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主产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亦产 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产新疆、甘肃 [药材特征]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我国甘草的资源分布及应用概述 一、概述 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作用,炙甘草有补脾益气作用 二、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外皮棕红色茎直立,下部微木质化叶互生;寄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卵状椭圆形,两面被腺体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长圆形,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
种子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三、生长习性 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地区,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区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罗布麻、胡杨、芦苇、沙蒿及麻黄等植物土壤多为砂质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定为最佳采挖期较为适宜 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均适合种植甘草,尤以内蒙古和新疆为宜 四、栽培管理 (一)选地与整地 通常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盐碱度低的砂质土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一般深耕2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若垄作,一般垄距为60~70厘米 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区不适合种植甘草 (二)繁殖方法 1、 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 ①物理方法 可利用粗砂或碾米机磨种皮,使种皮粗糙,增加透水性;或者播前将种子在45℃温水中浸泡10小时 ②化学方法 可用浓硫酸1份、种子1.5份的比例拌种,混拌均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 (2)甘草的直播 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种均可,但根据对我国几个甘草种植基地的调查,以春季的产量和质量为好,所以建议尽可能在春季播种。
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播后适当镇压直播的播种量要根据甘草的生长期来定:若2年收获,则播种密度宜大,一般每亩4公斤左右;若3~4年收获,则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3)育苗移栽 在4月中旬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播种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30厘米播后适当镇压每亩播种量为12公斤左右 育苗移栽一般在第二年春季进行移栽时开沟,将甘草倾斜(45°角)放入沟中,再覆土镇压这样有利于根茎的生长发育和采挖方便 (4)甘草两种播种方法的比较: 以2年生甘草为例,直播地用种量大,且由于甘草是深根植物,生长不整齐,不仅影响了商品质量,也给采挖带来不便育苗地移栽一般播种量为12公斤左右,每亩可移栽10亩以上育苗移栽不但节约了用种量,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所以种植甘草以育苗移栽方法较好 2、根茎繁殖 甘草根茎上的不定芽可萌发新的植株选择粗0.5~1.5厘米的根茎,切成长15~25厘米的段,每段应有3~5个不定芽方法多为条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度15厘米;盐渍化荒地和干旱地块,深度可达20厘米。
播后适当镇压栽种时期多为春季或秋季,春季以4月上旬、秋季以10月下旬为宜 (三)甘草的田间管理 1、定苗 甘草亩保苗数一般在12000~15000株左右,若播种行距为30厘米,则定苗时株距保持18.5~20厘米即可 2、灌水 甘草在出苗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具体灌溉应视土壤类型和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种后即可灌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在播种前浇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再浇水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尤其在幼苗期要及时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开始分蘖,杂草很难与其竞争,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4、施肥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播种当年可于早春追施磷肥,在冬季封冻前每亩可追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 5、病虫害及其防治 多雨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洒;干旱季节易发生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治地下虫害有地老虎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原药0.5公斤加饵料50公斤拌成毒饵诱杀。
五、采收与加工 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于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甘草大面积优质高产技术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作到田间无杂草,垄种的可以进行三铲三趟,畦种的应拔除畦面杂草这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未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用豆黄隆,(20%氯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袋/亩配乙草胺2—4瓶/亩喷洒田间出苗后可喷洒杀单子叶的灭草剂,消灭杂草 2.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苗高3—5厘米时间苗株距6~7厘米,苗高5—10厘米进行定苗株距10—15厘米畦种育苗者可以密些,株距3-5厘米即可 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厩肥2000公斤,配15公斤过磷酸钙混合施入施入垄沟趟到垄上也可喷洒叶面肥以提高产量 4.灌溉:甘草虽然是深根性抗旱植物,但在幼苗期因为根扎的较浅,抗旱能力不强所以苗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浇水,以保苗期水分供给。
