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文选体例.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4KB
约15页
文档ID:536904275
历史文选体例.doc_第1页
1/15

第一单元 纪传体一、通论(一):纪传体全史典籍概述1、正史: (1)记事起黄帝迄于清末 (2)正史之名始见于梁阮孝绪的《正史削繁》清乾隆年间敕修《四库全书》,确定以历代纪传史为正史 (3)正史的判断标准:①用纪传体编写 ②记录军国大事 ③由皇帝诏定2、“二十六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南史汉书东汉 班固北史后汉书南朝刘宋 范晔新唐书魏晋人所称三史为《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北宋所称的三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三国志西晋 陈寿宋史晋书辽史宋书金史南齐书元史梁书明史陈书旧唐书魏书旧五代史北齐书新元史周书清史稿隋书▲二十六史史志目录分合、异同:P48~50 表一、表二、表三3、纪传体的结构和特点:纪传体是司马迁创造的,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宗旨:完成一部以人事为中心的包容百科全书知识的通史1)结构: ①“本纪”:以序帝王 ②“世家”:以记侯国 ③“表”:以系时事 ④“书”:以详制度 ⑤“列传”:以志人物(2)特点:体大思精 体大,是指纪、世家、表、书、列传五体形式,能容纳最大量的历史内容; 思精,是指纪传体史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4、纪传体史书的价值和缺点:(1)价值: ①纪传体是各个王朝史实的较早记载,保存了最丰富的原始资料 ②认真总结各史成书的经过,可以提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是极其丰富 ③从编纂学的角度看,纪传史的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2)缺点: ①记述人物活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 ②纪传史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史观,为封建王朝制造合法的理论根据 ③纪传史制造所谓的“正统”的理论,以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④因事立目,褒贬人物,以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第二单元 编年体一、通论(一):编年体与纲目体典籍概述编年体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记叙历史的一种史学体裁形式先秦编年史,自《春秋》开创,经《左传》等三传的发扬,到《竹书纪年》的成熟,遂使编年体成为先秦史学的主要体裁1、编年体的起源和体例:(1)《春秋》: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订,故汉人尊之为《春秋经》此书以鲁国纪元,记载十二公,242年史实其主要价值在于开创了编年史的体例 《春秋》记事,文字简略,使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暗寓褒贬),故王安石讥为“断烂朝报”。

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其编纂体例是《春秋》的继承与发展《左传》与《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并称为《三传》 *《左传》的发展: ①取材广泛 ②叙事完整:最具意义的是首创本末叙事方法 ③创立了史论:自左氏后,史论已成为史书体裁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所谓“论赞”(3)《竹书纪年》:是西晋时出土的一部先秦编年史书记事自夏讫魏,夏、商、周之后,接以晋事,晋亡续以魏事它保存了比《春秋》还要古老的史官记事义例2、编年体的发展: ▲编年体史籍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1)史家和史籍的大量涌现,前所未有 (2)体例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如:(东汉)荀悦《汉纪》 ①预先确立编书的凡例:【写作原则】:“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②改纪传为编年,创立断代编年史书 ③突出了史论的作用 (3)编年体的类型日趋繁多:出现起居注和实录 起居注: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帝王言行录,最早见于著录的是《汉献帝起居注》。

实录:是一代帝王编年大事记唐朝以后,继嗣之君让史官据前朝皇帝起居注、时政记、日历以及各政府的档案材料来编撰实录,历代相传,沿为定制最早的实录是《梁皇帝实录》 ▲编年体发展的繁荣时期:(宋~清) (1)繁荣的原因:客观原因:①是统治阶级的需要; ②是历史长期发展的需要 主观原因:《资治通鉴》的问世,大大提高了编年史的水平,推动了这一史体的迅猛发展 (2)《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司马光宋神宗以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赐名《资治通鉴》《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记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事,共294卷,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的影响: ①推动了编年体史籍的发展:a 促进了新史体的诞生:节文、“纲目体” b 促进了通鉴类史书的蓬勃发展:刘恕的《通鉴外纪》;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接《资治通鉴》,记北宋一朝历史;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接《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南宋高宗自建元至绍兴36年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上接《资治通鉴》记宋、辽、金、元史;清夏燮《明通鉴》,记明代史事。

