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易混淆知识一、“基本”类: 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4、 我国民族方面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6、 党和政府制定的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7、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 8、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 9.我国的发展战略: 10.“两个基本点”是: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12.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1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14.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 15.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1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是: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三、“原则”、“原因”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2.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5.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延绵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7.体现共同致富原则的是 四、“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 4.我国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5.我国实行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五、“根本”类: 1. 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措施(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 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 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 4.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5.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本保证和根本要求: 7.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 8..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9. 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10.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 11.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 12.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 13.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14.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1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六、“核心、中心”类: 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5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是: 6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七、“地位”类: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 摆在首要地位。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八、机关类 1.我国的权力机关: 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我国的行政机关: 4. 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 5.我国的司法机关审判机关: 6.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九、“最”字类: 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2.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 5.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 十、“之”字类 强国之路―― 立国之本―― 兴国之要---- 兴国之魂---- 十一、“关键”类 1.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十二、“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 3、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主要表现: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 7、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十三、“重要”、“重点”类 1.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2.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4.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十四、(几对)关系类: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2.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 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4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 5.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 十五、其他: 1.掌握几种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团队精神 2掌握几个“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终身学习观念 3.区分几种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十六、带有“一、两”“三”“四”等数字的内容: 1.一个中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1.两个基本点是: 2.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1. .公有制经济包括的三方面组成部分: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是: 3.重要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 4.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 5.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6..三步走战略:7、建党100年目标:8、建国100年目标:9.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 10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是: 11.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是: 12.总体小康的三个特点:1.四个尊重方针: 2.四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十七、“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5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 6、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7、人民民生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 8. 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 9、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十八、“含义”类1、 自觉承担责任: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一国两制:4、 对外开放:5、 可持续发展:6、 民族精神:7、 依法治国:8、 公民的政治权利:9、 国家安全:10、发展先进文化: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