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刍议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迈入了第十二个年头,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改革 进程与当初制定的规划差距也较大,包括输配分开没有实行、电力市场建设停滞、 电价机制改革滞后等新一届中央政府执政之后,业界一直期待新一轮电力体制 改革的启动,对解决困扰电力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抱有很大期望近期高层领 导在电改问题上亲自表态,力争尽快实现电力体制改革,这也说明我国电力体制 的确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一、现有电力体制面临的问题200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 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文件),正式提出“厂网分离、主辅分离、输配 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方向,期望通过打破市场垄断,优化电力运行模式从 改革成果来看,2002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电网和发电资产经重组分 别成立了两家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完成“厂网分离”目标;2003年3月, 国家电监会成立并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职责,实现了“政监分开”;2011年9月, 两大电力辅业集团一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挂牌成立,并与两 大电网公司签订分离企业整体划转移交协议,我国电力行业历经9年的“主辅分 离”进程基本完成2002年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竞争性的电力市场。
以这一点作为判定标准的话,这轮电力市场改革基本是失败的电力体制改革历 经十余年,电力行业从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电力供求等方面的矛盾不断积累, 电源电网发展失衡问题日渐突出,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电力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问题我们从发电、电网和电价三个方面进行 分析一)煤电矛盾扩大,影响电力供应目前作为上游的煤炭行业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而电力行业仍在实行价格管 制一方面会导致上游价格的波动不能有效地传导至下游,影响作为中间环节的 电力企业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会导致电力价格作为国家调整产业结 构、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市场手段在这里变得无效在“市场煤,计划电”的体 制下,随着前几年煤炭价格逐年上涨,火电企业全面亏损,严重影响了火电的生 产积极性和投资意愿火电行业不稳定的收益前景影响了民营企业进入的积极 性,发电侧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严重滞后购煤成本是火电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平均占到70%左右可以预见,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以及节能环保 力度的增强会导致煤炭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加剧,如果煤、电价格理不顺,发电企 业对火电经营的收益和风险预期都难以确定,进而抑制发电企业对电厂的投资意 愿。
提高火电对资本吸引力的治本之策是要理顺煤电关系,破解煤电矛盾,尽快 落实煤电联动政策,进一步疏导电价必须坚持煤电联动的原则和机制,逐步理 顺和解决煤电价格长期倒挂的问题;同时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形成符 合我国国情和市场规律的电价形成机制二) 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协调在我国电力发展中,“重发(电)轻供(电)’问题存来已久,电网建设投入 不足导致发展相对滞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电源建设步伐加快,电网 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电网与电源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更加突出,区域 性缺电和窝电并存电网建设滞后问题主要有四个表现:一是长距离、跨区域电 网建设不足,难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二是部分受端电网技术 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增长的负荷水平和复杂的运行环境变化;三是部分送端电网 输电容量不足,导致发出来的电力送不出去,出现窝电现象;四是跨区、跨省电 网交换机制不畅和能力不足,阻碍了电力从送端到受端的合理流动,导致区域性 缺电和窝电并存未来对电网发展的要求会更高一是从能源战略角度看,电网要发挥有效的 能源运输载体作用,无论是煤电、水电、核电基地的发展,还是可再生能源的发 展,都需要电网加大建设投入,提供灵活有效的传输平台;二是从电力需求增长 看,电力负荷的增长要求输配电网协调快速发展,以满足电力负荷的增量;三是 从电气化水平来看,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电网还需要相当的投资。
作为电网建设 和运营的组织形式,输配电体制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有利于电网发展的要求,这是 其基础性目的三) 电价行政控制,输配电价不确定现行电价政策的基本特点是“管住两头,中间不管”,这导致发电市场的供 给、成本和价格信息无法有效及时地传达给用户,而用户对需求的变化信息也不 能直接反馈给发电企业,市场机制基本失灵发电侧的上网电价和售电侧销售电 价都由政府制定,电价水平及与上下游产品的比价关系很容易被扭曲,而且二者 不能形成市场联动现行输配电价则是电网企业根据电力购销差价核定,由于电 网的输配真实成本难以核算,因此输配电价与成本之间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独 立的输配电价体系仍在探索当中二、国际发达电力市场的改革经验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已进入涉及输配体制的 深水区,各方提出的输配体制改革方案并未成形,各方对输配体制的选择存在很 大争议在此我们对国外电力改革中的输配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经 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力图找到“他山之石”,为我国的输配电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各国电力体制改革因经济、政治、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因素不同,改革路 线存在很大差异,并且改革成效不一市场化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地区包括英 国(英格兰及威尔士)、美国 PJM 电力市场(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 等,而加拿大、俄罗斯的输配电网改革均遭遇失败。