②对编纂学作出了新贡献:a 大大提高了编年体史的编纂水平 b 在体例上有新的突破 c 首创编年体系列组合式成套著作3、编年体的价值和缺点: (1)编年体的长处:①编年体宜于考察一时之大势 ②编年体宜于长编 ③编年体宜于录存史料 (2)编年体的价值:①学习和研究古代历史最直接、最简便的实用价值 ②在历史编纂学商仍将有借鉴价值 (3)编年体的缺点:①对时间线索不清的史事,无处可系,这样势必漏掉许多重要史料 ②分年记事,不便把人物、事件叙述得完整集中4、纲目体:纲目体是改编编年体产生的一个分支,从历史编纂学角度看,始创于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优点:叙事简明,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可以从中学习到历史基本知识是初学者的入门读物 (2)缺点:政治观点反动,书中充满天人感应、王权神授、英雄史观、正统观念等等。

资治通鉴】1、《淝水之战》(1)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此指侵犯2)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军:材:才能; 勇:勇力3)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其:语气副词,表使令,相当于“可”; 以:任用(4)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建造住宅5)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喻指政局动荡、战乱迭起的变乱形势6)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通“娴”,熟练、熟悉7)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迎合(8)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监督、指挥(9)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预兆(10)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骄傲自大(11)水路齐进,运漕万艘:此指运粮船(12)安夷然,答曰:平静、安然(13)安遂游陟(zhì),至夜乃还:登山游玩(14)桓*深以根本为忧:此指京都建康的安危(15)谢安固却之:坚决地(16)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处分:处置、部署; 西藩:西部的边防17)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庙堂之量:宰相的度量; 将略:军事谋略(18)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没经验、不懂事(19)慕容垂拔郧城:攻取、攻克(20)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屯兵(21)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去:距离、离开; 军:驻军(22)融驰使白秦王坚曰:驰:快马; 使:使者; 白:报告(23)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兼道:加倍地兼程赶路; 就:到…去,此指前去会合。

24)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确实25)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丧失锐气(26)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疲惫(27)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同“趋”,迅速赶往28)尽收其器械军实:军需物资(29)此亦勍敌,何为弱也:强劲的敌人(30)怃然始有惧色:怅然失意的样子(31)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逼:靠近; 陈:通“阵”,停、住(32)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孤军(33)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但:只; 蹙:逼迫、紧压; 蔑:没有34)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35)其走着,闻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自相惊扰的情形唳:鸣叫(36)皆以为晋兵且至:将要(3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趁机(38)民有进壶飧(sūn)、豚髀者:熟食品、饭食(39)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安:哪里有; 饲:供食物给人吃(40)潸然流涕:流泪的样子(41)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摄:收起; 床:坐具; 了无:毫无、完全没有42)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内:内宅; 户限:门槛【明实录】1、《申诫公侯榜文》:(1)其君保恤功臣之意,或有始无终:保护体恤(2)间有聪明圣主,待功臣之心,皎如日月:洁白的,此指(圣主待功臣之心)透彻。

3)故君臣得以优游终其天年,在社稷有盘石之安:优游:悠闲自得; 盘石:盘,通“磐”磐石,厚重的大石,此比喻坚固不动4)欲保全有功,其心切切:情意恳切(5)恃其有功,数作过恶,累宥不悛:恃:依仗; 数:屡次; 过:过分的、超过的; 宥:宽宥、赦免; 悛:悔改(6)臣有忠良之心,然彼各少察断而不明:察:审查; 断:判断(7)为臣不能察其所为,致使纵横:察:明察; 纵横:放纵、不受拘束(8)刑官执法,具罪以闻:具:陈述; 以闻:此指上报朝廷9)在忠良大臣,必不如是,特奴仆自作之过:仅仅是、只是(10)其君不能明察大臣之心,将为大臣使之:认为、以为(11)姑息有功、释而不问者有之: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释:放弃(12)又不明白与功臣道其奴仆所作之过,含忍太多:怀藏不露,多加容忍含:包含;忍:容忍13)及法司屡奏,却疑大臣欺罔君上:欺骗(14)一有罪责,即怨其君:罪责:此指君主对大臣奴仆的惩罚; 怨:埋怨(15)大臣职任朝堂,或优闲元老:朝:朝廷; 堂:公堂(16)加以小人阿谄,少能劝谏:阿:迎合; 谄:谄谀(17)便生疑怨,累及其身:疑:疑虑; 累:连累(18)或是天子念功臣之劳,而免其罪:顾念、顾及(19)不自加察,以为必然:一定这样(20)朕起布衣,赖股肱宣力:显示力量(21)既已论功行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