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考试大纲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40KB
约8页
文档ID:536733791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考试大纲_第1页
1/8

高自考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课程代码:00353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的科学素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和发展状况掌握情况的一门基础课程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具有全面性、历史性和时代性该课程总结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严格遵循历史的 逻辑,全面清晰地梳理出科学进步的历史线索,并把科学作为社会进步的源头和先导,着力于探讨科学革 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承递关系,揭示科学发现和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的思想,同时结合现 实揭示科技进步的双面效应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是使自考者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认清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科学精 神和方法论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扩大创新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框架和科学史 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专业课构成中为基础课程无先期课程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 1章 绪 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了解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理解科学与技术 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科学的含义(重点)识记:科学的基本概念内涵 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二)技术的含义(重点) 识记:技术的基本概念内涵 理解:(1)技术的特征和属性;(2)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次重点) 理解:(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第 2章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萌芽以及中国、古两 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理解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以及近代科 学发展的过程,明确近代科学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科学成就以及进步意义;形成对近代科学总体状况的基 本认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古代科学技术(次重点) 识记:(1)古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2)古代中国对科学技术的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自然科学、四大发明、工程技术成就); 理解:(1)古代中国对科学技术的贡献;(2)中国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二)16—18 世纪的科学技术(重点)识记: (1)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行星理论的基本观点;(2) 伽利略、惠更斯对近代科学的贡献;(3) 牛顿力学体系: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定律、机械自然观;(4) 哈维血液循环论;(5)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的 内容。

理解:(1)近代科学技术诞生的背景;(2) 哥白尼日心说、哈维血液循环论、开普勒行星理论在科学史 上的重要意义;人类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意义(三)19世纪的科学技术(重点) 识记:(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热力学的建立和发展;(3)电磁学的建立过程;(3)经典光学的建立 过程;(4)道尔顿新原子论的主要观点(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6)细胞学说的核心思想(6)“水 成论”和“火成论”,“灾变论”和“渐变论”;(7) 第二次技术革命过程及内容理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意义、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应用:分析近代科学中理性要素的增长第 3 章 现代物理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19 世纪末以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为基础构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掌握这一时 期物理学上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理解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各种主要的物理学理论,掌握现代物理学的一些 基本知识,形成对现代物理学的总体认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次重点)识记:(1) X射线的发现(2)放射性的发现(3)电子的发现 理解: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二)绝对时空观和以太之谜(一般)理解: (1)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及其评价;(2)以太之谜(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重点) 识记: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理解:(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观点;(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3) 狭义相对论新的推论;(4)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广义原理;(5)广义相对论的基本观点。

