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库技术设计施工要求.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50KB
约31页
文档ID:536749505
水库技术设计施工要求.doc_第1页
1/31

1.工程概况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水库灌溉面积200ha水库始建于1954年,1972年安全复核水库原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水库建成后总库容100万m3,正常库容91.2万m3,死库容为4.1万m3,正常高水位103.15m本次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工程规模保持原设计不变,水库死水位为95.60m,死库容为4.1万m3;汛限水位为99.50m,汛限库容为34.12万m3 ;正 常水位为103.15m,正常库容为91.20万m3重新调洪演算后,设计水位为101.96m,相应库容为68.70万m3,校核水位为103.57m,相应库容为99.57万m3如主要批复下:二、水文:同意水文计算的成果三、工程地质:同意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成果四、 工程任务及规模(一)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本工程属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其他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该水库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二)同意洪水调节成果,死水位为95.60米,死库容为4.1万立方米;汛限水位为99.50米,正常高水位为103.15米,正常高水位库容为91.2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为101.96米,校核洪水位为103.57米,总库容为95.55万立方米。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一)加固后土坝坝长为483米,坝顶宽为3.5米,在坝顶上游侧设防浪墙,墙顶高程为104.70m,高于坝顶1m,上、下游坝坡保持现状,在土坝桩号0+005-0+430段布置槽板式垂直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二)同意对溢洪道补强及启闭台和上部启闭室、渥奇段右侧倾斜边墙拆除重建三)同意输水涵洞拆除重建设计方案六、电气与金属结构(一)同意电气设计方案,配备10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同时配套相应机电设备套二)同意配备6扇钢闸门及配套的启闭设备七、施工组织设计(一)同意施工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标准二)同意施工总体布置及施工总进度安排八、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同意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方案九、工程概算 : 参照水利厅批复82.初步设计工程概况2.1工程规模、等别及标准,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水库总库容为100万为m3为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土坝,溢洪道,输水洞为四级建筑物,大坝,溢洪道,输水洞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2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本次除险加固设计,水库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组成大坝轴线沿现有坝轴线布置,全长483m,坝顶宽3.5m,坝顶上游侧设防浪墙,坝顶高程为103.70m,上游坝坡均维持现状,下游坝坡陡于1:2.5的按1:2.5填筑。

土坝采用槽板式垂直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与大坝轴线正交,为开敞式溢洪道,2孔,单孔净宽3m,堰顶高程99.50m,底流消能输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319处,与大坝正交,为单孔钢筋砼方涵结构洞孔尺寸为1.0×1.2m,进口底板高程为95.40m2.2.1土坝2.2.1.1 坝顶设计在坝顶上游侧设防浪墙,墙顶高程经计算确定为104.70m,高于坝顶1m,墙底座于防渗墙上坝顶高程为103.70m,坝顶宽3.5m,采用200mm厚的砂石路面2.2.1.2 坝坡设计根据现场查勘及分析,目前大坝上游坝坡块石整体质量较好,经过增设防渗墙后解决了大坝下游的渗透破坏问题,故本次对大坝的上游维持现状,下游在(0+100—0+300)范围内,后坝坡陡于1:2.5的按1:2.5填筑2.2.1.3混凝土防渗墙防渗设计防渗墙采用槽板式垂直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总长425m,起点为大坝桩号0+005,终点为桩号0+430防渗墙中心线布置在上游坝肩处,即坝轴线向上游2m,为保证施工平台宽度要求,拟定防渗墙顶高程为102.2m,同时也是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塑性混凝土强度等级C4,抗渗标号为W8,弹性模量为1500MPa,渗透系数K<1×10-6cm/s,允许渗透比降J=30~50。

