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考问题方式被社会更加看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对于义务教育的改革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课堂改革带来的进步和变化效果显著初中数学作为连接小学数学教育和高中数学教育的桥梁,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养成、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初中学生对于刚从小学阶段过渡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张、数学内容难度加大、学习方式更为自主和灵活、数学学习重在思维模式等方面不适应,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面对数学难题又缺乏意志力去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数学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从而数学成绩一步步下滑;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数学基础打得牢,自学能力较强,独立思考能力较强,面对逐渐加大的阶梯状数学的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他们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及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数学成绩会逐步稳中上升因此,在这个数学学习的转折阶段,时常会出现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初中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这给教育工作者开展日常教学和统一授课带来了很大难度和不便初中数学教育者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寻找问题原因,找到解决办法,缓解成绩下滑,妥善、合理地解决成绩分化严重的现象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众所周知,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解决,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 1、数学基础不一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 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零基础的,需要用到部分小学知识作为基础,很多学生的小学基础不牢,对于初中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理解,而部分学生的小学学习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对于心理脆弱的初中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刺激,可能面对数学学习时,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情绪,影响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大,有时可能会忽略学生的基础差异和自卑心理,久而久之,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就被别人落在了起跑线上 2、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不足 据调查显示,学生的初中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成因来源于学习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正逐步形成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初中生,学习过程不应该向小学生那样,主要依靠教师的灌输和家长的管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自主的学习数学,有兴趣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接触数学难题开阔眼界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信心,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对于这样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在他们获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3、学习能力有限,学习受挫,意志力不强 不得不承认,的确存在着部分学生,他们很努力的认真学习数学,从不轻易放弃,也主动积极做练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厚,然后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这部分学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关,但是会因粗心大意而失分,从而成为阻碍他们学习进步的很大的障碍另一种学生是数学学习能力不足,对数学思维和思想没有理解透彻,从而导致学习受挫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强,在学习数学时,稍稍碰到难题便放弃,或者从主观思想上已经早早的否定了自己 4、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观念没有转变 初中阶段开始,数学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直观具体思维,而是更加注重抽象逻辑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
并且数学是一门重视学习方法的学科,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而不恰当、不适用的学习方法却只是浪费时间、得不偿失、事倍功半但是初中生很多已经习惯了小学的上课、练习的简单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却并没有及时转变,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味停留在听课、练习的灌输式学习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体系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偏重于对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不会比较,不善归纳,不能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没有从小学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走出来,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以致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最终逐步导致了分化 5、教师对学生成绩分化重视不足 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差,正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的角色至关重要,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任务以及课堂人数的限制,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日益严重,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和提高成绩的难度 二、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应对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任何差生只要给予适合他们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帮助,学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
因此,教师应努力寻找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数学成绩产生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策略或者结合不同的措施具体解决,从而逐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教师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教师在他们获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要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逐步开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是参加数学比赛、与同学讨论数学题目、阅读数学小故事和动手实践操作等等兴趣可以成为成绩进步的动力,只要老师善于利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角色,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自己去观察、探究、实验、研讨,在愉快中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铁丝,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看看哪些能够组成三角形,并通过自己组成的三角形探讨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论证该定理。
由此可见,动手实践操作不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产生创新思想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技术进入课堂成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数学的教学不能只对着课本念,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建立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网络的运用更便捷的开拓知识内容,分享教学资源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性首先在多媒体上画出一个圆形,并指出其圆心,然后在随意画出一条直线,经过圆心作一条垂直于该条直线的线段,并对其长度进行测量,如果线段的长度小于圆的半径,则说明直线和圆相交,并且有两个交点,教师可以按照这一结论,再任意画出一些直线,和学生一起去探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展现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2、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重塑自信心 成功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兴趣,了解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争取根据不同成绩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任务和难度的习题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从而保证学生的统一学习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的学习中,由于难度跨度较大,有各种不同类型题目、各种不同解法,因此在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兴趣,采取分别对待的态度对于那些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采用难度较小的练习,让他们能够从中收获成功和喜悦,得到鼓励与肯定,重塑自信心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用一些新题型和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巩固基础、开拓眼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学校内部也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水平差异优化分配不同教育习惯的教师,使得教育效率达到最大化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学习上,部分后进生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功夫,但是学习效率很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合理此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共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创新个性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教师还应该逐一对其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课前预习要自觉,力争自己读懂教师将要讲的东西,并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有条件的话,还应自己翻查资料,攻克难点;上课要积极参与活动,听讲要学会抓重点,笔记要记下关键有用的东西;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遇到疑问要参照、分析课本上的例题和老师讲过的例题,不会做的题目要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后再请教老师或同学;课后复习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思考、探索课堂上的难点和疑点 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容易忘记几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表格,寻找表格中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正弦、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记住分子的规律,同时利用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加以对比和巩固这样,只要根据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规律和函数的性质就能够很轻松的记住最后说明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不需要死记硬背,还可以利用两个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设出三边的长度,也能很容易的直接求出来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习意志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欲望。
初中阶段开始,数学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直观具体思维,而是更加注重抽象逻辑思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考能力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不能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锻炼学习意志在班级氛围内,在课余时间学习数学时倡导热烈的互相讨论,热烈积极的讨论往往能带出新的思路和解题方式,积极提问的学习态度也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数学疑惑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视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发掘,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深层掌握,用学生之间的思维带动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数学成绩 例如,在学习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以实际生活中所见的事物为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与自主学习性作业本上每两条横线之间属于平行的关系,并且永远不会出现交点;教室墙面上的每个顶点处的两条直线是垂直的关系,并且夹角为 等等在学生无法掌握某一知识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加强自身的学习,这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一种体现 又如,在进行无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无理数是无限小数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反过来说无限小数是无理数则是不正确的;又如6是36的平方根是正确的,而36的平方根是6则是错误的。
对于这些概念无论怎样解释学生都无法理解,那么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解释,即小华的爸爸是一位老师,但是如果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