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在岳飞被害一案中扮演角色初探 ——由杭州岳王庙前两副对联所想到的王端阳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这是杭州西子湖畔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墓前的两副对联,分别以青山、白铁和秦桧夫妇的心态、口吻表达了世人的心声秦桧因害死岳飞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若把害死岳飞的责任完全推到秦桧身上,是有失公允的实际上,在杀害岳飞一案中,真正的主谋、元凶应是当时南宋的最高统治者宋高宗这一点,在前人的诗文中已多次提及本文拟就这个观点更具体地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一)靖康二年(公元1127),金军南下,攻陷东京,掳徽、钦二帝,立张邦昌伪政权五月,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开始为迎合军民抗金高潮,启用主战派李刚为相,宗泽为东京留守,同时又重用汪伯彦、黄潜善参与政务,执掌兵权但宋高宗拒不接受宗泽请求回驾东京的建议,暴露了其放弃中原,偏安一隅的思想不久,又废黜李刚,重用汪、黄二人,撤除了各项抗金措施,在金兵追逐下到处流亡据史料记载,先后经过了扬州——杭州——越州(绍兴)—— 明州(宁波)——定海(浙江镇海)昌国(舟山群岛)——章安(浙江临海)——温州 .......前后相继十几年。
在这期间,由于北方义军和南宋军民的抗击,逐渐形成了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绍兴八年(公元1138),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东南半壁的局面才稳定下来虽有东南半壁江山作基础,但宋高宗并不作抗金的准备,而是支持朝中的主和派,一直推行一条与金妥协的路线并为保证和议的顺利进行,重用秦桧、解除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三大帅的兵权,并于绍兴十年(公元1141)将岳飞杀害,制造了一场旷古奇冤二)岳飞为南宋初年“中兴四将”之一,他被杀时的身份是少保,两镇节度使,开国公这样一位在抗金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元戎,秦桧是无论如何不敢擅自杀害的很明显,秦桧的后面有人指使,而且这个人只能是宋高宗那么,宋高宗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呢?一、 宋高宗并不想真正北伐抗金,迎回被掳走的二帝,宁愿偏安江南以保帝位《四库全书集部》载有魏季子的一篇《宋高宗论》,该文认为宋高宗“曲己后币,请和于金”打的是复二帝的旗号,但真正意图是“唯恐其复者”,明朝文征明的一首词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如椽巨笔,直指宋高宗的阴暗心理如果这尚不足以证明,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宋高宗的一些行为早在建炎初年,他就杀掉了上书请求宋高宗亲征北伐,迎回二帝的太学生陈东和欧阳澈。
以迎“二圣”为名的和议成功后,迎回的只是徽宗的梓宫和韦后,而让钦宗客死异地由此更可以看出,迎“二圣”是假,保帝位才是宋高宗的真实想法二、 宋高宗对抗金诸将的猜忌猜忌防范武将,两宋的帝王都有,而以宋太祖韦始作俑者宋太祖即为后,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唐中期以来形成的武将专权问题解决,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格局这种惧怕武将专权的危及皇权的思想被他的子孙们发扬光大宋高宗在依靠诸将应付金兵追击时,就暗示他们不可拥兵自重并为韩世忠手书《郭子仪传》,要求他向郭子仪学习,心系朝廷,时时听从召唤还告诫另一大将张俊:“今卿所管兵,乃朝廷之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享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持兵权之存而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亦戒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言外之意,令人不寒而栗由于宋高宗的这种心理的主导作用,作为抗金中流砥柱的岳飞,不晓得揣摩宋高宗的心思,又不懂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在加上在立储问题上又与宋高宗意见不符,自然就宋高宗和金的牺牲品对岳飞来说,在忠君和爱国这一矛盾之间,要做取舍太难了那么,死,也许就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了三)在岳飞被杀一案中,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成为最大的帮凶,他也因扮演了这一角色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秦桧(公元1090——1155),字会之,江宁(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靖康元年(1127)金兵男犯,秦桧反对北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又反对张邦昌伪政权上《议状》:“赵氏传绪百七十年,号令一统,绵地万里子孙繁衍,布在四海德泽深长,百姓归心,只缘奸臣误国,遂至京师失守岂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若必欲舍赵氏而立邦昌,则京师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而天下之宗子不可灭望稽古揆今,复君之位,以安天下罗大经《一德阁》)靖康之变后,被掳至北庭,在金将挞赖处颇受重用1131年逃回临安,被时任宰相的范宗尹推荐给高宗由于与宋高宗政治主张相同,很快得到升迁,开始了与宋高宗长达20年的君臣合作,并且在扫除和议道路上的障碍,杀害岳飞的过程中把这种合作推向了高潮在此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 南返后,向宋高宗呈上了起草的与挞赖求和书,得到了高宗的欣赏,以致高宗声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眠朕又得一佳人”《宋史.秦桧传》)秦桧为相后,又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策(即河北人归还金国,中原人归还刘豫注:刘豫是继张邦昌之后金立的又一傀儡),如此明目张胆地出卖国家利益,是因为秦桧摸清了宋高宗的心理。
但由于这一提法遭到了大多数朝臣的反对,弄得高宗很难堪,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把秦桧罢相,贬为观政殿学士二、 在绍兴八年到九年的和议中,与宋高宗勾结,扫除和议障碍绍兴八年(公元1139)六月,宋高宗对秦桧说:“先帝梓宫,果有还期,虽待二三年尚庶几惟是太后春秋高,朕旦夕思念欲早相见,此所以不惮曲己,冀和议之速成也秦桧奏对:“曲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宋史.秦桧传》)一唱一和,相得益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桧都对宋高宗的态度有所怀疑,故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直到了解到高宗的态度坚定不移,才在获得高宗不允许群臣干预的许诺下开始执掌议和之权继而又在高宗的支持下将反对议和的大臣胡铨、陈刚中、许忻、赵雍、曽开、冯时行等相继罢官驱逐,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三、 秉承高宗旨意,杀害岳飞绍兴九年(公元1140)和议成,次年,金内部主战派得势,金军大举南下,但连吃败仗岳飞取得的岳家军在取得郾城大捷后,继续挥师北上,进军朱仙镇,直逼开封秦桧怕岳飞形成北伐大势,破坏和议进程,急令岳飞班师此时,张俊、韩世忠、刘琦等将领已先后奉召班师,岳飞面临孤军奋战的危险,只得含愤退兵,并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处以死刑,家产籍没,家属被发配到广南、福建路居住。
杀害岳飞的秦桧却加官进爵,以左相加封太师、魏国公并且在病死后,宋高宗为了稳住和议局面,依然对其大加褒奖,赠申王,谥忠献直到孝宗开禧北伐时,才被追夺一切封爵,改谥谬丑四)由上述可以看出,与金和议,岳飞被杀,责任非常明显这正如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接见冒广生等人时所说的:“主和的责任不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时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是赵构自己承认:‘讲和之策,断自朕意,秦桧但能赞朕而已’”笔者在此并不想故作惊人之语,更不想给秦桧摘帽平反,(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认识和个人品格问题)而是想让我们的认识更贴近一点历史罢了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下文征明的《满江红.题宋思陵与岳武穆手敕墨本》一词:“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难言赎最无幸堪恨更堪柃,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证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