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文献述评 汉语方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式但长期以来,方言语法较少被关注,这笔宝贵的财富也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从收集的材料看,把某一方言的动词重叠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篇: 《论汕头方言中的“重叠” 》 (施其生 1997)、 《汕头方言动词短语重叠式》(施其生 1988)、《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欧鉴华 1999、《福建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陈丽冰1998、 《武汉方言的重叠式“VV神” 》熊一民2001、《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马重奇1995、《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谭伦华 2006)新会话是粤方言四邑片(四邑指建国前位于广东西南部的新会、开平、恩平、台山四个县)的土语,与广州话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别,同时跟同为四邑方言的其他土语也有所不同新会话动词重叠形式丰富且富有个性,是研究四邑方言及粤方言乃至汉语方言语法特点的一块重要阵地前人在研究四邑方言时较多把目光投到台山话上,对新会话,特别是其动词重叠研究,极为少见早期的新会话语法研究只有赵仲邑的《新会方言考略》《新生报》 1947.1,27/2.3,20 世纪 90 年代,甘于恩、邵慧君等人对四邑方言语法开始进行研究,以广州话为参照对象,比较了四个县(新会、开平、恩平、台山)较有特色的语法点,如甘于恩、邵慧君的《四邑方言语法特点初论》《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甘于恩的博士论文《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2002)是一篇昀早比较四邑方言语法的文章,文中通过对比广州话动词重叠形式,探讨了新会话几个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VV下、V下V下、V埋V埋,并分析它们的语法意义由于他的文章重点不在于新会话,因此概括尚不够全面,有些观点也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关于方言间动词重叠形式比较,有一篇重要的文章:暨南大学王红梅的博士论文《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2005),该论文从汉语各方言动词重叠式的地域分布、构成特点、语法意义等几方面对不同的动词重叠式进行分类描写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动词单纯重叠式与 VXVX 式是汉语方言中分布较广、内部结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相对比较一致的两种动词重叠式各种不同的动词重叠式虽各有自己的特性,但总的来看,由于“重叠”手段的运用,在语法意义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共性,即汉语的动词重叠主要用来表“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持续”关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一是组合能力动词重叠式在句法成分方面主要是进入动词重叠句和作谓语在组合1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能力方面只有单纯动词重叠式中的两叠式比较活跃,有的方言中其后可接宾语、补语和数1量成分,多数动词重叠式的组合能力不强 。
新会话有别于广州话,余霭芹也教授指出四2邑话有客、赣语的成分 那么,新会话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否主要表“动作或状态的持续”,重叠式在句子里的功能又是如何的,跟其他方言相比是否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会话动词重叠形式从形式和语法功能上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广州话、客家话进行对比,希望能总结出新会话动词重叠形式的特点和规律,丰富四邑方言语法的研究,让我们能进一步认识四邑方言,并对海外方言教学和针对华裔的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根据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 (2002)的划分,新会话内部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小片:1中心片,包括会城及周边地带、杜阮、大泽、七堡、小冈、二江、罗坑、牛湾、双水、崖西、崖南、占井、沙堆共 13 个镇级单位,是新会通行范围昀广的土语,使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8%,以会城话为代表;2司前片,通行于司前镇,又称 “河村话”,据说是新会话中昀难懂的方言;3睦大 片,通行于东面的睦洲、大敖两镇,因地理上与斗门县毗邻,比较接近斗门话;4棠下片,通行于北面的棠下、荷塘两镇,棠下话在原属新会辖地的鹤山雅瑶镇亦通行,在当地称为“下方话”,语言特点相近似。
此外,新会尚有少数居民使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大泽的同和、螂鱼山,杜阮的中和坊等地,人数约33000 本文以新会话的代表会城话为研究对象来考察新会话动词重叠形式 1.2 研究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新会话动词的重叠形式,总结它们的重叠方式、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并与广州话及客家话作比较,探讨新会话动词重叠的特点,并就海外方言教学和方言区普通话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 1.3 研究意义 海外方言教学是华文教育的一部分,正处于起步阶段充分研究方言,挖掘各个方言之间的关系,是方言教学持续发展的保证而这一重大任务,应该由国内的学者来完成新会华侨数量众多,新会话魅力独特,承载着新会悠久的文化研究新会话,可以推动新会话在海外持续生存,提高新会话的活力,沟通新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 本文深入地研究了新会话动词重叠这一个富有特色的语法点,进一步完善新会话语法2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与广州话、客家话作比较,找出它们间的异同,丰富方言语法间的比较成果,更好地寻找解释这种古老的形式和发展过程同时为海外的方言教学及普通话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描写法和比较法描写法是系统全面的描写新会话里动词重叠形式、语法意义、句法功能。