成株期很少灌水应注意7—8月分雨季的排水,作到田间无积水,防止烂根 5.摘花蕾:3—4年生开花不作种子田的地块应在花蕾期及时摘蕾,防止养分的消耗,增加根系的产量,提高质量 ①选地:整地:甘草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在潮土、盐碱地乃至沙荒地均可种植,每亩施土杂肥或厩肥2000-2500kg,过磷酸钙50kg,深耕20-25cm,耙细整平 ②移栽:一般采取育苗移栽法移栽方法:秋季或春季按行距40cm,开20cm深的沟,将甘草根斜摆或平摆在沟内,株距7-10cm左右,然后盖土,芦头在土下2cm处,用脚踏实即可 ③田间管理:移栽的甘草苗结合浇水追一次磷酸二铵,亩施15-30kg等甘草苗高10cm以上时机械或人工除草1-2次 ④收获:移栽干草一般当年或第二年秋季收获成品,先割去地上茎,然后用镢深挖或用机械犁出,捡出运回晒场切去芦头,晒干,分级打捆即为商品 y明代陆粲《庚巳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御医盛寅有一天早晨刚进御药房,就感到头痛眩晕,随即昏倒不省人事由于事发突然,周围的人皆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消息传出,有一位民间医生自荐为盛寅治病,取中药甘草浓煎后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苏醒过来其他的御医颇感惊奇。
这位民间医生解释说:盛御医因为没有吃早饭就走进药房,胃气虚弱,不能抵御药气郁蒸中了诸药之毒,故而昏仆甘草能调和诸药之性、解百药之毒,所以让他服用甘草水后便苏醒了 甘草是一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神农本草经》称之为“美草”、“蜜甘”,列为上品远在晋代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可以“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及缓急止痛之功效据科学实验证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甙甘草素(即甘草甜素),还含有还原糖、淀粉及胶质等成分,有类似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以甘草配合其他药物,可治疗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和腹中挛急疼痛等多种病症甘草还可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静脉炎、疟疾等 但是,甘草在应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君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古人谓:“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虽然如此,若配伍应用失当,甘草则当和不和,当解不解,增药之毒,助邪肆虐。
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这毁誉参半的称号 1、种植地选择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甘草对温度条件适应性较强,水分条件对甘草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据笔者研究,在我国温带降水300~500mm的地区,其降水量一般年份可基本满足甘草生长,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进行栽培,为获得优质移栽秧苗,育苗地应具有灌溉条件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要获得优质高产,在没有充足地下水直接供甘草利用的条件下(地下水位2~3m),无论是育苗地还是移栽地都要具备灌溉条件在降水量小(200mm以下)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地应选在地下水位2~3m以上的河流两岸或聚水条件好的低洼地段另外,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避免雨季积水的地段甘草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以PH在8.0左右,含盐量0.3%以下,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至轻壤质的土地为好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栽培应特别注意,应在完成一个栽培试验周期的基础上,根据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再决定是否进行基地化规模栽培2、育苗技术甘草种子硬实率高,一般未经处理的种子自然发芽率不足20%种皮的不透水性是造成种子发芽和播种出苗困难的主要原因。
采用浓硫酸浸泡、增温复浸和碾米机研磨等处理方法,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现在生产栽培中多采用碾米机研磨进行种子处理,既用碾米机碾1~2遍,以不见种子破碎为度此法费用少,方便可靠,适宜于大面积种植采用甘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低于5℃不能萌发,高于40℃易造成霉烂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育苗的播种期应适时早播,以延长生长期,春季播种在4~5月,具体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一般应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为宜大面积播种育苗,播种量一般为90~120Kg/hm2,直播栽培45~60Kg/hm2,行距10~15cm,覆土厚度2~3cm,沙地覆土厚度应较壤土地适当增加甘草喜光照,特别是幼苗生长缓慢,不耐蔗荫易受草遮盖,如不及时锄草,会导致大量死苗因此加强中耕锄草十分重要除草委除早、除小、除了由于甘草幼苗不耐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灌水,每年视墒情应灌2~3次水土壤粘重或盐碱重的,可在播前灌水压碱,播后不灌水,以防土表板结和返碱为保证高产、优质,要重视科学施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配合施用复合肥、微肥,还可依土壤条件进行配方施肥,开展专用肥试验,更好地促进苗木生长3、移栽技术育苗后第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或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起苗移栽。
首先进行起苗分级,优质苗的根头直径应在0.8cm以上,根长3O~40cm起苗至移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苗子失水可采用子埋移栽(简称平植)或斜理移栽(简称斜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