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Z4正压氧气呼吸的使用第一章HYZ4正压氧气呼吸器结构、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能 HYZ4正压氧气呼吸器,由于呼吸循环系统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从而大大改善了人体呼吸防护功能和安全性能,最适合矿山救护队员和消防指战员在窒息性或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时使用,也可供国防、核工业、航天、石化、冶金、城建、隧道等行业中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在危及生命及健康的环境中从事预防或处理事故时使用 1.产品型号HYZ4 1.1适用条件 无氧、缺氧及毒气、烟雾、蒸气污染的大气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0%~1 00%大气压力:75KPa~125KPa的大气环境中 1.2技术参数 (1)额定防护作用时间 ≥4h (2)氧气瓶额定工作压力 20MPa (3)额定贮氧量 >520L (4)定量供氧量 ≥1.4 L/min (5)自动补给供氧量 >100L/min (6)手动补给供氧量 >80L/min (7)排气阀开启压力 400Pa~700Pa。
8)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 50Pa~200Pa (9)吸气温度 ≤3 5℃ (1 O)二氧化碳吸收剂质量 1.8kg (11)待机装备重量 1 0.5kg (1 2)使用装备重量 1 3 kg (1 3)外型尺寸 580mmx 395mm x 170mm 1.3产品构造 HYZ4正压氧气呼吸器由供氧系统、正压呼吸循环系统、安全报警系统及壳体背带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1)供氧系统:由高压气瓶、减压器、自动补给阀、手动补给阀、定量孔等部件通过管路连接而成 (2)正压呼吸循环系统:由面罩、呼吸阀、呼气软管、清净罐(C02吸收罐)、呼吸舱、排气阀、连接软管、冷却罐、吸气软管等组成 (3)安全报警系统:由报警器、安全阀、肩挂压力表、限流器等组成 (4)壳体背带系统:由上、下壳体、背带及锁定销等组成具体结构见下图所示 1.4工作原理HY-4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气路为闭路循环系统(详见工作原理图)所谓闭路循环系统指呼出的气体与定量孔所供新鲜氧气混合后进入清净罐(混合可降低呼出气体中C02的浓度,使之吸收更充分),由二氧化碳吸收剂Ca(OH)2在清静罐内将C02吸收后,进入呼吸舱,供使用者进行连续的吸气、呼气,整个过程与外界大气完全隔绝,可使呼吸气体循环使用。
工作原理图 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当气瓶开关被打开时,氧气经减压器连续供给呼吸舱,当使用者吸气时,呼吸气体从呼吸舱流入冷却罐,气体在冷却罐里被冷却,然后通过吸气软管进入面罩当使用者呼气时,气体经过呼气软管,进入呼吸舱与定量孔供给的新鲜氧气混合后,再通过清净罐吸收呼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进入呼吸舱,完成一次循环 . 当我们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呼吸量较大,流量不能满足呼吸要求,呼吸舱内气体压强不断降低,正压弹簧推动膜片,开启自动补给阀补充氧气;当我们从事轻体力劳动时,呼吸量较小,定量供给的氧气用不完,呼吸舱内气体压强不断升高,推动膜片开启排气阀,排出多余气体正压弹簧、自动补给阀和排气阀的共同运作,使整个呼吸过程中系统内气体压强保持一定范围的正压值这一系统称之为正压系统 正压系统的运作可实现三个目的:一是保证在不同的劳动强度下均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供正常工作;二是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较低的呼吸阻力 (舒适);三是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绝对保持正压(安全) 1.5主要部件介绍 1.氧气瓶包括:瓶体(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瓶阀、压力表 呼吸器供氧的氧气瓶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额定工作压2 0MPa,容积不小于2.6L,氧气贮量不小于520L。
瓶阀是氧气瓶瓶体的高压截止阀,用于供应和截断氧气瓶阀上设有防爆膜片,氧气超压时,防爆膜片自动破裂泄压,起安全保护作用 压力表可以随时了解氧气瓶中的氧气压力 注意:禁止油、油脂或其它易燃材料同氧气瓶接触,在有明火或有火花的地方且勿打开瓶阀! 2、减压器 减压器的作用是把高压减为中压,并连续不断地供给呼吸舱氧气减压器在出厂前已按要求调整好,未经厂家同意,使用者不得随意拆卸、调整 3.安全阀 其作用是一旦由于某种不正常的情况使减压器膛室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使减压器泄压安全阀出厂前已按要求调整好,使用者不得随意拆卸、调整 4.手动补给阀 手动补给阀按钮是在应急情况下使用,当供氧系统发生故障或使用者感到呼吸气体不足时,可以按手动补给阀按钮,使氧气不经过定量孔和自动补给阀直接流入呼吸舱内 5.报警器 报警器具有余压报警和提示报警当氧气瓶内氧气存量剩下贮气量的2 5%(5±1 MPa)时,报警器以大于70dB的声强鸣响约30~60秒,当报警器鸣响时,以提醒使用者最多还有一个小时可供使用这个报警器配有一个调音杆供调试,以提供各台呼吸器的辨识方法。