在分析英美两国电力市场化 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我们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分 析两国如何构建输配市场的各构成因素,包括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制定公平的 电网开放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建立高效的交易规则与平台等;二是分析改革中 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协调各环节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保障供电安全一)英国电力市场(英格兰及威尔士)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对电力工业进行改革1990年,政府将 英国中央发电局分解为国家电网公司、3家发电公司;把12个地区电力局改组 为地区电力公司,并拥有国家电网公司的所有权;设立电力管制办公室(OFFER), 负责电力市场监管2001年把电力交易规则从电力库交易模式转变为双边交易 模式输配价格英国输配电价制包括接网费和使用费,国家电网公司以此回收 对输配电网的投入接网费中,接入系统和接出系统的费用分别向发电公司和地 区电力公司及大用户收取,收费模式为年费用方式;电网使用费收取对象是发电 公司、地区电力公司和大用户,费用大小取决于各自的最大发电容量和高峰时段 负荷水平,电网使用费在电厂和配电公司之间的分摊比例约为1:3市场准入英国电力市场的配电经营一直被政府管制,而市场零售被逐步 分阶段开放。
到1998年,所有的电力用户都可以选择他们的供电商及二级供电 公司;到2003年,大约50%的电力用户已经至少更换过一次他们的供电商市场主体的培育英国从1990年底开始对12个区域电力公司进行民营化, 随后通过兼并重组,到1997年产生6家大供电公司2001年随着地区供电公司 配电与售电环节分离,地区配电系统运营商和售电商开始出现,到2003年大型 售电商的数量达到13个售电商在取得售电执照后,只需向当地配电商支付网 络使用费,就可以在任意地区向用户售电交易规则英国电力改革初期采取电力库模式,2001年开始转为双边交易 模式改革后市场中大部分电能由供电公司或大用户直接与发电厂商签订双边合 同来提供,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在市场中负责平衡市场、完成实时调度 等工作,系统调度机构按负荷增减与报价调整发电负荷大小,维持系统安全运行市场监管改革初期成立英国电力管理办公室(OFFER),监管输、配电系 统;实施双边交易模式后,设立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管理机构(Ofgem),负责市场 监管、建立规章制度等职责;另外建立电力协会,保护各电力公司的利益英国电力改革自1988年开始历经十余年时间,期间通过公司民营化、开放 零售竞争、改进电力交易规则等手段不断完善其电力市场,虽然英国早期的电力 体制改革广受批评,改革路途相当曲折,但是最终改革成效有目共睹。
改革后的 十余年间,电力装机能力大幅提升,电力批发价格下降了 40%二)美国PJM电力市场1993年,8家私营电力公司成立了 PJM联网协会,1994年开始对外开放接 纳所有电力市场参加者随后PJM通过颁布零售选择法、开放电力投标市场、成 立独立电网机构(ISO)等手段逐步推进改革在此过程中,各电力公司将发、 输、配、供进行功能性分离,财务分开核算,但保持输配一体化;输电系统产权 归属不变,但运营交给独立运营商;对发电厂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对外出售,也 可以成立子公司管理;逐步放开供电,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经过多年改革运营, PJM市场已成为美国运转最流畅和最具活力的电力市场输配价格PJM输配电价格采用一部制容量电价,输配电服务费率由市场 运营机构事先按输配电网所有者的网络覆盖区域制定并公布为解决电网输送阻 塞问题,采用分区边际定价(节点定价),即电网内任何节点的电能价格反映了 为解决输电拥堵而重新调度发电的成本这种定价方法直观地反映出各地短期发 电边际成本和输配电边际价值,有效地引导输电网的使用市场准入PJM电力市场向其控制区内外的所有成员开放,包括发电商、 供电商以及其他的电力交易商市场主体培育。
至1999年1月,三分之二的宾 夕法尼亚州用户被允许选择其供电商;到2001年,宾州用户选择项目扩大到所 有用户,59万电力用户转变了它们的供电商,负荷水平超过200万千瓦交易 规则PJM市场运营机构与参与者无经济上的纽带关系,保证了系统运营的公正 性和独立性电力交易以长期双边合同为主,现货市场交易为辅,并在现货和期 货市场都实行了地区边际定价机制PJM设置了多个机构监管电网的不同 部分,包括用户组织、输电网所有者协议管理委员会、可靠性委员会、能量市场 委员会、电价顾问委员会等,以保证电网安全、高效运行虽然各自改革模式不同,但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市场化的电力改革实现了电 力体制的优化当然,在众多改革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包括 加拿大安大略省、俄罗斯等地区/国家的输配体制改革在输配体制改革上,是 否输配分开本身存在争议,也与各国具体情况有关实行输配一体化或是输配分 开的改革并不是电力体制改革成功的必要前提,即输配分开并不意味着改革的必 然成功,而输配一体化条件下也有成功改革的先例总结以上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要抛开“是否分开输配电网”的争论,更 多的从输配电价格体制设计、市场准入、引入市场主体、制定竞争有效的市场交 易规则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无法照搬 其他国家的经验模式,然而从改革成功的国家/地区可以看出,无论输配分开与 否,在发电端引入竞争、制定合理的输配电价、建立零售竞争市场才是电力改革 的长久之道三、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实现电力产业链中 垄断业务和可竞争业务的分离在已有成功改革的案例中,发电和售电通过市场 化改革,较好地理顺了电力价格,保障了电力供应;输配电作为产业的关键环节, 有自然垄断的属性,有的国家实行了拆分,也有的国家仍保持一体化从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不难看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 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 机制,实行发电和售电企业的公平准入,赋予用户选择供电商的权力;二是制定 合理的输配电价体系,保证输配电网的公平接入;三是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场交 易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交易服务;四是完善电力监管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监管 下的电力市场体系一)输配电体制改革由于输配电体制改革争议较大,因此确定其改革方向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 中之重对输配电体制改革的要求包括:一是能够有效监管输配电环节,保证我 国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