四)量子力学与物质结构理论(重点) 理解:(1)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内容;(2)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3)波尔原子结构模型;(4)卢 瑟福原子模型;( 5)物质结构理论;( 6)德布罗意理论;( 7)薛定谔方程;( 8)量子力学;( 9)核反应研 究;(10)基本粒子的发现第 4 章 现代化学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化学的基本体系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化学上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理解现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化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掌握现代化学的一些基本知 识,形成对现代化学的总体认识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化学(次重点) 理解:现代化学的作用;现代化学的发展阶段(二)无机化学(重点) 识记:(1)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2)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理解:(1) 元素周期律;(2)现代化学键理论三)有机化学(重点) 识记:(1)有机物的定义;(2)有机化学的分支;(3)天然产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的主要方向;(4)手性 理解:(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2)映体的差异应用: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分析化学(次重点) 识记:分析化学的任务及内容; 理解:化学分析的应用(五)物理化学与材料化学(次重点) 识记:(1)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 (2) 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 理解:(1)物理化学对化学工艺发展的作用;(2)材料化学的应用第 5 章 现代生物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领域及代表,了解生物进化理论,了解遗传 学和神经生物学上的主要人物和科学事件,理解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掌握现代生物学 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对现代生物学的总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及方法(一般) 识记:(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2)现代生物学的三个发展阶段;(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物进化理论(重点) 识记:(1)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2)生物进化理论的新发展 理解:(1)达尔文进化理论;(2)自然选择面临的挑战三)现代遗传学(重点) 识记:(1)孟德尔、摩尔根的贡献;(2)沃森和克里克的贡献;(3)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4)人类 基因组计划.理解:(1)孟德尔遗传规律(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3)连锁交换定律;(4)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或 R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DNA的半保留式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5)人类基因 组计划的意义应用: (1)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对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 (2)分析今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四)神经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发展(次重点)识记:(1) 20世纪前期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取得的成就; (2)20世纪中叶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对神 经生物学的影响;(3)生态学及其研究热点理解:(1)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历程;(3)生态学的研究意义第 6 章 现代地学一、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形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物质组成), 了解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理解地质结构与地球的演化,掌握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理解人类与地球环境 的关系,形成对现代地学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星地球(次重点) 识记:(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地球的表面形态;(3)地球的物理性质;(4)地球的圈层结构; (5)地球的物理组成;(6)地壳中岩石的基本类型二)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一般) 识记:(1)地质年代的含义;(2)地质年代表及其生物特征;(3)地质作用的分类 理解:(1)外力地质作用;(2)内力地质作用三)地质构造与地球的演化(重点) 识记:(1)褶皱的要素和基本类型;(2)断层要素及其基本类型;(2)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理解:(1)大陆漂移说(2)海底扩张学说(3)板块构造学说(四)人类与地理环境(次重点)识记:(1)主要自然资源;(2)自然灾害 理解:(1)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类的关系;(2)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第 7 章 现代天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恒星的起源和演化;了解人类对天外 文明的探索;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假说、星系起源和演化的学说、恒星的起源和演化学说,形成对 现代天文学的整体认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重点) 识记: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各种理论及其提出者 理解:(1)牛顿“无限无边”宇宙模型(2)爱因斯坦“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3)哈勃定律(4) 大爆炸宇宙理论(5)宇宙暴胀论(二)星系的起源和演化(次重点) 识记:(1)星系(2)银河系 理解:60 年代探测星系四大发现及其意义(三)恒星和太阳系(次重点) 识记:(1)恒星演化的三个阶段(2)恒星的三种归宿(3)太阳系的构成 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四)天外文明探索(一般)识记:天外文明的可能形式理解:探索天外文明的意义第 8章 系统科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思想体系,理解系统科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基础,掌握系统分析方法,形成对系统科学的整体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系统思想的发展史(次重点) 识记:(1)古代系统思想的萌芽;(2)近代系统思想的发展;(3)现代系统科学观念 理解:(1)古代系统思想的局限性;(2)现代系统科学观念二)系统的概念(重点) 识记:(1)系统的定义;(2)系统的属性;(3)系统的分类 理解:(1)系统概念的内涵;(2)系统的边界性、整体性、层次性、结构和秩序性 应用:结合专业实例,分析系统的概念和特征三)系统方法(重点) 识记:(1)系统方法论的哲学依据;(2)系统方法的主要特点 理解:(1)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2)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3)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 合;(4)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四)系统内部的基本关系(重点) 识记:(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与层次的关系;(3)整体与结构的关系;(4)整体与环境的 关系理解:(1)系统理论的核心;(2)系统结构与系统整体功能的关系;(3)系统整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 内容五)系统规律(重点)识记:系统规律的内容 理解:系统规律的普遍性六)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原则 识记: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六个基本原则 理解:(1)整体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结构性原则;(5)环境关联原则;(6) 功能原则。

第 9章 信息技术与激光技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理解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 掌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对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的总体 认识和具备相关基础知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微电子技术(一般) 识记:(1)集成电路的诞生;(2)集成电路的种类、发展历程;(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理解:(1)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二)计算机技术(次重点) 识记:(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