该呼吸器还提供氧气瓶瓶阀打开或关闭时的短促提示报警声 6呼吸舱 呼吸舱为呼吸气体提供了一个贮气装置,它是该呼吸器的心脏它由舱体、定量孔、膜片、自动补给阀、排气阀、清净罐和呼吸舱盖等组成 . 7.定量孔定量孔提供1,6±0.2L/min的恒定氧流量, 8.膜片由于吸气和呼气所引起的呼吸舱容积变化是通过挠性膜片的运动来实现的膜片把HY系列呼吸器同所有其它闭路呼吸器区别开来,并且是其操作的关键它是实现正压自动补给氧气和排出多余气体的机械控制机构膜片具有3种主要功能: ●在重体力劳动时启动自补阀 ●在不活动期间启动排气阀,以防止呼吸循环系统过压 . ●它由加载弹簧操纵,保证整个呼吸循环系统在呼气、吸气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压 9.自动补给阀.当使用者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人体需氧量超过定量供氧时,呼吸舱供氧不足,膜片被推到呼吸舱顶部,开启自动补给阀进行快速补氧如果定量孔出了故障,自动补给阀还是一个“支援者”1 0.胸前压力表为了让使用者能够随时监视呼吸器氧气瓶中氧气压力或检查氧气的消耗量,本压力表采用量程2 5MPa,精度等级为2.5级,为了保护压力表,增设压力表保护套11.排气阀 当呼吸循环系统产生过压,排气阀自动把多余的呼吸气体排掉。
1 2.冷却罐 ●罐内装有冷却芯 ●冷却介质为无毒“兰冰”,与用于急救的材料相同 ●在周围温度为2 5℃的条件下,可用4小时,效果良好 冷却芯在使用前请放入冰箱在.10℃下冷冻8小时以上,使用时从冰箱内取出 , 1 3.面罩 面罩具有较宽的密封表面与脸部贴合,并配有传声器、防雾剂等,它具有气密性好,视野宽阔,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之优点 注:在使用之前必须将视窗里面涂上防雾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视窗的防雾性能 1 4.清净罐 呼出的气体通过面罩、呼气软管到呼吸舱内,与呼吸舱内的定量供氧混合后进入清净罐进行化学反应,除去C02,重新进入呼吸舱通过冷却罐、吸气管供人呼吸清净罐中的吸收剂属一次性物品,用一次必须更换,否则二氧化碳无法被清除 第二章 呼吸器的使用 2·1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呼吸器的控制开关及压力表显示、检查步骤、操作程序及正常和应急条件下的佩戴和使用,还阐述了使用者必须了解报警信号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2.2 控制开关和压力表 (1)氧气瓶开关(气瓶阀) 戴上面罩之后必须立即打开氧气瓶阀,如果先打开氧气瓶阀再戴上面罩会浪费氧气,戴好呼吸器后不立即打开会造成呼吸困难。
(2)手动补给阀 此阀只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如果供氧不足,自补阀又不能正常工作时,只要按手补阀按纽2秒钟即能迅速补氧至呼吸舱内,如果必要可重复使用但当使用者需要频繁使用手补阀时,此时是呼吸器自动补给阀出现故障,请立即退出灾区并维修呼吸器 (3)报警器 a.在氧气瓶开关开启时有短暂呜叫声表明呼吸器开始正常工作 b.关闭氧气瓶开关,呼吸器结束工作也有短暂呜叫声 c.当氧气瓶内气压降至4~6MPa时有一次长达30~60秒的余压报警,以提示佩戴者作好结束工作的准备,剩余的压力最多还有1小时的使用时间,必须撤离灾区报警器的声强调节芯柱的正确调整方法:a.拧松紧顶螺钉;b.上下移动报警声强调节芯柱,使其产生清晰的声音但要注意使芯柱上的开槽,对准出气流的小孔;c.拧紧紧顶螺钉,固定调节芯柱的位置 注意: a.调整时一定要将报警声强调节芯柱上的开槽,对准出气流的小孔 b.余压报警只报一次,大约报警30-60s所有作业人员听到报警声要做好结束工作的准备,以便在剩余的1小时内撤离灾区 (4)胸前压力表 在使用过程中可随时观察气瓶中的氧气压力。
注意: 1.压力表受氧气限流器影响,压力指示在打开瓶阀约60S后才能达到满压,这是正常现象 2.如果压力表管路被切断,限流器将流量控制在0.9L/min以下,以便安全撤离危险区 2·3使用前检查 (1)确认呼吸器检修日期在半年之内,并进行过下列检修 a.呼吸器已经清洗干净,并消过毒b.清净罐内已重新装上新的C02吸收剂,并装入呼吸舱内 c.氧气瓶气压已充至1 8~20 MPa d.已经过流量检验 e.报警器已能正常工作 f. 冷却芯已放进冰箱内冷冻 如果呼吸器上日常检修记录卡丢失,必须全部重新检查,以确保日常检修所规定的项目都已严格完成,而且必须更换C02吸收剂 (2)安装冷冻的冷却芯 a.把呼吸器面朝上平放,打开扣鼻并揭开上壳 b.拧开冷却罐的端盖 c.装入冷却芯,锁紧端盖,并用绑带固定冷却罐 (3)呼吸器常规检查a.所有气路连接部位是否紧固b. 呼吸软管、连接软管、接头及面罩连接是否正确到位 注意:如果日常检修记录卡系在呼吸器上,但检查呼吸器时发现气密不好,应更换Ca(OH)2 ,如果软管口向大气开着,则必须更换Ca(OH)2 。
(4)确认呼吸器氧气瓶压力表读数为1 8一20 MPa后,装上上壳 (5)用防雾布擦面罩视窗内侧,轻擦透镜,直到清晰可见,过分擦投降低防雾质量如果擦拭适宜,视窗透镜内侧留有足够的防雾剂 (6)呼吸器已处于备用状态 2.4佩戴呼吸器 (1)把呼吸器背部朝上,顶部朝向自己,将肩带放至适当长度2)握住呼吸器外壳两侧,使肩带位于两臂外侧,背部朝向使用者,同时顶部朝下,把呼吸器举过头顶,绕到后背并使肩带滑到肩膀上 注意:当心碰伤背部! (3)上身稍向前倾,两手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