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界线专题复习教案一.有关地球的分界线 (1)赤道——南北纬度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级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2)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分界线 北纬30°~南纬30°:低纬度 北纬30°~北纬60°和南纬30°~南纬60°:中纬度 北纬60°~北纬90°(北极)和南纬60°~南纬90°(南极):高纬度 (3)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数的分界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确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即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4)西经20°和东经160°——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这样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
从20°W经0°经线至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经180°经线至160°E属于西半球 (5)180°经线——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180°经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是全球最早的一个时区,而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是全球最 晚的一个时区,所以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注: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绕过陆地所造成 (6)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二、有关大洲、大洋及部分国家间的分界线 (1)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
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②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峡——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⑥丹麦海峡——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2)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3)世界上每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即国界国界都是国家间经过谈判商定后,人为划分的有以自然的山脉、河流、湖泊为界;也有以直线为界,在一定地段设立界碑、界墙、栅栏作为标志如: ①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中国和俄罗斯的国界线 ②安第斯山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的国界线 ③北纬38°线——朝鲜半岛上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 三: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3.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在第二级阶梯上,大部分为1000到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和台湾丘陵 4.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6.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一月此线以北越向北方气温越低,越向南,气温越高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8.水系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9.年太阳辐射量线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10.大海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10、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放养牛、羊、马等牲畜具体是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1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1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四:中国的具体地理区划 按照地理大区划中国分为: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地区:黑龙江 吉林 辽宁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