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二)能力目标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三)情感目标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二、学法引导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诗中所用典故的出处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加强感悟,佐以相关诗句评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断头丨今日丨意如何?创业丨艰难丨百战多此去丨泉台丨招旧部,旌旗丨十万丨斩阎罗韵脚用“△”符号,节奏用“丨”间隔)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①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②伍子胥头悬城门的典故;③《示儿》《乌江》《自由》(裴多菲);④随堂练习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在掌握朗读节奏后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1. 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2. 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3. 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二)整体感知1. 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l)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在树丛密草当中藏匿了二十多天得,能够;脱,脱险)考虑到不能够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旋,不久)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2)小序对这组诗起什么作用?小序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作一些关于创作背景的补充2. 播放教学磁带,让学生听两遍,先对组诗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并正音正字旌: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a莽:mang遍种:zhong(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首诗(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着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3)“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4)总结第一首诗英勇面对险境——继续战斗,虽死不渝2. 分析第二首诗(1)“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其中所含的感情和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大致相同,即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激烈战斗仍未打败敌人的憾恨2)“国门是”的典故运用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第二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未被采纳;后又劝吴王攻越,要他警惕越王勾践复仇,吴王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吴后来吴国果真被越灭了陈毅用这个典故,表现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眼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失败3)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两句诗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奋勇杀敌,诗人热切地盼望胜利,盼望战友们频传捷报。
4)“烽烟”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它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5)小结第二首诗回首革命战争——死不瞑目,激励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3. 分析第三首诗(1)一、二两句诗的含义血雨腥风”指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预言反动派的统治应该有个尽头2)“取义成仁”表现出诗人在险恶的处境下决心为真理为革命而英勇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人预言革命理想终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3)第三首诗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4)小给第三首诗思绪驰向未来——理想终将实现,坚定乐观4. 理解“断头今日意如何?”不仅领起第一首诗,而且统领全篇5. 三首诗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首诗的小给来讲解三首诗之间的关系是:回环递进,酣畅淋漓四)总结、扩展1.我们从诗中看到了诗人为理想献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同学们要学习这种精神2.古往今来,许多前人都有这样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如《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3.示范朗读节奏,分小组朗读比赛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一首诗。