比较法是就这个语言点跟其他方言作比较,从总体上考察方言间的关系另外,本人从小在新会长大,母语就是新会话,因此在调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母语语感为使研究更加客观,本文主要以黄伯荣等编的《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孟璁等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为借鉴,结合实际方言调查来研究新会话的动词重叠 1.5 本文一些说明及方言调查对象的介绍 本文涉及了一些特殊符号,下面分别对他们进行说明: 1、V:表示动词 2、O:表示宾语 另外,文章中一些专有名词如:动作动词、心理动词、判断动词等,按照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2001)对动词进行分类的说法 本次共有3个研究对象,现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列出来,并在此表达谢意: 1、李永利,男,1956年出生,新会会城人,自由职业者 2、梁康奇,男,1984年出生,新会会城人,软件工程师 3、林启辉,男,1986年出生,新会会城人,现就读于广州某高校 3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2 新会话动词重叠形式及其语法意义 2.1 关于动词重叠形式的界定 在普通话里,动词重叠形式一般只指“VV”式也有一些专家持不同意见,如张静1979把动词重叠定义为六种形式,即“VV”、“V一V”、 “V了一V”、“V了V”、 “V着V着”和“V VVV”,其中, “VV”式和“VVVV”式是典型的重叠式。
而毛修敬1985、李宇明19821 2 1 2 1 2 1 2等多数人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格式有四种:VV、V了V、V一V、V了一V 但汉语方言界对动词重叠的规范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形式也比较多样本文所说的动词重叠采用宽泛的界定,包括: (1)形式上与共同语相似的动词重叠式,如“VV”; (2)动词与其他成分粘合后形成的动词重叠式; (3) “VV”式之间插入其它虚词成分的;(4)动词重叠次数可以是三叠、四叠、五叠,如:“VVV”、“VVVV”如何判断动词是重叠还是重复,本文主要依据:内部结构紧密,用法固定,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参考其他方言动词重叠形式的研究观点 2.2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2.3.1 重叠形式 1)VVV 与普通话相比,新会话没有单音节动词两叠式“VV”式,但有单音节动词三叠式“VVV”式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一定的语境里,表示说话人急切或者不满的语气一部分动作动词可以进入这个格式,如走、吃、打、学等如:22(1)我等等等到颈都长 我等到脖子都长了) 5(2)懒到死,? 都唔帮我做,系识得吃吃吃真的太懒了,什么也不帮我做,就知道吃) 55 55(3)成日? 打打打,连饭都唔使吃。
整天都在不停打游戏机,连饭都不用吃) (4)行行行,快尼行,好迟啦走走走,快点走,很晚啦)4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33 5(5)又话学学学,我唔? 你学到又说在学习,我不知道你学到什么东西 ) “ VVV”这种情况与普通话里的反复形式有差异,是一种动词重叠形式,反复一般是单用,而新会话里“VVV” 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或宾语,表示动作的反复,充当谓语的时候,经常在后面加上结果补语,表示由于这个动作的反复所带来的结果VVV”动词重叠形式在其他方言里也能找到佐证,如陈丽冰分析的福建宁德方言(陈丽冰 1998): (6)伊写写写咧笔断其他写着写着笔断了) 饶长溶也发现福建长汀客家方言存在(饶长溶 1996): (7)两个细鬼子搞搞搞,一套子翻面咧两个小孩子玩着玩着,一会儿翻脸了) 2)VV 下 13-35彭小川2000指出广州话的“VV下”有两个小类:VV下 读“VV下[ a ]” ,表示“动135作的延续然后又出现新情况”;VV下 读“vv下[ a ]”,表示 “短暂、尝试的情状” 235 13新会话“下”的本音是[ a ],但“VV下”的“下”读[ a ]动作动词可以进入这个格式,而心理动词、情态动词、判断动词都不能进入这个格式。
“VV下”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例如: 55(8)头先有个人? 门口望望下刚才有个人在门口望着) 55(9)细佬一个人? 屋企读读下书、写写下字 (弟弟一个人在家读会书、写会字) (10)阿爸讲话中意笑笑下爸爸喜欢笑着说话) 55 55(11)你睇,盏灯? 址闪闪下,好容易唔着 (你看,灯在这闪着,很容易灭了) 受“下”的影响,新会话“VV 下”的语法意义有向短时发展的趋势, “VV下”习惯作为句子前部分,表示动作持续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出现新的情况) 5 33(12)发生 事,i 讲讲下又唔讲? (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着说着突然不说5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新会话动词重叠研究 了?) 33 33(13)i 唔识路,行行下唔? 行到边 (他不认识路,走着走着不知道走到哪里) 33 33(14)i 唔好心记,讲讲下又唔? 讲到边 (他记性不好,说着说着不知道说到那里去了) 33(15)件衫着着下变大 衣服穿穿变大了) 3)V 下 V下“V下V下”强调那个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在反复,描写动作反复本身的情况 55(16)条鱼? 盆扎下扎下那条鱼在盆里跳来跳去) 33(17)为佐减肥,? i 行路都系跳下跳下。
为了减肥,她走路都跳来跳去) (18)阿妹不停伸个头出来看下看下妹妹不停伸个头出来看来看去) 33(19)? i 讲话时只眼眨下眨下他说话的时候眼睛眨来眨去) “VV下”、“V下V下”在新会话里使用不如广州话广泛,而新会地理上靠近广州方言区我们可以推测,新会话里“VV 下” 、“V下V下”应该是受广州话影响才出现的,此论点需要进一步证明 11 334)V V 11 33“ ”是新会话里被广泛使用的一个虚词,“ ”与“ ”都是“ ”的变调新会话11 33里“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