子说 2、能动的本原“心灵”(万物有灵);3、异类相知说 区别感性和理性 感觉由相反者而产生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唯物主义 (一)留基波(创始者) (二)德谟克特:1、原子和虚空 2、漩涡运动 3、影象说的认识论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第一节 智者的启蒙一.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二.高尔吉亚:无物存在、无法认识、无法说出来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德性论一.苏格拉底的生平活动 圣人的人格 克珊西普苏格拉底找到了一个他所需要的女人,克珊西普一步一步将他推入了他的独特的职业”阻止、纠緾、泼水、叫骂、脱衣贫穷、当兵、嘲讽因与雅典民主政治冲突而以亵渎文明和腐化青年为由判处死刑二.论辩术(辩证的方法(精神“接生术”)例如:美是什么 勇敢是什么步骤:①反讥-揭露对话者的矛盾,打击其傲气  ②归纳-将列举集中起来加以比较  ③诱导-启发对方说出隐藏在列举背后的思想  ④定义-对最后得出的思想给以明确的说明,获得概念性的认识第三节 柏拉图的理念论一.生平、活动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贵族出身。

小受良好教育20岁与苏格拉底交往两次赴西西里从政晚年在柏拉图学院教书柏拉图式的爱情对女人的评价男女结合为生育奖励给男人女人可作共同财产对苏格拉底爱情故事的描述当一个人通过对少年的爱从上述状态中升华,那他就开始发现美并几乎触摸到了目标因为这才是走向或是被引向爱的正确方式人们从个体美出发,为着美本身不断向上攀升:从一个美体延伸到两个美体,由两个延伸到所有美体从美的身体走向美的生活,从美的生活走向美的认识,从所有认知最终到达那个唯一指向美本身的知识如果生活对于人类有所价值的话,就在这里,因为人类在此看到了美本身”美的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和他的理念的伟大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二.两个世界的理论: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日喻、线喻、洞喻三.理念论的根据在于两个世界的分离理念及其分类理念的多种含义:①事物的共相 ②事物存在的根据 ③事物摹仿的原型 ④事物追求的目的  四.理念论的认识论--回忆说先验主义的前驱五.理念论的困境:分有说和摹仿说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八组假言推理、通种论,划分法,四类存在,摹仿创世论六.灵魂说与灵魂回忆说 灵魂是人中不可见的部分,灵魂统摄身体宙斯赴宴喻 肉体是污染源,学习是对过去的回忆七.柏拉图哲学的影响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一.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出生于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吕克昂学院二.对知识的分类著述极丰,知识广博而雄厚,建立了希腊科学最全面的体系(除数学之外的所有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则说他是“最博学的人物”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可分为两种:通俗读物和讲稿其中前者大多己失传,仅留一些片断,后者保留较好这与柏拉图相反讲稿生前并未成书,公元前1世纪由逍遥派代表人物安德罗尼科(Andeonicus)编辑成书这些著作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全集的主体,共分为五类,即以后人收集整理的《物理学后》(即形而上学)为代表的哲学著作;以《工具论》为代表的逻辑学著作;以《物理学》、《论灵魂》及《论天》等为代表的自然哲学著作;以《大伦理》等为代表的伦理学著作;以及以《修辞学》和《诗学》为代表的美学著作 按照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汇,包括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大类理论科学可再分为第一哲学(即后人所谓的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以及作为理论科学导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实践科学包括指导个人实践的伦理学和指导公共实践的政治学艺术则包含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技艺他还专门研究了使用文字所创作的文学艺术。

 形而上学意为“物理学之后”1.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非“自然和理念”,而是“对存在本身的研究”.第一哲学即“第一因”即“是”者本身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第一哲学”的对象归结为“是者”(有或存在),它标志着哲学思维的一大突破此前哲学缺乏统一的研究对象此后便围绕着这个对象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性研究2.从“是”者到“实体” 将逻辑和哲学史结合起来“是”的逻辑功能:判断的联结词;指称主词自身;主词与定义的等同“是”的哲学意义:首先实体与属性实体是本质,属性是偶性,附于实体其次区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个体是第一而种属是第二第三主张第一实体是本质个别和一般的矛盾第一实体理论一开始就包含着矛盾亚里士多德本来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实体但在他的体系中,本质是不能被个别化的,因为本质必须由定义去揭示,而根据他的逻辑,定义要通过“种差+属概念”的方式进行,由于单独概念没有“种差”,是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本质”的,因而任何定义项的主词都必然是普遍概念,不可能有关于个别事物的定义也就是说,在他的体系中,“第一实体是本质”是不可能的这种矛盾致使后世的形而上学始终存在着普遍主义和个体主义、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不同倾向,中世纪的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也与之有关。

三.批判柏拉图,创立范畴论 十个范畴:实体 数量 性质 关系 地点 时间 姿态 占有 主动 被动四.对第一实体的分析-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四因的相对性德谟克利特只看到质料;柏拉图只看到形式,都忽略和动力和目的质料相当于最早的物质概念五.运动的形式:从潜能到现实形式作为动力和目的推动质料的发展终极动力的设定-神质料消极被动,潜在的是一切个体;形式积极主动质料的形式化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过渡终点已潜伏于起点之中否认有和无、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未真正把握运动的根源六.神的理论 质料的追求形式为目的,使形式成为动力从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就形成神-唯一的形式,成为“第一动因”“无限后退不可能”的逻辑结论必然存在一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纯因它是不动的推动者、纯形式和思想的思想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但为中世纪所用七.自然哲学 运动有四类:产生和消灭、数量增减、性态变化、位置移动高级形式包含低级非科学的成分:位移有两种即直线与圆周,地上为直线而天上为圆周,圆周运动是完美的;物体落地因重量不同而速度各异;空间是一个围绕他物的物体与一个被围绕的物体之间的“界线”凡未被另一物体限定的东西,就不在空间里面。

恒星以外就没有空间,因此空间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宇宙是有极限的神是不动的,所以神不在空间之内是超空间的主张“以太”说,构成天上的物体,它们是永恒的、神圣的宇宙有限而神无限八.灵魂学说 灵魂使躯体的潜能变为生命的现实过程灵魂只感知事物的形式认识是灵魂的功能理智的产生不可知九.社会政治观 国家是自然的产物,目的为至善,本性上优于个人和家庭;人是政治动物,只有在公共事物中才能实现自身,得到幸福对国家三类成员的分析最理想的政体是君主制,最现实的是立宪制人也是理性的动物,知德-为求知而学习十.逻辑学—思维规律的科学十一.亚里士多德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 晚期希腊奴隶制社会瓦解时期的哲学 (公元前3--公元后5世纪) 一.伊壁鸠鲁:(一)原子唯物主义学说: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继承与发展;(二)伦理学与无神论 二.早期斯多亚学派和怀疑派:(一)早期斯多亚派创始人--塞浦路斯的芝诺,“画廊学派”二)早期怀疑派:皮浪怀疑论 三.古罗马时期的哲学 (一)卢克莱修:①原子唯物主义理论 ②社会历史观 (二)琉善:①拥护原子唯物主义理论 ②坚持无神论。

四.其他哲学流派;(一)西塞罗的折衷主义;(二)新斯多亚的塞涅卡;(三)犹太--希腊哲学家斐洛;(四)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太一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