2.2.2溢洪道设计本次设计针对闸室、消能段底板、边墙(水位变化区高1.5m)砼剥蚀问题,先凿除砼表面深度约50~100mm深,露出表层钢筋,清水冲洗干净后,绑扎φ6@150钢筋网后浇筑C30硅粉砼,待达初凝后表层压光本次设计中对溢洪道启闭台及上部启闭室、渥奇段右侧倾斜边墙拆除重建,按原结构重修,与原结构连接处需衔接紧密,防止漏水2.2.3输水洞设计本次设计拆除重建输水洞,位于大坝0+319桩号处,与大坝正交,为单孔钢筋砼方涵结构由引渠段、进口段、有压洞段、竖井段、无压洞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尾水渠段组成断面尺寸为1.0×1.2 m砼方涵,洞底板高程为95.40m.3.技术设计工程概况本次技术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无重大优化设计4.施工依据文件和规范4.1有关本工程的文件⑴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⑵除险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批文件;4.2施工遵循的规程规范及标准⑴《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 213-83;⑵《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⑶《水工混凝土试验试验规程》DL/T 5332-2005;⑷《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0-2001;⑸《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⑹《低热微膨胀水泥》GB 2938-97;⑺《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⑼《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L/T5110-2000;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⑾《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89;⑿《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03;⒀《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1999;⒁《公路桥、涵通用规范》JTGD60-2004;⒂《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⒃《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 5144-2001(钢筋工程);⒄《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 231-98。

5.建筑物设计标准及其计算5.1工程等别及标准水库为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土坝、溢洪道及灌溉洞工程级别为4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5.2建筑物荷载标准交通桥设计标准:公路-Ⅱ级5.3结构计算方法①溢洪道及灌溉洞进出口边墙:按挡土墙进行结构计算②溢洪道及灌溉洞进出口底板:按弹性地基梁进行结构计算③竖井涵洞:按箱型框架结构进行结构计算6.施工技术要求6.1土坝施工填筑质量技术要求6.1.1对土坝下游坝坡进行填筑前需清除坝坡及坝脚线范围内的杂草及垃圾等,在桩号0+100—0+300范围内,后坝坡陡于1:2.5的按1:2.5填筑6.1.2土石坝用自卸汽车运输上坝时,宜采用进占法卸料,铺料厚度应根据土石料性质和压实设备性能确定要求:透水料填筑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应小于0.65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填筑上坝料6.2溢洪道和输水洞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对输水洞拆除开挖至设计基础高程时,对基坑进行清洗及检查后,需由地质人员进行描绘及编录,实际开挖情况与初设勘查地质结论有出入时,需由地质、设计、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措施,以保证输水洞基础安全、可靠6.3围堰施工技术质量要求本次设计施工围堰采用草袋土围堰,草袋土围堰内设防渗膜,迎水坡坡比为1:2.0,背水坡坡比为1:2.0,堰顶宽度为4m,输水洞围堰全长110m,溢洪道围堰全长70m,施工型式详见施工总体布置图。

7.混凝土、钢筋技术要求7.1水泥  ⑴水泥品种:应按各建筑物部位图纸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应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⑵ 发货:每批水泥出厂前,均应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到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应对水泥进行查库和抽样检测,当发现库存或到货水泥不符合本技术要求时应停止使用  ⑶运输:水泥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⑷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或散装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或储罐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快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7.2水⑴ 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⑵ 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⑶ 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磷酸盐、硫化物的含量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表4.1.16的规定7.3骨料⑴ 混凝土骨料质量要求应按相关规范执行。

⑵ 混凝土骨料应按监理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⑶ 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推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⑷ 细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规定如下:①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粒径小于0.16mm的颗粒含量小于10%,测试方法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332-2005有关的规定进行;② 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③ 天然砂料按粒径分为两级,人工砂可不分级④ 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⑤ 其它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相关的规定⑸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①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② 施工中应将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级配:一级配:为5~20mm,最大粒径为20mm;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同意,如采用间断级配,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③ 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④ 其它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相关的规定7.4外加剂⑴用于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凝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其质量应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第4.1.1条至第4.1.4条的规定⑵施工单位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处加剂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⑶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7.5钢筋和锚筋⑴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应符合热轧钢筋主要性能的要求⑵每批钢筋均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应分批进行以下钢筋机械性能试验:① 钢筋分批试验,以同一炉(批)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取样的重量不大于60kg;② 根据厂家提供的钢筋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③ 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中各取一个拉力试件(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和一个冷弯试验,如一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